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只羡人才待遇高,没见他们考核要求有多高


这些天,我明显感觉到国内高校表现出“人才焦急症”。一方面,教育部部长站出来呼吁东部高校不要去挖西部高校的命根子;一方面,经常看到各种各样高待遇的广告;还有就是一种声音,人才需要自由流动。回国这几个月,听到的高校、科研院所相互挖人新闻真多。听说东北地区某院士被挖到了广东某市,给了多么好的研究环境和待遇。听说北京某高校一下子从某大学挖走两个杰青,一个是兴高采烈,一个是欲哭无泪。听说某高校人事处在去年千青面试会议上直接挖其它高校的墙角,好像有刚刚面试成功的千青被别的高校挖走了……

说良心话,我个人一直以来都是鼓励人才流动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我见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干得好的人,可能主动换岗位,干得不好的人,也会被动换岗位。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在知名高校工作的人跳槽到相对差一点的高校,也有从差一点的高校的人跳槽到知名度大一点的高校。对于前者,通常都是因为职称、待遇所累。在澳洲,每一所高校同级别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因此,经常看到一些知名高校的副教授为了弄到教授头衔,由于在知名高校的机会相对而言会少很多的,他们选择从名校跳槽到普通高校,这样职称、待遇上升一级。对于后者,很多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声誉,从一所差一点的高校,跳槽到知名的高校,这样的案例我也见了好几次。当然,他们的职称可能会升一级,也可能是平调。当然,在澳洲高校跳槽,如果是获得了一个更好的位置,通常都会有一轮和原有单位协商的机会。如果原有单位能够匹配后者的待遇,答应后者的条件,则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如果原有单位放弃匹配后者的待遇,则去后者工作。也因此,双方的关系并不是很尴尬,去留都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相对而言,国内高校间人才流动是有兴趣很多的。一方面,东部高校和中西部高校的待遇好像是差别很大。很多人会说国家的基本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好笑的就是国内工资的组成是很多部分的,基本工资教授和副教授之间差别也就几百元每月,但是,津贴差别就大了去了。另一方面,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的管理体制确实有差别。在西部的一些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是需要上交个人因私护照的,相反,在东部高校,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就是东部高校的用人制度和西部高校的用人制度有一些差别的。在东部某些高校,对于那些特别厉害的人员,完全不需要之前的人事档案,相反,西部高校依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控制。由于上述原因,在人才流动方面,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孔雀东南飞”。

试问谁愿意跳槽去待遇更差的地方呢?在很多人眼前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现阶段国内高校间挖人,主要是针对有“帽子”的教授。对于他们,他们的待遇真是高很多的。前几天发现,我作为中南大学一个新引进的普通教授,自己的津贴居然比副教授的津贴低很多的。相反,对于那些有“帽子”的教授,年薪50万不是梦想的。如果将来也有一个地方同意给我这么高的待遇,相对于我现在的待遇,我不跳槽是不是会被骂傻子?其实,2009年,我停薪留职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的待遇远低于我在东北大学的待遇。而且值得一说的是,我一开始就知道待遇的差别,但是我选择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追求梦想,追寻更大的舞台。我回国之前,一个学弟从国内某985高校辞职回澳洲寻找工作。他和我说,如果只是比较待遇,国内的工作是高很多。他的想法就是追求一份不需要太多噪杂的科研环境,多花时间做一些真正学术的事情。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8810977935791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