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疯抢的“液体黄金”,塌房了? - 新闻详情

中产疯抢的“液体黄金”,塌房了?

来源:凤凰WEEKLY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11-20 08:34:28

作者|夏颂

编辑|章鱼

封面为AI制作

最近,中产界来了个新顶流:

姜黄。

一个和羽衣甘蓝、巴西莓粉一样,写作超级食物,译作健康的东西——没有人能说清楚姜黄是如何成为超市顶流的,人们只知道:

盒马的姜黄生姜柠檬饮、山姆的姜黄柠檬汁总是断货;

七鲜、小象超市也迅速跟上,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姜黄饮品。

中产唯一挚爱燕麦奶品牌OATLY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品——姜黄燕麦奶。



今年双十一,只要打开一个有些体量的直播间就能见到“姜黄饮”的身影,在小红书上搜索“姜黄饮”,相关话题度高达304w+。



双十一开售以来,一口姜黄饮的销量环比9月增长了14倍。

在我还在思索“到底在哪里看过姜黄”的时候,这个长得很像咖喱伴侣的小东西就摇身变成时尚超模,一窝蜂挤进了中产超市。

站在中产超市的货架前,放眼望去:

到处都是超级食物的影子。





被抢断货的「超级饮料」

又贵又难喝?

众所周知,当风已经吹进中产超市的时候,消费市场上姜黄饮早已蔚然成风了。

但根据我作为老吃家的直觉,姜黄实在没有成为好喝饮品的潜质,原因有二:

第一,中产的味觉,素来不值得信任。

第二,除了姜撞奶,我没吃到过什么好吃的“姜家”产品。

当然,理性思考是一回事,好奇心是另一回事。

我看着盒马App上100ml售8.9元的价格,和“售空,待补货”的标签,实在按捺不住好奇抢购了一单。



说抢购一瓶姜黄饮,并不是夸张。

虽然姜黄之风起了很久,但盒马的姜黄饮在我写稿时还是一瓶难求。

今年6月中刚一上市,就有超过3000人下单。

整个夏天,想要在盒马抢一瓶姜黄饮,难度不亚于在超市和大爷大妈抢鸡蛋。如今5个月过去了,累计下单人数超2万的情况下,它的口碑却意外地坚挺:好评率高达99%,回头客也多。



关键是,打开盒马App,这瓶黄色小饮料仍时常断货。姜黄饮顶流至此,出于尊重我也给了它奢侈品同等待遇:

为了买一瓶8.9元的姜黄饮,硬是给它配了40块钱的货。

但当我满怀期待到家,翻遍袋子看到躺在袋子底下的主角的时候,心情颇为复杂:一种我虽然知道自己的爱豆不高,但看到他确实矮的那种复杂。

虽然我知道它只有100ml,但竟真的没有我巴掌大,看起来不过一口的量。



当然,尝过之后,我知道我误判了——误判了我的耐受力。

入口是生姜的辛辣,尾调是柠檬的酸,至于姜黄什么味道,我没品出来。

这段味道描述是我同事后来和我描述的,当时整张脸皱成沈腾表情包的我,着急吞咽完找水,除了“生嚼了口姜”之外,没品出任何风味。



剩下的80ml,我实验完所有网上热门喝法:

加苏打水试了,加美式也试了;

最后20ml,我决定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三者组装起来。好消息是我没有浪费钱,坏消息是喝完,我更想不明白了:

贵且难喝的姜黄饮,为什么还能断货?

当然,在这片互联网歹毒消费过这么多次,我已经明白了一个消费世界的真理:

如果一个东西又贵又难吃,那它一定“健康”。

显然,姜黄饮也属于这个范畴。

比起咖喱伴侣,姜黄在外还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头:抗炎界的真神。

姜黄中的姜黄素是公认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成分,国外很多人会把浓缩姜黄汁当感冒灵用;而生姜里的姜辣素和柠檬的维生素C,也可以通过抗氧化来间接抗炎。

生姜+姜黄+柠檬的组合,乍一看就是针对身体炎症的大杀器。



看完科普,看完无数“喝了一组之后感觉皮肤变好了,人变精神了”的评论,我早已忘记了第一口姜黄饮的味道,只记住了被姜黄净化过的毛孔和幻觉。

马儿,是我误会你了啊。

原来你不是挑衅我的味蕾,你是真的关心浑身亚健康病的我啊!

买!买的就是4瓶一疗程的组合装!什么难喝,是良药苦口!

激情过后,我看着眼前400ml的姜黄饮,想到我艰难喝完的那100ml,恐惧才缓缓涌上心头。为了说服自己拥抱健康生活,我决定仔细研读配料表,借此给自己鼓劲,不看还好,一看天塌了:

主打健康的姜黄柠檬饮,其实是真正的糖分刺客。



名为超级食物

实则「糖分刺客」?

