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与林语堂齐名,被徐悲鸿盛赞,他是被遗忘的民国大师


在国内,很多人不知道蒋彝的名字。但在西方,他是与林语堂齐名的华人作家;他的“哑行者画记”,畅销欧美,好评如潮;作品与刘海粟画作共同展览,连英国玛丽王后都曾出席他的画展;他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是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他交游广泛,朋友圈包括徐悲鸿、梅兰芳等。有趣的是,他还是第一个用传统画法画“熊猫”的人。这位名扬四海的艺术家,却谦虚地称“自己成不了大师”,“最多也就是接近大师的水平”。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文景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辞官赴英

蒋彝,字仲雅,1903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的书香门第。自幼从父亲习书画,深得东方艺术之精神。青年时期进入东南大学学习化学,之后投笔从戎,加入北伐。战后历任三地之县长,因求变革而得罪权势,痛心政治腐败之下,辞官赴英,不承想一走竟是数十年。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像

刚到英国时,蒋彝只会五个单词,还目睹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穿西装走在路上,就会被认为是日本人,因为英国人觉得,中国人不会有这样得体的着装。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证明中国人也是有才能的。

蒋彝利用一切空闲和机会学习英语。他刻苦学习,英语水平飞速提升。不久他考入伦敦大学,投入曾任溥仪英文教师的庄士敦门下。又经过英国汉学家骆任廷举荐,来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算是站稳了脚跟。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庄士敦(右一)

在英国,他还结识了很多艺术家:戏剧家熊式一、画家徐悲鸿和刘海粟等。他们对于中国艺术有很多共同的见解,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积极拓展交际圈,英国极具声望的画家康纳德和评论家傅来义等,都和他交往甚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徐悲鸿致蒋彝信封、信件

哑行者成名

在伦敦大学任教期间,蒋彝发现,当时英国介绍中国的资料,多偏见、武断之作,尽是描述一些鸦片鬼、乞丐、苦力等。他决意用英文来写英国见闻,用中国画表现英国风土人情,纠正偏见,以求发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彼此之间的差异”。

当时蒋彝思乡愁苦,又忧心国内局势,决定去湖区休假。他每日写日记,并在宣纸上画当地景物的水墨画,安静闲适,最后将诗、文、画结集出版为《湖区画记》。独创的“画记”形式、中国笔墨画法以及旧体诗词、清新隽永的游记,体现中西方文化共通之处等诸多特点,让《湖区画记》一问世就大受媒体和读者好评,不到一个月初版就卖完了。英国人称这部作品,让他们通过中国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和反思了自己。《湖区画记》共出九版,成为“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

之后,蒋彝又出版了《伦敦画记》、《牛津画记》,本本畅销,成为名震英伦的当红作家。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笔下的西方景象

他还积极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先后出版了《中国画》、《中国书法》。这两本书当时就获选最佳出版图书,直到今日,还被欧美高校指定为艺术史教材。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中国书法》

蒋彝成了当时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儿时琐忆》被作为礼物送给玛丽王后,并以著名作家的身份与丘吉尔共进午餐。与他同时以英文创作出名的中国作家,一位是熊式一,一位是林语堂。他的艺术才华也备受肯定,伦敦兹维默艺术馆举办蒋彝画展,玛丽王后都亲自光临观展。

同年,伦敦迎来几只大熊猫。伦敦民众为之疯狂,蒋彝也十分喜爱,成为用传统中国画画法画熊猫的第一人,伦敦评论家因此称他为“熊猫人”。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所画熊猫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战争中,蒋彝在伦敦的寓所被炸毁。他移居牛津,过着俭朴的生活。此时也正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他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写下了《东望祖国怆然有感》五首绝句。

“一丸自古封函谷,三户终能灭暴秦”

“一时浩气塞天地,死有田横五百人”

这些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四十年代后,蒋彝开始涉足英国外的领域。1946年,蒋彝去美国访问,受到赛珍珠夫妇款待,还访问了胡适。6月回英国,开始《纽约画记》的写作。该书出版后畅销英美,书评家甚至认为他比风行北美的林语堂写得更好。

1951年蒋彝去巴黎,在那里住了半年,打算写一本《巴黎游记》。他对这座艺术与浪漫之都向往已久,尽管屡次经过,但是从未深入探索。在书中,他充满深情地提词:

“三顾巴黎如梦过,者番前去慢徜徉”。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巴黎画记》英文版书影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巴黎画记》中译本,文景出品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画埃菲尔铁塔,书中插图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摹潘玉良裸女像,书中插图

因为不会法语,这次旅行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哑行者”。他和画家朋友一起走访巴黎引以为傲的手工匠人,或独自探寻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摇篮——咖啡馆。书在1955年出版,同样大受欢迎。书评人说在书中可体验“不同文化的和平相容”,读者惊讶他对别国文化不带有偏见,在日常环境中发现惊喜的能力。

移居美国

“哑行者”名声大噪,很多地方主动邀请他写游记。五十年代,蒋彝应邀去波士顿,打算写一本《波士顿游记》。此行还去了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地,发展了很多新朋友,包括哈佛大学教授杨联陞等。美国人也欢迎这位著名华人,来美国讲学定居。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和杨联陞说相声

