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反导织网:不沉的宙斯盾舰+系统协同+本土补强


一再推迟的《导弹防御评估》将是特朗普政府第四份国家安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评估”原计划的2017年底推出,先拖延到今年2月,后又延迟到5月,结果到现在也没有搞定。一再延迟主要有三个原因:

内容上,较之上一版的《弹道导弹防御评估》(2010年),新评估需要纳入的新内容很多,尤其要契合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安全挑战的新定调,纳入伊朗和朝鲜之外的大国以及弹道导弹之外的多元化导弹威胁;

后勤上,特朗普政府的前几份战略评估占用了国防部大量的人事和资源,反导评估只能等;

第三个原因在于体制和人事,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团队一直存在人员缺口与调整问题,根据国防部副部长(Deputy Secretary,国防部二号文官)沙纳汉的说法,他们一直在等待鲁德到位担任负责政策的副部长(Under Secretary,向部长和Deputy Secretary负责),高层团队搭建后才能够把新的反导评估向前推进。

本专栏在过往讨论中已多次强调要把美国的全球反导规划视作一张大网,在防御目标和方式上体现为不同防御“层次”,在这些层次之间有不同系统的协同作战,而重点地区的部署则是这张大网的有机节点。预计新评估将在近期推出,而在这之前,美军有三个动作值得注意:系统协同、前沿推进、本土补强。这些都是美国试图建立绝对优势和打破战略平衡的筹码。

原图:美国导弹防御局,2009

系统协同:小目标与大目标

美军一直在推进不同反导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协同作战能力。其中,萨德与爱国者的出镜率无疑是比较高的,它们最近的一次协同演练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本专栏关于萨德系统的讨论: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

此次编号为FTX-35的测试主要是检验萨德与爱国者之间的互操作性。由白沙导弹靶场发射短程靶弹,萨德的AN/TPY-2雷达和爱国者系统同时对靶弹进行了探测和跟踪,两个系统通过战术数据链进行了实时数据交换与协同。可以说,在信息共享这个层面上,测试是成功的,但同时也是阶段性和有限的。它验证了数据交换,但仅限于陆军两个末端防御系统之间,靶弹的弹道特性也较容易判断。对于美军来说,这些只是“小目标”。

在跨军种和超越数据交换的协同方面,特别是远程预警、火控与制导,则有更高的要求。今年1月,就有过这样一次试验,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而媒体关注度也比较低。在这次对标准3-IIA导弹的测试中,海军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与陆军的TPY-2雷达共同为标准-3提供目标数据,测试的核心是通过TPY-2雷达为陆基宙斯盾提供靶弹的高精度数据以完成拦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测试比萨德与爱国者的互操作测试更为重要,因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其他预警指挥和火控系统。这里强调的是TPY-2这类X波段雷达。

在美军反导体系中,此图第一行的各类传感器系统是最重要的存在。 原图:美国国防部

作为全固态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TPY-2与宙斯盾的S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相比,不仅功率更高,有效探测距离内的灵敏度和探测精度也要高得多。即便未来的宙斯盾系统将要更换新雷达,如SPY-6和LRDR,也同样是S波段。X波段雷达可以更好地分辨不同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满足更高的火控要求。因此,美军在历次宙斯盾反导测试中都要倚重TPY-2或体积和功率更大的海基X波段雷达(SBX),这早在2011年的FTM-15海上反导试验中便有体现。

总之,虽然X波段雷达不是宙斯盾的必需辅助,如2017年的SFTM-1测试就是宙斯盾系统单打独斗,但若要发挥宙斯盾反导性能,与其他系统的协同便是必要的加成,特别是未来需要发展成熟的“你发现我发射”和“我发射你击毁”,这才是“大目标”。

就在7月初,美国国防部签订了新的雷达合同,以代替问题多多并早已降格为试验平台性质的SBX。新雷达与SBX之间具体如何衔接、工程进度将会怎样尚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新雷达将改为陆基部署,位于夏威夷(不排除在太平洋另一个选址部署第二套)。但如果西太出现大型X波段雷达的空窗期,美国及其盟国在本地区的反导能力是要打折扣的。话说到此,便要提到美国向日本推销的陆基宙斯盾计划。

前沿推进:不沉的宙斯盾舰?

