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国共“求同尊异”还是“聚同化异”?


昨天,习朱会大戏在北京顺利上演。总的来看,自信的主人给优雅的客人留足了面子,意识形态迥异的中共亦为国民党留足了回旋空间。总书记习近平欢迎台湾加入亚投行、并愿意给台湾同胞更多优惠和实惠的表态,让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带回台湾的大礼亦足够有面子。而这位国民党新晋主席亦能审时度势,坚守“九二共识”这个中共不可讨价还价的政治基础,同时认同海峡两岸同为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就为国共第三次合作谱写有坚实内容的新篇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合作底蕴。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但是,良好的氛围、明确的大原则、刚性的大框架、层次分明的篇章结构之下,并非没有不和谐音符!双方愈是有维护良好合作气氛高度一致的共识,场面上的措辞就会愈加精心雕饰;渲染求同、淡化存疑的倾向就会愈加用心。透过那些场面上的措辞,厘清两党难同之异,还原国共双方当下面临的合作障碍,是观察评论者最该做好的功课。下面就让我们从这个视角来简单理一理其中的一个小点。

众所周知,“求同存异”是处理两岸关系最基本的一条务实原则。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国共试图为两岸关系带来新气象的共同努力竟然不约而同地浓缩在对这一务实原则的进一步提升上了!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上海与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时提出:两岸关系除了求同存异,更应“求同尊异”,尊重不同的声音。应该说,这个提法相当新颖!从“存异”到“尊异”,仅一字只差,意味则大不同。“存异”更多的情况下意味着客观现实所限,不得不如此,而非人们的主观愿望,有明显的退而求其次意蕴。更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存异”本身已经隐含了对现实差异或异见的理性承认和尊重。而朱立伦先生的“尊异”,除了可理解为“存异”中已隐含的尊重之意外,亦不难理解为人的主观诉求,即希望、推崇客观差异或异见存在!毕竟,“尊”字除了有尊重之意,至少还有尊崇、尊敬等含义。例如,提倡多元文化或世界多样性存在,就是“尊异”的一种具体表现。从这一层面理解“尊异”,客观上就难免给人留下鼓励两岸差异和异见的印象。无疑,这不利于和平统一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倒是很符合始终不肯放弃插手台湾事务的美国政府的立场:维持台海现状不变,大陆和台湾双方都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笔者没有任何意愿要把朱立伦先生的“尊异”说法解读为要与美国的立场保持一致,事实上亦没有足够的证据这样做。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充分尊重两岸差异,才能更好地把握两岸关系解决之道。但笔者还是有几分担心,这个新提法会被不少人误解,甚至无法排除更糟的可能性:即足以被另有所图者拿来有意混淆视听,在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内外和其它党派间引发对两岸关系的混乱理解。当然,笔者这个个人观点本身亦不愿强加于人,求同存异就更是必要的。

相信包括朱立伦先生本人在内的有心人都已经注意到了,总书记习近平在两人会晤过程中,对这一提法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他提出了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5点主张。其中,务实的第4点主张是“国共要勇于面对两岸政治分歧和难题”。他指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聚同化异”,一个与朱立伦先生的“求同尊异”提法同样新颖的提法。但两者间存在一个明显不同,习的提法足够鲜明,任何人都不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亦无法对其做任何消极、模棱两可的解读。全世界都清楚,中共的主张是,同为中华民族的海峡两岸人民要实现和平统一这个总目标。而国共两党只有聚同化异,增进政治互信,这个目标的实行才会有希望。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

最后,在两岸关系这个大课题上,人们在看到国共两党已经具备“九二共识”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同时,亦不应忽视两党间尚存在的种种差异和异见。其中,习朱会这个大事件中透露出来的两位主角间的“求同尊异”与“聚同化异”之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两党需要对究竟要“求同尊异”还是该“聚同化异”进行一番质疑或争论吗?或许,对此问题本身求同存异也是可取的。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3536930084229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