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护台”能说服选民吗?一文解析台湾“大罢免”浪潮 - 新闻详情

“反共护台”能说服选民吗?一文解析台湾“大罢免”浪潮

来源:德国之声

分类: 🇨🇳 中国

发布时间:2025-07-14 21:36:01

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大罢免”投票倒数计时。大批国民党立委遭指“亲中”,面臨罢免阵营以“反共护台”为号召发起罢免;但反对者质疑,这是民进党在国会“选输翻桌”的政治斗争。DW采訪多位民众与专家,探究中国因素如何成为“大罢免”的核心。

立法院外,7月初盛夏夜晚的济南路聚集了数百人。台北市与新北市12个罢免团体白天刚举办骑车串联活动,傍晚号召民众重回立法院外,声援“大罢免”。

一面面写著“大罢免,大成宫(功)”的旗帜在群众手中飘扬;现场除了有“台湾独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台湾人”等标语,也看得到中华民国旗。还有人举著“罢免就是剿匪”的牌子,呼应这场以“反共护台”为名的晚会。

罢免团体志工上台发言时,不少人提及国民党立委“亲共”的指控;对这些志工来说,中国政府是意图侵略的敌方,那些跟中国走得近的台湾立委也面臨“卖台”质疑。

“大罢免是台湾人民自己站出来,表达我们不想要亲中国,我们跟中国不一样,我们是要来捍卫我们台湾的主权。”一位罢团志工Sarah接受DW访问时这么表示。

Sarah说,她所在的新北市林口等选区,“反共”是罢团诉求“很大一部分的主题”:“我们会告诉大家,如果不反共的话,台湾人民可能会失去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

新北市中永和选区的罢团志工Mini受访时也批评自己选区的立委“亲共”。她认为这些人推动的法案有利中国统战、不利台湾国防,可能让国际社会质疑台湾在民主道路上的选择。在她看来,“大环境的氛围就是反共”,这不仅仅是政治认同上“台独”与否的问题,更关乎台湾是否明确选择民主世界、不与独裁的中国共产党政府为伍。

“我们必须要跟他们划清界限。”Mini说。

中国因素如何成为“大罢免”核心?

“大罢免”指的是台湾民众对在野党政治人物发起的全面罢免浪潮。目前有26位国民党立委和1位民众党籍市长的罢免案通过连署门槛成案。多数案件将在7月26日投票,若是罢免过关,空出来的席次将再补选,可能改变台湾国会的朝野格局。

这场规模史无前例的罢免运动,可追溯至2024年5月的“青鸟”行动。当时群众反对在野党立委挟人数优势推动有争议的“国会改革”法案;到了去年底,在野党立委再修订《选罢法》、《财划法》和《宪诉法》,面臨掏空财政、破坏台湾民主宪政等批评。

今年初政府预算审查之后,在野党立委被批评冻结、删减大量预算,其中也包含国防开支;部分民众担忧这会削弱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社群媒体上弥漫的强烈危机感进一步加剧。

上述过程中,国民党团总召、花莲立委傅崐萁等在野党立委除了被指为“多数暴力”,也遭质疑“亲共卖台”。

去年4月,傅崐萁率领16位国民党立委造访北京,会晤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这批立委被指控在台湾推动多项争议法案,替中国在台打开统战破口,危害台湾国安。傅崐萁等在野党立委因此成了部分公民团体眼中的“红色代理人”,“反共”也发展为“青鸟”和“大罢免”的主轴。

专长为民意调查与政治心理学的美国“兰德”智库(RAND)政治学者王宏恩向DW分析,“大罢免”阵营之所以强调“反共”,可从内外因素来看。一方面,国防预算在国民党、民众党主导下大砍,让部分民众心中形成“在野党较不支持国防”的印象;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在台海的军事活动越来越频繁,“这是全台民众都有感的”。