1955年,蒋彝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离开了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英国,移居美国纽约,其后受邀担任哈佛优等生荣誉学会年会演讲嘉宾,是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蒋彝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画家》:“我发现自己到处受到欢迎,不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异教徒,而是被看做一个有贡献的伙伴。”他想探索“中国绘画艺术与未来的世界艺术融合的可能性”,“我们现代人都是文化交叉的产物,强调我们之间的差异是行不通的。在种类和技术之下,隐含着人与自然的诗意真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波士顿画记》英文版书影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波士顿画记》中译本,文景出品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书中插图

1959年《波士顿画记》出版。圣诞前夕,美联社发表短文,列了19本书,作为推荐给名人或者机构推荐的圣诞礼品,其中,《波士顿画记》被推荐给了麻省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一个星期后,肯尼迪获选美国总统。此外,《波士顿画记》还荣登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1964年《旧金山画记》出版,蒋彝在书中聚焦了华人移民问题。他盛情描绘了华埠欢庆新春的热闹场景,盛赞了早期华人移民为美国经济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列举了丁龙等优秀的华人例子,来反击美国对华人的偏见,认为“目前的时代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理智。”12月中旬,《旧金山画记》和卓别林《自传》、萨特《言语》等书一起,荣列畅销书榜。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旧金山画记》英文版书影

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蒋彝闻讯,激动不已,为祖国成就骄傲自豪。他在纽约街头整整走了一天,连饭都没有吃。“无论家乡多么贫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总觉得它特别亲切。”独在异乡的他,喟然长叹:“余生何日可还乡?”

落叶归根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七十年代,蒋彝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所画《沙田一角》。

尽管在美国受到种种优待,蒋彝最渴望的还是重返故土。当时的冷战局势,让蒋彝的思乡之情只能深埋心底。中美“乒乓球”外交之后,两国关系迎来转机。蒋彝在旧友帮助下,获得了回国访问机会!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1975年4月,在外漂泊42年的“哑行者”,终于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蒋彝惊叹于新中国崭新的面貌!一日从华侨大厦出来,他停在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前,陪伴的家人以为他累了,他说:“我想在这看看人。”五一期间,他们一起去颐和园游园。曾经慈禧用海军军饷修建的皇家园林,今日成为大众休闲游园之所。人们的表情也都喜气洋洋,人虽多,却井然有序。“中国人的性格变了!”蒋彝惊呼。

他回到南昌,和妻女相聚,一家人欢聚一堂。在战乱时期拉扯一家的妻子已卧病在床,蒋彝十分珍惜这次见面机会,每日陪伴在侧,喂她进食。

这次访问,蒋彝走访了中国6省20市,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他想到昔日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感慨不已。

回到美国后,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接连发表和出版了《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重访祖国》,歌颂新中国崭新的面貌。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蒋彝笔下的家乡

1977年8月,蒋彝感到身体状况变差,决计再度访华,查找材料,有生之年完成《中国艺术史》。他此行拜访了很多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唐兰、沈从文、李可染等。还去荣宝斋请篆刻家徐之谦刻几方石章,其中一方刻:

“游遍世界半世纪,

年年魂梦绕神州。”

他这次在中原地区游览,并回南昌探望妻女。这一面竟是和妻子最后一别,几日后,妻子曾芸因心脏病去世。

9月底,蒋彝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晕倒。国庆前夕,他强撑病体参加国宴,接受邓小平接见。入院期间,他自知时日不多,在病床上加紧工作,想写完《中国艺术史》,献给祖国。

10月17日,蒋彝的生命走到尽头。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进行,严济慈、李可染、吴世昌、叶君健等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参加。蒋彝和妻子一起埋在庐山脚下。哥伦比亚大学闻讯后连降两日半旗致哀。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江西九江

纵观蒋彝的一生,虽然多数时间在海外度过,但他始终心系祖国。他传播中国的艺术文化,积极树立新中国形象, 并抛除偏见,探索中西方文明共通之处,堪称“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除中文版《巴黎画记》《波士顿画记》外,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参考郑达《西行画记——蒋彝传》,商务印书馆,2012年。

20世纪50年代,蒋彝再次来到倾慕已久的梦中巴黎。

法语学得泪水涟涟,正好来一场名副其实的“哑行者”之旅。

巴尔扎克故居的幽冷小巷中邂逅无与伦比的月光,热烈喧闹的集市上发现曾有美妙歌喉的卖蒜老者。

和画家朋友一起走访巴黎引以为傲的手工匠人,或不妨独自 探寻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摇篮——咖啡馆。

当然,不能错过口味奇特的蜗牛大餐和“生气”的洋葱汤。

旅途中的一切相遇都是美妙的,“神秘莫测”的东方哲学可以化解巴黎人和伦敦人爱猫的争斗,春日满城的垂柳和杏花,那是故乡曾经熟悉的风景……

蒋彝用他传统中国式的诗文书画,发现这座城市角落里的美。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4729013442993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