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秩序”,代价高昂 - 新闻详情

香港的“秩序”,代价高昂

来源:RFI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7-01 23:05:23

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日子。五年后,当局以这个日子为契机,高调庆祝香港“恢复了秩序”。当局忙着庆祝香港“由乱到治”的胜利,官方的展览铺天盖地,说香港终于恢复了秩序,百业安宁,人人安分守己,这一切,国安法的功劳大大,“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但是,对于曾经走上街头呐喊的千万市民来说,香港国安法5周岁,更像是对尚未愈合的伤口的纪念。



法国世界报则在香港国安法5周岁之际刊发文章表示,五年来,香港从街头动荡走向表面上的平静,香港的带着引号的“秩序”,其代价是高昂的:是自由的深度受限、是香港民主的彻底瓦解、是社会集体创伤将长期沉积。

法国世界报回顾了2019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抗议运动。那一年,香港年轻人冲上街头,甚至冲入了立法会,争的是自由、民主、还有对未来的主导权。结果,北京当局直接出手,于2020年6月30号不经过香港立法会就颁布了《国安法》。这标志着中央对香港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国安法设定了四大罪名: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部势力。这些罪名措辞模糊,赋予了当局极大的自由裁定的空间。

自《国安法》实施以来,一整套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政治治理机制迅速成型,重塑了香港原有的法律与权力架构,也让不少人进了监狱。五年来,所有具代表性的民主派领袖几乎都已入狱:黄之锋、戴耀廷、周庭、黎智英等人刑期漫长,部分仍在等待审判。尽管逮捕超过一万人,仅有332人依国安法被正式起诉,其中165人已被定罪。这一比例虽小,却反映出该法的震慑作用:大家都不敢再开口了。香港人过去习惯直言批评政府,如今却学会了保持沉默。民调显示,市民对未来政治参与的意愿显著下降。一位大学教授坦言:“最可怕的不是被打压,而是逐渐习惯了不发声。”

有媒体人形容,现在的香港是“你可以讲话,但最好什么都别说”。现在的香港是:街头不见了黄色雨衣,学校多了升旗仪式,小学生都学会了唱国歌,政务官则被拉去内地“洗脑游”。甚至连追剧的自由也开始有了政治方向:“C-Drama”当道,历史剧一部接着一部。

媒体也变了样。《苹果日报》关门了,《立场新闻》解散了,敢讲真话的记者不是被炒鱿鱼就是被请喝茶。剩下的新闻,一片风平浪静,春风化雨,顺便配上几张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的图片。

至于香港的各政党,民主派几乎全军覆没了。即使你没做什么事,只要当局“觉得你有点什么”,就能给你定个“软对抗”的罪名,给你点颜色看看。所谓“软对抗”,发个贴子、画幅画、匿名行为艺术、拒唱国歌、穿件黑衣都能被定性为“软对抗”、甚至沉默都可能被盯上。

有官员说,现在香港社会“稳定得很”。法国世界报表示,五年过去了,《国安法》确实把香港搞得安静了。但这份安静,是被“捂住嘴”的安静。今天的香港或许不再“乱”了,但很多人心里认为,那个自由、吵闹、勇敢、有人情味的香港,仿佛随着黄雨衣的消失也一起消失了。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