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Labubu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 新闻详情

爆改Labubu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来源:每日人物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7-05 01:05:30



如今,拥有一只Labubu已经不再稀奇,如何将手中的Labubu改造成独一无二的样子,成了最紧要的事。

十几厘米的娃娃身上藏着无数种可能性。有人换掉整身毛,自创渐变色或者“小豹子”;有人装上“骨架”,穿戴等比缩小的娃衣,也能cos一把美人鱼或哪吒。

从迪士尼七宝,到时下爆红的Labubu,潮玩不断破圈的同时,“改娃”也成了一门显学。小红书上,改娃相关话题浏览量超3.2亿,有144万次的讨论,“娃衣”话题的浏览量更是高达12亿。几年前,改娃还仅限于一个特有小圈层。潮玩的走红,娃圈内容在线上社区的聚集,就这样带火了一批小红书“改娃师”。

爆改Labubu和玲娜贝儿的年轻人

实在忙不过来了。@干脆面终结者 没办法,只能在自己的小红书主页写明:暂停接单。

那是今年4月,这位改娃师盘了一下手里的订单,按照一只耗时3到4天的速度,单子已经满满当当排到了年末。起初,一些新手看着干脆面的改娃教程入坑,Labubu爆火后,开始有改娃订单从店铺和群聊涌进来。短短3个月,干脆面的粉丝上涨了好几千人。

不要小看只是几千粉丝,垂直的兴趣爱好带来了实在的消费力。干脆面就是被这些粉丝推着成了一位改娃师。



▲ 干脆面改的万圣节Labubu。图 / 讲述者提供

每次分享改娃内容,好奇操作细节的留言就不停从评论区冒出来,有人照葫芦画瓢,但却不慎翻车,感慨还是她的手艺好,粉丝和改娃的单子就这样一个个累积起来。

她在小红书直播改娃,粉丝们就追着要材料包,干脆面干脆选购好材料、配件,裁成合适大小,放在小红书店铺里。材料包也事无巨细,改娃需要的整片毛绒布料、眼睛贴片、拆缝工具、关节卡扣等都得囊括进去。

DIY的改娃材料包,从原本“只想卖完100单就算了”到4月份一个月就卖了200单。找来改娃的人也越来越多,干脆面在Excel表列出每个顾客的需求和时间,眼看着名单越来越长,她只好按下暂停键,先把手里的认真改完。



▲ 干脆面爆改歪脸娃娃。图/ 讲述者提供

根据娃材质的不同,改娃师们也有不同的工艺。比如Labubu的一款搪胶毛绒公仔,干脆面主要调整的部分在娃的外表,换装贴毛、添加表情细节等等。毛绒改娃则需要改娃师们对玩偶的内部进行调整,比如添加“骨架”或更换棉花,安怡把这个步骤称作给玩偶“注入灵魂”。

@袁安怡Anyi是一名小红书职业改娃师,经手最多的要数迪士尼的顶流IP玲娜贝儿。最火热的那段时间,安怡每天要工作将近20个小时才能按时完成订单排期。

安怡每周在小红书开直播改娃。屏幕中,可琦安玩偶经过安怡的改造都装上了骨架,瞳孔颜色、嘴巴弧度、腮红位置也有了细微的变化。她握着一支直径极细的棒针,缠绕着红色绒线,给这只玩偶小狗填充吐舌头的表情。

直播间最清脆的声音是安怡用裁刀给娃娃剪毛的咔嚓声。修毛对安怡来说是一件极为熟练的事,为此,她还曾专门学过宠物美容,二者的技术相似。每一刀裁掉的绒毛长度只能以毫米度量,区别细微,却影响着触感,安怡认为这是改毛绒娃和其他娃的最大差别。



▲ 图 / 讲述者提供

除了挂件和毛绒娃娃,手办和盲盒也能改。尤其抽盲盒是一个概率事件,改娃的冲动会在和“丑娃”和“重复娃”面面相觑的那一刻达到顶峰。

@熬夜睡觉的D仔开始做盲盒改娃就是不喜欢重复款,从他研二开始,开始在小红书发布改娃笔记,3年时间,靠改娃积累了超过12万粉丝。D仔几乎看着这个行业从冒火花到彻底走红,也成为了最原生的小红书改娃师,大学期间赚零花钱,毕业后就干脆开起了工作室。

随着泡泡玛特、迪士尼等玩偶的爆火,潮玩行业规模也在快速翻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727亿元人民币,翻了10余倍。

爱好潮玩娃娃的年轻人们,渴望能有一个公共空间,不仅能交流“养娃”心得,学习改娃技巧,还能结识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好。小红书则托住了这些需求,甚至涌现了一批职业改娃师。

在小红书,年轻人们热衷分享自己做娃衣、改娃的过程,“改娃”已经成了一门显学,社区里有超过100万篇改娃的笔记,分享和交流改娃经验的评论则超过了700万条,娃衣话题的浏览量也高达12亿。

