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欧美效法中国产业政策 不得要领 学错了重点 - 新闻详情

德媒:欧美效法中国产业政策 不得要领 学错了重点

来源:德国之声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9-17 12:15:09

《明镜在线》发表评论指出,美国和欧盟想效仿中国的产业政策,通过贸易壁垒、补贴和入股等政府干预调控措施,力图在关键领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作者认为,这种学法是不得要领。文章写道:

“显然,大西洋两岸的战略不约而同:想要打败中国的产业政策,就必须搞自己的产业政策。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跟中国学样’的原则,把中国经济的成功之道看得太简单了。普遍的逻辑认为,在一党体制下,国家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欧洲和美国也应该加大干预经济,所谓以火攻火。

然而,如果仔细推敲一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就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正是北京政府通过干预,造成了近期的房地产崩盘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的工业活力主要归功于企业及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工业崛起并非由国家主导,相反,它是国家退出的结果。

过去15年来,私营部门在中国经济产出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0年,国有企业贡献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一半,但这一比例最近已降至仅三分之一。华为和腾讯等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全球运作的跨国公司。

与此同时,软件、医疗技术、机械工程和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数以万计高度专业化的中型企业。根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一项研究,这些企业的范本并非新加坡或法国式的干预主义,而是德国‘隐形冠军’的私营模式。”

作者指出,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是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而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伴随巨大的副作用:

“政府干预制造的新问题往往比要解决的问题还多。例如,北京人为压低利率的政策不仅加剧了近期的债务和房地产危机,还加剧了工业产能过剩,导致出口畸形增长,全国物价下跌。

甚至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最近都在抱怨‘无序低价竞争’,其实没有人比他更助长了这种竞争。正是他做出决定,新工厂、道路和机场的建设要优先于拉动民众的消费。也正是他,确保了出口行业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近年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根本失衡。私营企业带来了经济活力,但党和国家领导层却指出了错误的方向。

现在欧洲人和美国人显然决心效仿北京误导性的经济政策,就更加值得怀疑了,毕竟之前的尝试就成效有限。”

仅是光鲜外表?

《新苏黎世报》再次关注了两周前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及其展示的众多新式武器。这些先进装备令全球观众和专业人士印象深刻。“然而,外国军事专家对中国新武器系统的真正能力感到疑惑。这些新型无人机和导弹只是看上去好看,还是真的有效?”

“北京阅兵后,观察人士猜测这些新型无人机是否能够以高超音速(五倍于音速)飞行。尽管中国政府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尚未披露有关这些作战无人机的细节,但大多数军事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无疑投入了巨资用于无人作战系统的现代化升级。

‘中国从乌克兰战争中无人机系统的对抗中学习了经验,并正在相应地调整其军事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专家、顾问宋忠平告诉《南华早报》,并补充道:‘中国军方意识到无人机系统带来的威胁,并正在采取应对措施。’海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目前正在测试其第三艘航空母舰。几天前,福建号航母穿越了台湾海峡。一旦该舰服役,北京将拥有世界第二大航空母舰舰队。

在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香山论坛上,来自国外的国防专家正试图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技术现状。来自100个国家的约1800名代表将出席这一地区安全论坛。“我们可以肯定,今年香山论坛的外国代表将努力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取有关一些新型武器系统的技术信息,”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安全专家詹姆斯·查尔告诉路透社。”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