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蒙交界,污染再起 - 新闻详情

陕蒙交界,污染再起

来源:情况有点复杂

分类: 其他

发布时间:2025-11-22 19:09:31

在能源产业密集的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煤炭作为工业血液在源源不断输出的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环境创伤——煤矸石。

近期,关于内蒙古蒙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蒙马生态”)在处置煤矸石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陕西一侧村民的不满与投诉。这起看似普通的固体废物处置违规事件,因其发生在省界边缘,且涉事企业顶着“生态科技”的头衔,显得尤为刺眼。

一、讽刺的是,名为生态公司,却搞起了污染

根据公开资料与村民提供的现场情况显示,涉事企业“蒙马生态”中标了伊化矿业公司的煤矸石外排处置项目。其处置场所位于内蒙古境内,但地理位置十分敏感——紧邻陕西省界,属于典型的两省交界地带。

最具讽刺意味的,莫过于这家公司的名字——“蒙马生态”。

“蒙马”,让人联想到辽阔草原上奔腾的蒙古马,象征着自然、自由与生机;而“生态”,更是承载了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承诺。然而,现实却上演了一出“名实分离”的荒诞剧。

根据现场影像资料,巨大的煤矸石堆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小山,在没有任何有效遮盖和防尘措施的情况下裸露堆放。



原本用于改善环境的技术公司,却成为了制造污染的源头。当运送煤矸石的传送带轰鸣运作时,所谓的“生态科技”在漫天扬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守护好内蒙古的草原,反而将黑手伸向了邻省陕西的林地与草场。

这种“打着生态旗号反生态”的行为,不仅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背弃,更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公然嘲弄。

二、粗放处置下的环境代价,到底谁来承担?

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将成为巨大的环境隐患。在蒙马生态的案例中,污染呈现出“源头在内蒙,陕西在受害”的跨区域特征。

1、防尘措施形同虚设

根据村民反映及现场图片显示,蒙马生态在处置煤矸石的过程中,未能有效防止扬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相关行业标准,煤矸石堆场必须建设防风抑尘网(即“挡风墙”),并配备喷淋洒水设施,甚至进行全封闭处理。然而,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的煤矸石粉尘随风飘散,毫无阻拦地侵入周边的生态系统。





2.对林草地的无差别打击

村民提供的图片显示煤矸石粉尘已经飘落并覆盖到了陕西境内的林地和草场上。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而言,叶片被粉尘覆盖会阻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枯死。更严重的是,煤矸石中通常含有硫化物及重金属元素,长期沉降于土壤,会导致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对当地脆弱的农牧业基础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三、问责与后果

面对造成的污染事实,蒙马生态及相关责任方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与经济后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蒙马生态的行为已涉嫌多项违规。

扬尘管控缺失:

法律明确规定,贮存、处置固体废物的场所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三防”)措施。蒙马生态任由煤矸石粉飘散,显然违反了防扬散的硬性规定。

环境侵权责任:

煤矸石粉尘含有硫化物及重金属,沉降在林地草场,不仅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长期积累更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及重金属污染。

“蒙马生态”应承担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

行政处罚:

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停产整治:

在完善防尘措施(如建设封闭式煤棚、安装高压喷雾除尘装置)之前,应暂停相关处置作业。

民事赔偿与修复:

对于陕西一侧受损的林地和草场,蒙马生态负有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这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赔偿,还应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2.发包方的连带责任

伊化矿业公司作为煤矸石的产生者和发包方,不能“一包了之”。根据法律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如果伊化矿业未履行监督义务,明知蒙马生态违规操作而不制止,也需承担连带责任。





四、如何破解跨省污染?

蒙马生态的案例,暴露了蒙陕边界环境监管的痛点。属地管理原则在面对“风吹过来的污染”时,往往出现监管真空或滞后。为了避免此类污染再次发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既然地理位置位于“陕西内蒙交界处”,单一省份的环保部门难以独立解决。陕西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两地环保部门应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边界地区的企业进行交叉检查。一旦发现蒙马生态此类违规排放行为,应启动跨省通报与联合惩戒。

2、强制技术升级与全过程监管

对于蒙马生态而言,必须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后续整改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承诺。

技术升级与全封闭管理

蒙马生态必须改变露天堆放的现状。应建设全封闭的煤矸石储棚,或设置高标准的防风抑尘网。并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

常态化抑尘措施

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配套喷淋、洒水降尘设施,对裸露的煤矸石堆体进行覆盖或绿化复垦,从源头锁住粉尘。

3、引入第三方环境监理

鉴于该企业已有的不良记录,后续运营中应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环境监理机构,定期出具环境评估报告,确保“生态科技”不再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五、村民如何保护家园?

对于生活在污染阴影下的陕西村民而言,保护家园不仅需要等待监管的降临,更需要主动合法的保护。

1、固定证据,确凿有力

村民目前的做法非常正确——拍照和录像。建议村民继续通过手机、无人机等设备,记录不同时间段(特别是起风时)的扬尘情况,拍摄被污染的草场特写,并保留好拍摄时间和地点信息。

2、多渠道举报,形成压力

电话举报:

拨打12345市民热线或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由于涉及跨省,建议同时向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部门举报,强调“跨界污染”的严重性。

中央环保督察:

关注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进驻动向,及时递交线索。

人民网留言板:

在“人民网留言板”求助/投诉,其链接为:https://liuyan.people.com.cn/

3、寻求法律援助与公益诉讼

如果行政投诉处理缓慢,村民可以联名向当地检察院反映,申请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或联系环保组织(NGO),针对蒙马生态的环境侵权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蒙马生态”这个名字,本该代表着对草原的敬畏与科技的善意。但在蒙陕边界的滚滚黑尘中,它却成了一个黑色的幽默。

由于地处偏远边界,此类污染往往容易被忽视。但风会把真相带向远方,被染黑的草场不会说谎。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迅速介入,让“生态”二字回归其应有的本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