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V反智言论愈发猛烈,世界人民都笑了 - 新闻详情

中国大V反智言论愈发猛烈,世界人民都笑了

来源:进攻器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10-16 13:15:58

项立刚:诺贝尔奖帮不了科技发展!反智言论愈发猛烈,世界人民都笑了

一个国家的科学精神不会死于批评,但会毁于傲慢。

当项立刚轻蔑地将诺贝尔奖视为无用之物时,日本科学家正在斯德哥尔摩领取他们的第26个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奖帮助不了科技发展”,项立刚的这一论断在2025年的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就在他发表此言论的几乎同时,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和北川进分别摘得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化学奖的桂冠。这已是日本第26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

一边是对诺贝尔奖的不屑一顾,一边是日本科学界的硕果累累。这种鲜明对比,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深刻反思。

项立刚,这位通信行业的资深评论家,以其激进大胆的言论风格在中文互联网独树一帜。

他曾在多个场合抛出引发巨大争议的观点。2024年11月,他声称中国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证明自身实力。

在九三阅兵后,他又以标志性的“遥遥领先”话术抒发爱国情怀,不过这次将时间节点推向了未来,声称“中国将成为未来的第一军事强国”。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发表“未来第一”论调的次日,项立刚又改口宣称中国军力“已经领先美国”。



这种朝令夕改的言论风格,活脱脱展现出一个言论投机者的形象。

而今,他将矛头指向了诺贝尔奖,称其“帮助不了科技发展”。这种全盘否定世界最高科学荣誉的言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



与项立刚的轻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科学家在2025年诺贝尔奖上的卓越表现。

坂口志文,这位日本科学家因发现调节性T细胞而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内部有一类“安全卫士”般的细胞,能够监控并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无差别攻击。

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如何运作以及为什么我们并不都会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决定性意义。

另一位日本科学家北川进则因开创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而获得化学奖。评委会认为,获奖者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结构,包含大空腔,分子可以在其中流入和流出。

研究人员用它们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从水中提取污染物,捕获二氧化碳并储存氢气。这些材料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全新方案。



项立刚的言论在网络上迅速引发热议,大多数网友对其观点表达了不满和嘲讽。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古老的谚语成为许多网友评价项立刚言论的高频词。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贬低他人,这就是现在很多网络大V的逻辑。自己拿不到诺贝尔奖,就贬低诺贝尔奖的价值,仿佛这样就能掩盖我们在原始创新上的不足。”

还有网友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当项立刚们贬低诺贝尔奖时,日本已经拥有了26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这种差距不是靠贬低别人就能弥补的。我们应该做的是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编织的优越感中。”

更有人直言:“项立刚的言论代表了一种危险的思想倾向——盲目自大、拒绝反省。如果这种思想成为主流,中国的科技创新将面临严重危机。”

从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文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到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再到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探测到引力波,诺贝尔奖的背后,是人类认知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诺贝尔奖更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千万个生命;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使电子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拨快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步伐。

项立刚的言论并非孤例,反映了当前互联网环境中一种不健康的倾向。



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的问题之一就是“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

项立刚的言论恰好符合这一描述,通过贬低国际科学奖项来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与此同时,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通过炮制所谓热搜词、热门梗、表情包、语录段子等,过度自我矮化或者渲染颓丧消极负面情绪,也是此次网信办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对象。

项立刚否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智慧,将其贬低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荒谬地主张“战争是低成本解决方案”,甚至提出了“战争消弭民族仇恨”的奇谈怪论。

这种极端言论与他对诺贝尔奖的轻蔑一脉相承,反映了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