王宏恩指出,透过台湾人对中国的反感情绪,罢团可以把诉求“拉高到全国层次”,争取更多不在原选区生活的外地选民关注、签署连署书,愿意特别为此返乡投下罢免票。

公民团体积极倡议的同时,执政的民进党以“罢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等宣传口号,明确表态支持“大罢免”,称这是“与公民同行”。此外,台湾总统赖清德上任以来也多次强调“中国威胁”,今年3月首度把中国定调为“境外敌对势力”;6月起他发表“团结十讲”,每一讲皆谈及中国对台“统战渗透”,主张台湾应强化国安。

“反共”能说服台湾选民吗?

即使抱持“反共”立场,却不一定等于愿意投下同意罢免票。《美丽岛电子报》6月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有69.8%反感中国共产党,但这些人之中只有47.4%认为投同意罢免“台湾才会更有力量反抗中国共产党”。

观察全台整体趋势,全面性的“大罢免”也不是民意主流。从台湾民意基金会今年3月至6月的四次全台民调看来,赞成全面罢免者比例徘徊在3成左右,不支持者则一直超过5成。7月14日公布的调查则显示,全台有41.7%赞成,47.9%反对。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向DW表示,罢免阵营所称“在野党在立法院配合中共”的论调,在事实根据上较为薄弱,因此“反共”诉求的效果有限。在他看来,全面罢免的做法难以说服多数民众:“如果你把傅崐萁去大陆当作是亲共,把跟傅崐萁去大陆表示是追随傅崐萁路线,那也不应该是全部罢免,更何况那只是一次访问的行动。”

兰德智库政治学者王宏恩对“反共”策略能否打动在地选民,亦持保留态度。他指出,不满意、不理解国会整体状况的选民,“假如他觉得自己的选区议员够好的话,他还是会愿意支持自己选区选出来的代表”。

地方罢免团体则因应不同选区的选民特性,以不同策略争取在地人对“反共”的关注。

新北市双和被视为“铁板深蓝”区,当地罢团志工Mini表示,很多当地民众其实不太在乎“反共”:“大部分人没有这么意识到中国跟台湾壁垒分明的关系……会认为大家都说中文,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清楚?”

傅崐萁所在的花莲选区,罢团志工小康则说,多数人更在意民生,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关心国防议题:“花莲也是台湾很重要的空军基地,大家头上每天都有战机演练飞过……而且花莲有很多军公教的群体,所以这也不会是他们不关注的事情。”

小康向DW指出,花莲许多国民党选民并不支持傅崐萁路线,“他们的蓝是正蓝军的那种蓝,反共护台的那种蓝,他们守护的是中华民国,而不是现在的国民党,一直在亲共、跟共产党非常友好的那种国民党”。

“心中有国旗,罢免傅崐萁”因而成为花莲罢团的标语,当地的志工更请宣传车大街小巷播放中华民国〈国旗歌〉,批评傅崐萁“背弃”国民党在蒋经国时代原有的“反共”传统。

今年4月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曾有一场声援罢免的游行,现场亦曾同时出现持“台独旗”和持“中华民国旗”的民众。社会学者吴介民接受台媒《太报》访问曾指,这样的场面在过去“几乎难以想像”,显示这场以“反共护台”为诉求的罢免行动,逐渐打破“台派”与“泛蓝反共派”之间的界线。

“绿共独裁”、“选输翻桌”:在野党怎么反击?

