习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气 贸易战,中国为何“不跪”? - 新闻详情

习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气 贸易战,中国为何“不跪”?

来源:德国之声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5-08 11:32:54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认为,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中国就已开始对贸易战进行准备,这给了习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气。奔驰、大众和宝马等三大德国车企在华营销业绩均直线下滑,《商报》疾呼,绝不能让这种局面持续下去。

《新苏黎世报》发表客座评论指出,从政治战略层面来看,北京已经吸取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的经验教训,并为贸易战的延续做好了准备。从2018年至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从19.2%下降至14.7%。这篇题为《特朗普为何无法让习近平屈服》的评论写道:

“习近平似乎决心已定,要正面迎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毕竟这是涉及世界两大经济体的一场较量,习近平必须摆出强势姿态。但这并非全部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博弈中,北京也确实占据优势。中国宣布对关键矿产资源、稀土以及专用磁铁实施出口限制,就已经让华盛顿充分意识到,到底是谁掌控着供应链的源头。

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作出了让步,对包含稀土材料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的进口网开一面。为保全面子,特朗普美其名曰‘临时措施’。北京对此则反应审慎,称其为‘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小步’。智能手机成为关注焦点也不足为怪,毕竟苹果手机是在中国生产的。正如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在苹果手机的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并非因为中国工人便宜,而恰恰相反,是因为那里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技术工人。特朗普将这样的生产线迁回美国的愿望并不现实,因为目前既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也缺少胜任这些复杂技术的美国工人。

除此之外,中国还持有超过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习近平决定抛售这些债券,将动摇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信用,并导致美国国债利息的大幅上升。

从长远来看,这甚至可能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了追求多元化而远离美元,这也正是习近平长期目标之一:去美元化。如果美元失去了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核心角色,那么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将随之终结。毕竟,美国之所以能不断扩大债务规模,正是因为美元是全球的主导货币。”

《新苏黎世报》这篇客座评论的作者Alexander Görlach指出,中美之争同时也是一场意识形态层面的竞争:

“习近平上台伊始,就在所谓‘九号文件’中阐述了他对世界地缘政治未来格局的看法。他认为必须坚决抵制西方的自由民主、个人自由、新闻自由以及法治。在他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愿景之下,13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实施高度技术化监控的国家。

对习近平来说,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毛泽东时代社会改造的延续。得益于这些社会改造,中国在短短半个世纪内大幅降低了文盲率,并通过公共医疗体系将中国人的寿命预期从30岁提高到了70岁,而实现这一目标英国用了100年。北京相信时间将改变一切,因为特朗普带给美国的政治与经济损害是短期内无法修复的。特朗普正在削弱法治和民主制度,打压媒体和大学,纵容对少数族群的歧视。他的所作所为越来越接近俄罗斯和中国的专制政权。

如果美国的民主制度真的走向终结,那么习近平也就梦想成真了。”

对于宝马、奔驰和大众等德国三大车企来说,今年可谓开年不利,第一季度净利润跌幅高达37%。《商报》发表评论称,德国汽车工业必须制定B计划:

 “在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是高度联网、性价比优异的‘轮胎上的电脑’,而这一领域恰恰是德国车企的软肋所在。更糟的是,就连豪华款传统燃油车,如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在中国的销售也在每况愈下。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受到打击将不仅仅局限于德国车企,汽车大国德国迄今为止的生存保障也将受到威胁。毕竟只有生产那些价格超过10万欧元的高端车型,才能吃得消德国本土每辆车3300美元的人力成本,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平均人力成本仅为每辆600美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