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吴晓灵: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部收益都应归客户


8月1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上,批驳银行理财产品乱象,“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全部的收益都归客户,银行只应该收取管理费用”。

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积累促进着中国财富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单位定期存款已达30.8万亿,中产阶级人数已达1.09亿。在控制社会杠杆率和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大背景下,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作用将会更加重大。

“2016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M2已达155万亿,信贷/GDP的比例已达167.6%。盘活存量、增加直接融资数量是新形势下融资的方向,由专业机构进行集合投资更有利于提高社会融资的效率。”吴晓灵表示。

而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等要求的前提下,吴晓灵认为防范金融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而首当其冲则是要统一认识。

“市场争议最大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因为在将近100万亿的财富管理产品当中,银行大约占到了30万亿。”因此吴晓灵认为,立法修法之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统一认识非常重要。

吴晓灵认为,区分金融产品性质的要素是风险的承担方式和收益的分配方式,资金集合的投资计划有四个特征:第一是按份额募集资金,第二由第三方进行管理,为委托人利益进行投资,第三,投资人承担风险,享受收益,第四,管理人收取管理费用,合伙型的私募基金还可以按合同份额分享部分利润,集合投资在世界各国均被认定为证券。

而银行存款的特征是由银行承担盈亏风险,投资人(存款人)享受固定收益,因而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均已由监管当局认定为结构性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本金。银行发行的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符合集合投资的所有特性,发行超出200份以上的产品应按公募基金管理。

“不保本又保预期收益,是对市场纪律的扭曲。”吴晓灵指出,目前唯有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不保本,但是又有预期收益,此类产品应当归于集合投资计划。但实际上,银行往往在预期收益产品出现亏损的时,拿自己的总体利润在进行弥补,以达到预期收益。一旦这个产品超出预期收益,银行又会把超出预期收益的那些作为银行的利润计入自己的账中。

“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应该全部的收益都归客户,银行只应该收取管理费用。我认为现在对市场的这种刚性兑付的引导,还有对市场产品性质的混淆,关键就在于银行有预期收益但是又不保本的产品,这种操作上的不规范性。我们应该对此来统一认识。”吴晓灵称。

会上,吴晓灵还对完善法律制度给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资产管理市场的混乱来自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她指出,“《信托法》只是信托关系法,没有把信托经营明确出来,今后修《信托法》给信托经营以单章,而且还应该把财产登记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这个在法律当中给予明确。”

另外,法律中还应将集合投资计划扩大为证券,纳入《证券法》的调整范围,按照发行和交易公开与非公开,制定信息披露的要求和交易规则。

最后吴晓灵还主张应该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为《投资基金法》,更有利于适应市场多层次融资需求,公募的投资范围由法律规定,非公开募集的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并扩大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在一定比例内可以投资于非标产品。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8851041793823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