为抗衡“大罢免”,国民党曾对民进党立委发起“以罢制罢”,但最终无一通过连署成案。国民党主导的罢免案还出现上千件伪造签名和死亡连署书,多名党工涉伪造文书罪嫌,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也遭羁押禁见。

过去三个多月来,国民党曾以“反绿共,战独裁”为主题号召支持者上街,把民进党政府比拟为有如中国共产党的独裁政权,称“大罢免”是民进党以公民运动为名发起的“清算斗争”;近期集中火力批评“大罢免”是“大恶罢”,称在野党立委尽到了问政与监督之责,不该面臨无差别的罢免。

国民党青年团还组成“湛蓝衝锋:护民主战队”,在全台各地展开反罢免行动。成立记者会上,许多青年代表发言时皆称感受到“猎巫”的社会风气,“只要在街上拍照录影,就可能被说是中共间谍”。他们把这种情况归咎于“青鸟”和“大罢免”。

7月5日,罢团在立法院外举行“反共护台”晚会的同一天下午,国民党在台北市政府外也有一场“反恶罢”大会。跟罢团活动相比,这场大会的群众有更多人穿戴中华民国旗的衣服或配件。现场主持人不断高喊“票投不同意,监督更有力”等口号,主张“大罢免”不利于民主政治的监督制衡。

“反恶罢”大会一位参与民众李小姐告诉DW,她感到“忍无可忍”,认为赖清德“越来越独裁”。另一位陈先生说:“我们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吗?就是应该有制衡执政的力量,不可以执政党掌权之后,就要把所有制衡的力量全部罢免掉……我觉得最大乱源不是中共,其实是民进党。”

与会的国民党政治人物多把焦点放在攻击民进党。台北市长蒋万安表示,民进党去年立委选举失利,如今“选输就翻桌”、要藉罢免来“用人民纳税钱陪民进党重选”。

针对罢免阵营提出的“亲共”质疑,国民党在这场活动著墨较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蓝营政治人物重申了“守护中华民国”的立场。罢免成案的其中一位国民党立委徐巧芯说:“我们不是红色,我们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我们拥护的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罢免”发展至今,罢团强调“反共护台”,但国民党的回击更侧重于民主的“监督制衡”。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在脸书上发文,认为这两种主张是决定罢免投票胜负的关键因素。他指出,“罢免亲中派立委”的论点对罢免阵营更有利;“透过罢免的手段推翻去年选举结果是错误”的论点,则利于反对罢免方。

小笠原称,罢免的最后阶段可关注国民党选民的投票意愿是否显著提升。从民调看来,虽然不支持罢免的人整体而言更多,但支持罢免者一般来说更愿意出门投票;此外,民进党选民一直充满“罢免可能失败”的危机感,不过对在野党支持者而言,就算罢免过关,仍有机会靠补选保住席次,这都让两边的投票热情产生差异。

中国政府如何看待台湾“大罢免”?

6月底,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被问及台湾罢免潮的“反共护台”主张,说这是民进党政府的“政治操弄”,台湾人对此应“充分认清、坚决反对”。她的部分说法类似国民党的论调,称罢免潮会强化台湾社会的“绿色恐怖”、“绿色独裁”氛围。

不过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对台湾“大罢免”的关注度并不高。兰德智库的王宏恩表示,北京现在更关心自身的经济与高科技政策,对台湾的罢免潮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则说,中国政府更在意的是去观察台湾社会是否因此更加对立,“对于中共来说,这是很有用的机会……可以找到缺口来遂行、推动他想要对台湾做的事情”。

左正东认为,罢免成功与否,会对中共党内带来非常不同的信号:“从鹰派的角度来说,他不害怕大罢免;从鸽派的角度来说,他期望大罢免能够失败,在野党能够把大罢免阻挡下来……那他就可以用台湾的民意来说明……台湾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分权制衡的能力,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遂行其意,所以这些鹰派就不用著急。”

面对“大罢免”分裂社会、不利民主的说法,罢免志工小康认为:“所谓的撕裂跟对立,本来就是民主的特质之一,因为民主有修复这些裂痕的能力。所以我们觉得有不同的声音,或者是甚至有吵架、有争吵,在民主的体制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位志工Sarah则希望国际社会看见台湾人民的自主团结。“大罢免如果过的话,或许我们就可以教育下一代,民主自由从来都不是嘴巴上讲一讲就好,而是我们真的用实际的行动去做出来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