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祸成社会恐慌,专家建议推伤亡率车型榜 - 新闻详情

新能源车祸成社会恐慌,专家建议推伤亡率车型榜

来源:腾讯汽车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11-23 23:34:35



随着2025年广州车展开幕,中国汽车市场正式打响年度收官之战。11月22日,腾讯汽车借本届广州车展契机,特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车Riff创始人刘宝华展开逛展直播对话。两位嘉宾围绕车展热门新车的创新配置、核心技术等维度,从用户真实需求与汽车安全底层逻辑出发,进行了深度解读。

回顾2025年,汽车产业接连曝出车辆起火、辅助驾驶相关事故,进而引发包括新造车品牌在内的全行业大规模召回。朱西产认为,中国电动化创新虽已推进近20年,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突破50%、60%仅发生在近4-5年。2020年至今的五年,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创新期,但快速创新也带来了“鱼目混珠”的问题,部分是真正的技术突破,部分创新埋下了安全隐患,2025年交通事故的集中暴露,让这些隐患浮出水面。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涌现大量“伪创新”设计,业内认为,这些功能以“科技感”为噱头,却背离用户真实需求与安全底线。朱西产认为,当前暴露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隐形门把手设计、大屏泛滥、物理按键缺失和单踏板模式。

朱西产认为,反观今年发生的几起极端事故,若只论事故发生率,其实并不算高,即便这个说法可能会招致质疑,但事实确实如此。但这些事故引发全社会恐慌情绪,远远不是汽车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和电安全领域所能覆盖的,因此整个产业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安全两个字。

“从近期的电商破窗锤热销就可以看出来,甚至有些家庭开始让家里老人小孩子演练怎么逃生,这个性质就已经变了。”朱西产强调,它(极端事故)引发了公众安全以后,概率统计就失去了参考意义,“尽管事故可能发生在某一两个品牌身上,但其实所有汽车厂都在深入看这件事”。

2025年,汽车产业迎来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与出台。其中,《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的2025年修订版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智能化设计规范,涉及加速限制、实体按键强制配置等核心条款调整。

针对隐藏式门把手,GB7258明确要求所有车辆必须配备机械式车门释放装置,内外均可物理开启,以应对事故断电风险;针对实体按键强制配置,GB7258新国标征求意见稿第二条明确规定:转向灯、喇叭、挡位、除霜除雾雨刮、车窗控制以及智能驾驶激活等重要功能,必须设置实体操纵件;针对单踏板模式,新国标进一步要求,松开加速踏板后的减速度不得超过0.08g,这意味着,靠松油门实现强减速的单踏板模式将被禁止。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焦虑的背后,是公众对汽车安全认知的升级。朱西产在直播中强调,作为中国制造业最亮的名片,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能够在保证创新的同时,保证安全性不滑坡,这是非常必要的。

“德国有GIDAS事故数据库,美国有交通事故死亡数据库(FARS),每年还发布两个榜单——车内伤亡人数最少和最多的各10个车型,这才是安全最权威的评价。”朱西产呼吁,随着数字强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的发展,“希望中国也能有这样的榜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