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专家解读阿拉斯加湾8.0级地震


北京时间1月23日17时31分,在美国阿拉斯加湾(北纬55.96度,西经149.13度)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记者了解到,专家初步推断此次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为主事件。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研究小组反演得到了本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根据结果,此次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为60秒,最大同震位错达约8米,破裂沿走向向南南东方向拓展约80公里,背离走向向北北西方向拓展约120公里,主要同震破裂区位于自震源处向北北西拓展约4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同一天,位于日本群马县西北部的活火山草津白根山喷发,并引发雪崩;印尼西爪哇苏加武眉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首都雅加达有强烈震感。此外,1月21日,智利北部也曾发生6.3级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确实非常活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培震告诉记者。

据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万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李海兵也表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一直是十分活跃。目前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活跃期的间隔时间,学界并没有精确且统一的判断,大致间隔时间可能在30年至50年。

不过,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岳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上述灾害事件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在相近的时间内发生并不稀奇。一个动力学过程传递这么长的距离,一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地震波的动态触发是可以快速传递的机制,但是触发能力有限。”岳汉说。

李海兵表示,如果从长时间尺度看,全球是一个大系统,环太平洋大地震会造成地壳应力会发生迁移,容易触发其他地区发生火山爆发或地震灾害。

“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9级地震后,全球8级地震活动相对活跃,青藏高原地震数量大面积增加,2008年一年内我国青藏高原就发生了8次6级以上强震,紧接着2010年发生了玉树地震,2013年发生了雅安地震。”李海兵建议,相应地区还是应当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此外,阿拉斯加历史上曾有3次大规模强震,分别是1957年的9.1级,1964年的8.4级和1965年的8.7级。前后两次均引发大型海啸。

此次8.0级地震发生后,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出海啸预警并呼吁受影响地区的人们往高处避难以免被殃及,美国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和加州沿岸地区都包括在警报范围内。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表示,根据现有数据显示,海啸可能已经形成并有可能对滨海地区造成破坏。

但地震专家认为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误报率较高,阿拉斯加湾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的概率不大。随后,根据美国气象局海啸局预警系统网站的最新消息,由阿拉斯加湾地震引发的海啸预警已经取消。

对于海啸预警为什么会出现误报,岳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传统的预警主要是通过地震数据先反演震源参数,判断地震是否属于海啸地震,如果是的话就发布海啸预警。通过地震波和海啸波之间的时间差,这种预警可以在海啸到达之前几十分钟之内发布,给大家逃生时间。不过,震源机制或深度等参数如果不准,会影响反演的准确性进而导致误报。

“目前还有一种方法会使预报更加准确。”岳汉告诉记者,海啸波在外海会比在近岸传播得快,因此,使用深海海啸评估报告系统(DART)直接测量外海的海啸波,进而预测近岸海啸波,会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国家海洋预报台)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即便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大规模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5992155075073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