就连参与创作过《狮子王》的前迪士尼动画师TomBancroft,都加入了爆改顶流的行列。几天前,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晒出自己给Labubu做出的新造型,网友评论说:第一次看见这么生动的Labubu。



▲ 前迪士尼动画师Tom Bancroft爆改Labubu。图 / 小红书博主@狮子王动画师TomBancroft

在这股涌动的兴趣热潮中,有人嗅到了商机,原地在小红书开始做娃衣,一个月下来收入数万;有人从分享改娃,到做起了全职改娃师,甚至还有人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小团队。

一批极具创造力的改娃师活跃在更多人的小红书首页,吸引着更多同好。

被托住的热爱

不同于别的娃,改手办娃主要的工序之一是涂颜料改色。

在D仔看来,这是一件得“看天吃饭”的事情。空气一湿,涂好的颜料就总是干不了,即便干了,表面也很难光滑。

杭州的回南天最难熬,D仔工作室里的两台抽湿机必须全速运转。一起工作的还有几位同样热爱改娃的年轻人,大家会在工作室放置一块小黑板,上面依次列着从小红书来的改娃订单进度条,按百分比标记出来。

在D仔看来,这份工作需要耐心,涂装类的娃最长可能要三周工期才能改完。除了工序本身,顾客的需求也千奇百怪。

去年11月,D仔接到了一个定制订单,对方想将歌手王嘉尔和《海贼王》里的卡库相结合,改成一个新手办。这单需求并不简单,得将真人形象卡通化,再融合另一个卡通形象,还要保持整体风格统一。D仔思索了一整天,画了好几版平面设计图,最终敲定了一版参考真人五官风格,穿着卡通服饰、戴着猫耳的图样。

完成平面设计仅仅是第一道关卡。选合适的盲盒,拆娃,上涂层,做服饰,捏表情,三周之后把成品图片拍给了委托人。对方提出眼神的“感觉不对”。

这是一种主观情绪。有时改娃师们经手的从不是从0到1的创造,而是让1+1大于2的“魔法”。

D仔接连听了好几天王嘉尔的音乐,为了研究到底是什么眼神,还看了好几个王嘉尔的舞台视频,试图捕捉他的特定气质。眼尾微微上挑,又将眼睛内的高光点缩小,一种既坚定又酷酷的感觉。这才终于“对味了。”



▲ D仔爆改的猫耳王嘉尔手办。图 / 小红书博主@熬夜睡觉的D仔

在小红书,随处可见潮玩爱好者们关于“养娃”的交流。你可以看到十几年前的顶流蒙奇奇,掀起一堆人的童年回忆,也能看到开完各种脑洞后,Labubu拥有了一万种模样。改娃师和爱好者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总能碰撞出新鲜、独特的创意。

“紫龙Labubu”是目前为止,干脆面做过最复杂的改娃订单,耗费17个小时。委托人是干脆面在小红书认识的朋友,对方一直喜欢迪士尼的奥乐米拉,手里还握着一度被炒到上千元的万圣节紫龙限定款。她找到干脆面,想把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做出全世界仅有一只、叠加了自己两个心头好的娃。

成品出来后,不仅委托人非常满意,晒到小红书后,得到了1000多个赞,很多同好网友给她留言说“又改成了限定款‘双厨狂喜’”。



▲ 干脆面爆改的“紫龙Labubu”。图 / 讲述者提供

玩过改娃的人都知道,哪怕只有眼尾表情的一点弧度变化,玩偶呈现出的气质也会不同。安怡最开始动手改娃,就是因为觉得售卖品与乐园里面的互动角色或者效果图有出入。

在安怡的小红书直播间,“娃妈”们的留言从没断过。她一边改手里的玩偶,一边回应留言里的各种需求“能不能把蕾丝头巾围一整圈看看效果?”“眼睛两边可以装饰钻石或珍珠吗?”她基本有求必应。

在安怡看来,改娃师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跟修鞋、配钥匙、修电工一样,干的都是手艺活。

改娃“手艺人”们也有隐形的“行规”,不改盗版、不仿创。甚至一些改娃师,不会做两个相同的改娃。小红书上的用户也会自发保护这种原创性,干脆面发现,会有粉丝主动给她发私信,告诉她在某某地方发现了有人盗用她的图片或设计,这让她感到暖心。

曾经,改娃是一个小众又昂贵的爱好。以BJD人形玩偶为例,一只娃娃的售价大多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不论是给娃娃改妆还是换衣服,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不菲的花费。

改娃在小红书的走红,破除了原有的叙事逻辑,也是这几年,年轻人对潮玩产品个性化极致追求的一个缩影。一大批从兴趣爱好出发的博主,也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到改娃师的行列中。越来越多人能不花费大成本,就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改娃。