陆基宙斯盾就是宙斯盾反导系统的“登陆”版本,由4面阵AN/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信息处理与控制单元以及MK-41垂发装置构成,有一定的应对大气层内和低空威胁的能力(标准3-IIA的任务为大气层外中段拦截)。

陆基宙斯盾是奥巴马政府欧洲反导“分阶段适应性部署方案”的产物,首个美国之外的部署位于罗马尼亚,第二个海外部署点在波兰(出现了延误)。

美国海军是宙斯盾“登陆”的支持者,他们对宙斯盾舰承担反导任务一直不满。“登陆”一来可以解放部分主力舰执行海军常规任务,二来陆基宙斯盾依然由海军掌握,何乐而不为。陆基系统与海基系统相比,在机动性、生存能力等方面有差距,但在成本、维护、保障方面是有优势的。

日本在2017年确定购入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并于今年5月公布了部署地点,分别为北部的秋田县和南部的山口县,预计2023年到位。就在7月初,日本敲定了未来陆基宙斯盾的雷达选型。

原图:《朝日新闻》

摆在日本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雷声公司的SPY-6,美军新建的伯克III型驱逐舰将以此雷达替换老旧的SPY-1雷达;另一个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新的远程识别雷达(LRDR)。根据媒体7月初的报道,日本已选择了性能更先进、探测距离更远、长期维护成本更低的LRDR雷达。

对于希望将日本建成不沉宙斯盾舰的美国来说,陆基宙斯盾在日本“落户”既实现了其军事目的又同时缓解了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可谓一石二鸟。

日本官方宣称,秋田与山口两个部署点可以在未来有效补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8艘反导宙斯盾舰(6艘现役,2艘在建),保护整个日本。但这种说法有一些问题。一方面,如何才能发挥效能?另一方面,防卫日本还是作为美国的前出预警节点?

一方面,如前所述,宙斯盾最好能够得到其他大功率X波段雷达的支持,由后者承担搜索预警任务,向宙斯盾提供目标信息,宙斯盾开机后才能更好地实施跟踪和拦截。这有些类似中国打U-2侦察机时的近战快法。那时由于萨姆-2导弹预警雷达提供信息不够精确,制导雷达的搜索误差又比较大,很难在极为有限的时间窗口中抓住目标,因此发明了先用炮瞄雷达提供早期预警,得到较高精度坐标之后再打开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再加上官兵苦练提高发射动作速度与准确性,有效提高了预警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对于日本来说,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宙斯盾系统之外,虽然日本已建立了FPS系列的预警雷达体系,但由于工作在L和S波段,如果没有X波段雷达的支持,日本陆基宙斯盾与海自宙斯盾舰的作战能力便要打折扣。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都部署了TPY-2雷达,这些系统之间的协同便显得格外重要。

另一方面,宙斯盾系统的最有效防卫区域在其侧后。那么,面对朝鲜、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能够前出至日本海的宙斯盾舰对日本的防卫效果更好(当然也更贵);而陆基宙斯盾扮演美国本土和夏威夷防御的前出预警节点便显得更为有效。大概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人总是很急切地想把日本建成巨型、不沉的“宙斯盾舰”。

所以,无论是萨德入韩还是宙斯盾“登陆”日本,无论从完善反导预警网络还是丰富火力打击层次的方面,美国反导系统在东北亚的前推都是其全球反导和本土防御的一环。而说到本土防御,便不得不提美国中段反导在本土东部新址的近展。

本土补强:第三阵地接近落听?

6月下旬,有消息传出美国国会与军方关于第三阵地问题的扯皮终于要有结果。目前,美国的本土中段反导拦截器(GBI)分别部署在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关于在东部增设第三阵地的争论由来已久,国会一些大佬始终想要建,并得到了背后各州的支持。而军方则始终反对,希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系统改造和升级中,待有效性提高后再说扩编的事,且军方坚称目前的两个阵地可以覆盖美国本土包括东部,即便来袭导弹来自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或美国东面的潜艇。

军方强调反导系统的效能,而国会则主打效率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已经增加了GBI的部署数量,而国会则认为建设第三阵地有助于“打-看-打”策略,即便无法提高反导效能也能提高其效率。美军认为提高效率的根本还是提高效能,无论是预警还是打击系统。目前看来,军人终究斗不过政客。

在三个备选址中(纽约、密歇根、俄亥俄),俄亥俄似乎即将胜出。华盛顿在过去一年迎来了好几拨三个州的游说团。而就在6月下旬,俄亥俄终于盼来了好消息。虽然这一决定还未正式公布,但已十分接近落实。

原图:忧思科学家联盟

织网:威胁与差距

上述一系列动作虽都是计划内的进展,但也成为了新版《导弹防御评估》的前菜——系统协同、前沿推进和本土补强都会是新文件所强调的内容。虽然目前美国导弹防御体系有很多缺陷,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数量上都只能较为有效地对付伊朗和朝鲜这种目标,但中俄在提升战略力量方面的努力,如提高突防能力、增加数量,无疑是基于对美国反导体系未来效能和效率的预期。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也在进行自己的导弹防御建设。但无论是型号和防御层次的多样性,还是技术成熟度上,都与美国有差距。

除了系统协同、前沿推进和本土补强,美国反导布局未来的重点还包括新反导手段的部署和预警网络的加强。前者包括重启上升段反导,升级动能拦截器,引入定向能、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应对高超音速武器。后者则牵扯到特朗普心心念的太空军。

一心扩军强军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解决钱的问题。剩下这些如能在未来实现,将成为美国维持或重建绝对优势、打破与其他国家战略与威慑平衡的筹码。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33818006515503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