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我是自杀” 那位成都骑车自杀的女生是谁? - 新闻详情

“别害怕,我是自杀” 那位成都骑车自杀的女生是谁?

来源:往事和随想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09-17 14:15:10





我本来不想写的。



前两天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说是外卖骑手,我觉得仅凭这张照片无法判断,所以没有说话。事实不够的时候,发言是困难的。



然后昨天看到这个通报,我心想果然不是,幸好没有说话。但仍然隐隐觉得不舒服。

然后看到了张丰兄那篇《“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同样作为写作者,我能看到他是怎样利用极其有限的信息写了这篇文章。



一个女生在晚上从2号线行政学院地铁站,骑共享单车,沿着绿道骑行到玉石公园,凌晨3点警方接到报警。

张3丰,公众号:城市的地得“骑不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那么不舒服了。一方面,我非常厌恶没有事实依据的评论,另一方面,我又非常厌恶因为没有事实就不发声。

所以,她是谁?那位都要自杀了还害怕吓着别人的女生。

如果是以前,我会知道她是谁。会有媒体去报道她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对这个世界深深厌倦。

写到这里我就知道,一定有人会说这是“吃人血馒头”——这是当下最恶心的说法之一,似乎只要描写逝者生前的生活,就成了揭人隐私以追求流量。他们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只有“好的报道”和“不好的报道”,而“没有报道”往往就是“最坏的报道”。当年鲁迅先生用这个词批评中国人的愚昧,谁能想到今天它会成为愚昧者挂在嘴边的说辞?

如果有报道,她会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一张照片和一则通报背后面目模糊的人。她的离开,这个社会有没有责任,有多大责任?她可能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够给她?那句留言的背后,是多么善良的一个姑娘,我们怎么就能让她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离开?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如何去祭奠她?

“尊重逝者”“勿要传播”,“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这些话是今天最广泛的政治正确,但让人不舒服——你确定这是一个社会面对这样一件事最正确的态度?

“我是谁”是找到自我,“她/他是谁”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知道“她/他是谁”,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是疏离的。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要有博大的情怀,其实讲的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

我们在一个信息生产和传播如此便捷的时代,我们不知道“她”是谁?很早之前,我写过一篇《22天了,杀害胡友平的凶手是谁?》,然后文章没了,凶手的面目我们今天仍然不知道。然后,更多的“他/她”我们也不知道,这就是没有新闻只有通报的“新闻通报时代”。

剥夺了“他/她是谁”,就是在剥夺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是在剥夺我们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它也许正是遥远的“凶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