潮玩走红,改娃的门槛低了,一个关于“娃”的兴趣圈就这样在小红书形成,也得以扩大化。



▲ 网友们分享自己制作的娃衣。图 / 小红书截图

再独特的兴趣,也能相遇

2017年,“改娃师”还不能称之为一个新职业时,安怡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

从最早的洛丽塔手作到玩偶改娃,再到海量“娃衣”的出现,改娃的范畴与方式不断更新,同步发生的,还有娃圈交流阵地的转移。

早期,安怡在不同平台都会更新、接单,最早上大学时用上了妈妈的身份证才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店。但改娃有特殊性,既需要展示、发布娃的平台,也要有靠谱的成交渠道。

直到2020年,安怡意识到,“小众的兴趣,和由此衍生的交易一定需要用户的黏合度”,于是她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统一整合到了小红书,这不只关乎于精力的分配,更重要的是,改娃的特殊性决定了,她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和委托人沟通,集中起来同样利好粉丝,不必四处奔跑蹲消息。



▲ 安怡会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图 / 小红书博主@袁安怡Anyi

在这里,笔记可以展示娃娃的表情细节,晒单有了更多生活化的场景,同好可以迅速被圈定。创意、设计在社区里面流动起来,有意愿找到她的同好,首先就认可了她的审美。因此每一单改娃不仅仅是生意,也是一种共同情感的流动。

最近,安怡遇到了一个委托人,是一个在小红书有20多万粉丝的博主。对方来到安怡的直播间,看到她刚做完的成品后,立刻下单。这位博主两年前开始入坑迪士尼玩偶,也曾找过别的博主改娃,但改完之后一直不喜欢,再也没把那些娃娃摆出来过。

看到安怡改娃的风格后,她又把那几只“尘封”的娃娃寄过来,让安怡修改。“我每做一个步骤,不管是眼睛怎么换,还是脸怎么做,包括最后的小装饰搭配,每一步她都觉得特别好”,安怡觉得,这是审美对上了。



▲ 安怡给委托人展示改娃后的效果。图 / 小红书截图

来自娃圈同好的共振,不仅留下了一批安怡这样的资深改娃师,也生长出一批如D仔这样的“兴趣养成系”博主。

D仔把小红书上同好们视作他的“投资人”,通过他们,“培养了我的兴趣爱好”。上学时,作为00后的D仔帮人改娃,一个月赚到过4000~5000元,他把这些钱,都用在了设备更新上,改娃技术也在过程中精进。社区里一些来自高端玩家的需求,也督促D仔在设计上要往前一步。

粉丝一点点涨起来,认可与信任在社区里慢慢积累,找他改娃的人甚至拓展到了海外。

去年,D仔接到过来自一位泰国女生的委托单,对方希望改一套中国风的Skullpanda,另一只送给闺蜜。两人语言不通,用翻译器转英文沟通细节、设计。改娃定制费用加上邮费,早就超过了本体价格,但改娃圈就是这样,愿意为认可的改娃师溢出工艺费。



▲ D仔改的Skullpanda。图 / 小红书博主@熬夜睡觉的D仔

这两年,盲盒、潮玩的走红,也让改娃产业端也随之迭代,原材料不再难求,价格也在降低。迪士尼改娃流行起来时,骨架是自己用钢丝手动捏,后来有了现成的与玩偶完全对应的骨架。

现在在小红书上,无论是改娃零件、还是改娃工具包、改娃师自制改娃包,都一应俱全。“早期一个骨架要20块,现在厂里一个骨架只要9块钱”;有了专门的供货商,有人专门卖眼睛配件,有人卖玩偶骨架,甚至脚底板都更新到了第四代。

安怡看惯了IP的迭代,改娃师们需要顺流而上。2018年走红的蒙奇奇,后来的史迪仔,再到迪士尼IP席卷,如日中天的Labubu,她见证了更迭的过程,也吃到过潮流的红利——这样的红利有时由线上社区带来。

在她看来,小红书上手工兴趣圈层浓度更好,“它产生了一种,东西做出来,想要发小红书的惯性”。这里的娃、图有人看,能从中得到情绪价值。甚至专门衍生出了“玩娃”博主,在小红书社区里,从二次元、追星圈衍生出来的改娃兴趣,并非冷门小众的,而是丢入茫茫社区总有回响,再从社区四下发散。



▲ 经过安怡爆改的娃娃们。图 / 讲述者提供

曾有人类学家研究过兴趣的由来,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付出了艰苦努力,并获得积极反馈后逐步建立的。

如果购买盲盒手办是新时代的“口红效应”,那小红书这样的社区里,改娃等圈层的兴起,则是构建了崭新的“兴趣共同体”。这背后是更强的交互、更偏向消遣娱乐的精神需求。它不依赖学科,不考究地域,只看人和人能否达到真正的共鸣,这是构造一个线上社区的法宝,这也是改娃师们打动委托人的,不可言说的“独家秘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