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读书究竟是不是一件“然并卵”的事


许多人认为, 读书是一件“然并卵”(网络用语,指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指代做某事无作用)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读书很有作用。

许多人认为,知识的多寡与日后能赚取金钱的能力也不必定构成正负向比例关系。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变得面目暧昧,富家子弟觉得,既然自己已经坐拥财富,那么为什么还要读书;在寒门父母看来,既然读了书也未必能改变命运,那为什么还要更加亏欠当下,以换得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未来。

读书成了一件“然并卵”的事。在实用主义的框架下去考量,你几乎无法反驳。但这个逻辑成立的重要一环是,把读书当做了一种暂时的策略,一块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跳板,属于苦差。所以说,如果已经能享受到财富,或者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苦役会带来体面的未来,这两种情况下,读书的这份苦是没有必要担下的。

中国幼儿读书

实际上,读书的意涵在中国被长久的异化了。说远一些,它接续着科举传统带来的病灶,说近一些,它和中国当下残酷的竞争现实相关。但读书本身的意义,却绝非那么狭窄。读书不是一个用后即抛的过渡行为,它原本应该是一种长久的、持续性的享乐行为,而且还伴随着可以为人们提供现实困境的解决方案的功用。但读书是一种乐趣这回事,已经几乎没人提及。

“读书”是一个宽泛而不准确的概念。它分成几种,系统的学校教育、为了某些直接而实用的目的阶段性的习得,比如考取某个资格证或者驾照之类,以及无明确目的的自主阅读。

中国的学校教育,因为死记硬背的应试体系一直被人诟病,是的,它的问题很大,但系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进阶,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规训。这一点,很少有人注意。这就是为什么你接触到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中途辍学的人给人的感受迥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它在应试的目的之外,也给人们建立了一种学习的方法。这对于日后对新知识的习得是有用的。

应试教育系统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从根基上彻底摧毁了人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得不说,长期以来,本来应该鼓励而且应该欣喜于人们热爱读书的学校体系做了一件实际上与自己为敌的事----他们一直在反对读书。他们先是把应试需要阅读和背诵的教材等同于读书的全部意涵,以此使得近乎所有青少年在原本应该对阅读保持好奇的时候,产生了对读书最深的抵触。这几乎是中国人厌恶阅读,或者把阅读这件事彻底异化理解的根源性原因之一。

青少年在学校期间,任何出于自主兴趣的阅读都变成了一种偷偷摸摸的地下行为,必须通过鬼鬼祟祟的方式才能得逞,它没有被学校授予任何合法性。阅读,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以及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刻,被捏造成了两种鬼魅丛生的对立物,一种是极其枯燥却又必须完成的应试教材,另一种则是被赋予了妖魔色彩,必须以极其坚韧的反侦察能力才能读得到的课外读物----更何况,“课外读物”这个短语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荒诞和歧视性色彩。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人们对于读书这个行为的一切正向理解。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不是为了应试或者解决某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是为了某种更长远的思想训练或者乐趣而进行的阅读。但这种所谓的“无目的的阅读”,已经沦为了读书有用论和无用论双方夸张式地表达自己观点,乃至相互攻陷的凭借。那些做知识分子忧思状的人,每天都在嚷嚷着就应该读“无用之书”,那些坚信实用主义的普通人开始反攻,声称读“无用之书”的酸腐,在一个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倡导“无用”是多么可笑。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希望每一本书都是教材,可以让你快速致富,快速减肥,快速找到对象,他们把书看做寻找捷径或者旁门左道的方式。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你读这本书的行为就是可疑的。

是时候撇开所有成见聊一聊根本性问题了。读书本身是为了乐趣啊。为什么再也没人提及这一点?它后来衍射出的那些意义,价值,有用性和无用性,都是那些心怀不同目的的人故意挤压在读书乐趣之上的各种奶油裱花而已。本质上讲,读书和打麻将,唱K、啤酒撸串是一样的事。并没有高下之分。之所以它被讨厌,就是因为长期以来都一直被赋予了过多的不该它承载的意义。它被描述成一种“高雅”的、显示逼格的姿势,所以,读书被人讨厌就不足为奇了。

在民间语境中,读书,早已和乐趣彻底割裂了。它始终与悬梁刺股的诡异景观联系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古怪的,不合时宜的,自讨苦吃的行为。

除了最本质的获得乐趣,读书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它可以让你拥有多重虚拟人生。我们一生不过几十年,去过几个地方,与为数不多的人变得熟悉,如果没有剧烈的改变,基本上只能过一种生活,终生从事差不多同一类型的职业。但读书可以让你历经无数种经验。你可以作为侦探进入一个案件,可以作为一个探险者深入一片雨林,它能带你了解到你永远无法抵达的世界,那些战火飞扬的战场,消失的侏罗纪以及穿越他人的梦境,它也可以让你去和那些你一生也无法接触到的人面对面交谈。更美妙的是,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编织一种思维模式,会在下意识中用那些模式去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能力会让你在生活中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通透,让你可以在该投入时保持执着,该清醒时得以超然,你能享受到更美妙的生活,也能更清醒地面对所遭受的苦难。

阅读,是通过文字在头脑中自动翻译成画面的过程。这本身是一种极好的智识训练。本质上讲,阅读与看电影一样,之所以相比于读书,电影被看做具有更强的娱乐功能,是因为电影直接把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省略了翻译的那一道工序。但这道工序本身是一种想象力被激活的乐趣。直到现在为止,人们习得知识仍然是通过逻辑叙事组成的,真正的知识获取,只能通过文字----无论是纸面上还是口头上----人们需要一个自我理解的过程,条分缕析的在头脑内重组,进行对知识的咀嚼和消化。这个过程一旦掌握,它可以被用于处理所有生活中的事务。某种程度上说,读书会让我们能透过很多迷乱的表象看到众多本质性的东西,以使得自己不再那么迷茫。

肉身的享乐与思维的乐趣并行不悖。他们不应该相互诋毁,都以为自己为正统,对方是旁门。对于快乐这件事,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用智识才能享受得到。读书,其实是为了避免你缺失一大部分生活中的快乐。它并非是苦行的过程,而是让你抵达更多快乐的途径。不要以为肉身享乐就是全部,猪长再多的膘,也不会生出翅膀。飞翔的感受同样是一种乐趣?

读书,就是我们可以更享受更广阔人生的一种途径。它可以避免我们的生活陷入只有物质堆砌的逼仄。没错,那确实是另一种赤贫。它残酷的程度和金钱意义上的贫穷一样。因为当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享乐,其实都是有知识门槛的。一旦你放弃了对于智识的追求,即使你坐拥财富,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享受仍然会不可避免的打折。谁也不能帮你完成那部分享受,那种自我体验,是无法通过金钱购买服务进行代偿的。

就像贫穷会造成生活的困窘一样,无知同样会铸就困境。当你真的头脑空空如也,对世界的运转一无所知,缺乏习得的能力,对任何新事物没有基本的好奇心,你拥有的财富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而且不是因为你的挥霍享乐,而是被众多你无法理解的人和事,近乎掠夺的分割。

所以说,让读书回归原本的地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要自我赋予它更多的符号和光环,它不天然带来财富,也不必定造成酸腐。读书是一件有趣的消遣,一次次抵达更广阔世界的旅途,是你能分析和观察世界的坐标系,它会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让你感受到突如其来的美妙。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2511014938354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