粗看盒马姜黄饮的配置,健康二字跃然纸上:38%生姜,38%柠檬,21%蜂蜜,3%姜黄,全是有效抗炎成分,而且每瓶的热量约有106大卡。但这种健康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你没看到配料表上19.6g/100ml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字样。



根据饮料含糖量的计算法,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等于含糖量。也就是说这一小瓶饮料中含糖量为19.6g,而每100ml原味可乐的含糖只有10.6g。喝100ml的姜黄饮摄入的糖分,约等于喝200ml的可乐。


抱着健康的期待,我一口闷完姜黄饮,结果血糖旱地拔葱。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换句话说,啜完小小一瓶姜黄饮,你就完成了一天里80%的糖分摄入。为了保证口感,而加入大量的糖,几乎是所有姜黄饮的通病:

山姆姜黄柠檬液配料表显示,每100ml糖含量高达32g。30ml小包含糖量近10g,一天两袋,糖量轻松超标。


即使你生猛到能直饮一瓶无糖姜黄饮,也不意味着健康也随之而来。

因为想要姜黄实现抗炎效果,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

想要姜黄发挥抗炎效果,需要黑胡椒或者油脂送服才行。

否则,姜黄中的抗炎成分姜黄素很难被人体吸收。

而且生姜、姜黄、柠檬汁三者中的抗炎成分在体内代谢速度都很快,因此想达到效果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量,才能降低轻度炎症。换成人话就是:

想要靠姜黄饮抗炎,你需要的可能不是8.9元/瓶,而是8.9瓶/天。

想要有明显抗炎作用,还需要在每日摄入的基础上搭配健康饮食。

加入超级食物成分的饮品卖点当然是健康,但想要起效必须要做细致规划的饮食搭配。也就是说:

想让超级食物发挥效果其实没有捷径,也无法速成。

市面上大多数主打超级食物的饮品,其实都面临着兼顾口感和实现功效的两难抉择。

这也是所有超级食物类饮品的共性。

如果你在网上买饮料会发现,到处都是超级食物的影子。

豆浆粉,由羽衣甘蓝奇亚籽冠名。

酸奶,是巴西莓粉和奇亚籽的老家。

就连超市里常年摆放橙子可乐的饮料区,也变成了羽衣甘蓝奇亚籽西芹汁。



滑动社交平台上的饮品帖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饮品,都变成了相似的样子:

包装必须得一眼看出食物本色的;

名字像是把羽衣甘蓝、奇亚籽、巴西莓粉等超级食物放在一起,随机生成的。

曾经的好喝、美味、软糯的风味介绍,都变成了“排毒”“纤体”“抗炎”的功效。看起来非常健康,但尝起来毫无食欲。

当然,也不乏一些在让人在毫无食欲之外,还让人大皱眉头的产品:



潜移默化之间,市场完成了对我的教育:

超级食物的味道,我一个都不知道,但超级食物有的功效,我如数家珍。

和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早在2023年,中国超级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天猫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超级食物”消费者在淘宝年消费超过1万元。

但有个问题,却没有一个品牌告诉我该怎么答:

超级食物,到底超级在哪儿?

饮料里加了超级食物,就能健康吗?



超级食物

凭什么成为「中产解药」?

事实上,所谓“超级食物”没有科学依据或规范定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膳食纤维及健康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天然有机食品,都能被称为“超级食物”。

超级食物的营养密度更高,但深究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

几乎所有的超级食物,你都能在家门口超市里找到那个平替:

奇亚籽所提供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吃核桃;巴西莓所提供的花青素,紫甘蓝同样是花青素的优质来源。

如果想要抗炎,生姜+大蒜+洋葱的组合也能实现生姜+姜黄+柠檬的效果。

更何况几乎所有超级食物,做成饮品都是盒马生姜柠檬饮的样子:

昂贵的价格,大量的糖,折合成一种聊胜于无的健康。



超级食物真正的魅力,从来不是食物背后的营养价值,不如说买的是“超级食物”这四个字背后的健康幻觉。

美国果汁品牌Ethan’s创始人曾这样评价shot饮:“消费者想要的,是一种强烈的、让他们几乎立刻感受到效果的产品。”

营销词的变化,是人对自己生活想象的变化。

比起缺少超级食物的营养元素,大家更缺的是逛超市和给自己做饭的时间。

一天24小时,减去工作、通勤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

而在这之外,每个人有娱乐、社交、看书、逛超市、吃饭、和家人沟通、健身、睡觉的权利,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间。

所有人平等拥有24小时,却并非所有人平等支配24小时。

有人在精心计算每一餐的营养科学配比,有人在焦虑计算时间成本,陷入预制菜、加班、内耗的漩涡。

而超级食物是灵药。

一杯写着羽衣甘蓝四个字的饮品下肚,人也吞下了健康的幻觉。

一种将预制菜、暴饮暴食、委屈崩溃全部清理出身体的假象。

生活浓缩成两点一线,超级食物也从营养元素浓缩成无数个似懂非懂的新名字,混合成为“一口闷”的Shot瓶。

姜黄之前有羽衣甘蓝、甜菜根、巴西莓,姜黄之后还会有无数超级食物在排队,新名字只会越来越多,“健康幻觉”只会越来越唾手可得。

只要人仍在忙忙碌碌寻宝藏,超级食物永远有市场。

参考资料:

新快报 《618“超级食物”热卖,头部20大品牌年均增长全部超三位数》2025-06-17

FBIF食品饮料创新《配料表第一位是生姜!盒马这款“辣口”饮料,为什么让人喝上头?》2025-09-04

上游新闻《年轻人养生“一口中式shot”,天猫“双11”一袋刺梨汁、一口姜黄饮成交量大涨》2025-11-04

Foodaily《8.9元/100mL遭疯抢?“白人中药”被盒马卖断货,养生圈杀出一匹新黑马!》2025-08-01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