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隐形巨头”启示录:知识产权能保护原创科技公司吗


9月,一次抵制抄袭的公开发声,让一向低调的光谷互联网公司极验在朋友圈刷屏,也让身处网络安全专业领域,不为人知的极验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

“你可能不知道极验是谁,但你肯定用过我们的产品”,极验公开声明里的这句话,是极验的真实写照。

2012年创业的极验,是一家自主创新的武汉本土互联网科技企业。其率先提出并发明的“行为式验证”技术从不被行业理解,无人相信;到如今覆盖全球26万家互联网企业和APP,每天产生8亿次交互行为数据,正取代传统互联网图形验证码,成为网络交互领域识别人机行为,保护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解决方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模仿竞争者也随之出现。极验与网易的一场公关舆论较量,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丛林生态环境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尴尬与无奈。

国庆节前,光谷客独家专访了极验创始人吴渊,深入了解事件的内情。

透过极验“行为式验证”自主创新的创业经历,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深入垂直细分行业领域自主创新的未来趋势与广阔前景,但同时,也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互联网创新的现实脱节的制度缺陷,以及中小企业创新维艰,劣币逐良币的行业生态。

极验的故事具有独特的时代标本启示意义。

它让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1、“行为式验证”溯源 

创立极验,对吴渊来说,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生长于武汉这座老工业城市,吴渊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就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爱好发明创新的创客。

从求学起,他就不走寻常路。小学起在美院辅修美术;高中在华师一附中就读,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拿到二等奖,获得了保送武汉大学的资格。于是,高三整整一年,他都在校外跟着电视台和广告公司给企业拍摄制作影视广告宣传片。 

这种特别的求学经历与兴趣爱好,数理逻辑与文艺美术的兼修,培养了吴渊对科技与美学的双重敏感,为他后来发现传统图形验证码的用户痛点,提出“行为式验证”的创新思路播下了种子;也应用体现到极验追求科技与用户体验相平衡的产品创新理念中。

进入大学,吴渊学的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遥感测绘。

但正是因为学习遥感测绘,他接触到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

传统的遥感测绘是飞机空中拍摄照片采集地图数据后,由人工对地图进行识别标注,哪里是房屋,哪里是道路,极其费时费力。于是,当时在高校学术研究领域,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结合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进行地图识别和自动标注。

2009年吴渊从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留校,进入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跟随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从事科研工作,主攻计算机视觉,参与了“数字敦煌”的国家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组当时云集了全球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尖人才,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视觉测绘技术及应用的研发。

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吴渊清楚看到,如何通过数据标注与学习训练,让计算机具备图像理解处理能力。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化,未来机器完全可以模拟人类视觉对复杂图像的识别,因此,建立在计算机不能识别图形的理论假设之上,当时仍被广泛应用的传统互联网“字符图形验证码”一定会被机器彻底破解,已经没有了未来。

而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隔着电脑,如何区分是人还是机器的“图灵测试”,就成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一大核心命题。

从批量发送的垃圾邮件,到模拟人工的网站登录、论坛灌水、网络购物、礼品抢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全球互联网51.8%的流量和信息交互已经不是来自人类,而是计算机的机器模拟。

最早用来做图灵测试区分人机,解决垃圾邮件攻击的字符图形验证码,是2002年由美国计算机天才,年仅21岁的路易斯·冯·安发明,成为了传统互联网时代,普及应用率最高的网络安全验证技术。

但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简单的字符图片已经能被机器瞬间“读懂”破解,为了对抗机器,人们不得不升级变化出更加扭曲复杂的字符图片,增加机器识别难度来抵御机器攻击,却让用户上网体验变得极度繁琐和痛苦。

△在吴渊眼里,繁复的传统图形验证码既不安全,又缺乏美感和用户体验

吴渊曾经找机构做过测试,字符验证码的平均耗时需要15秒,有25%的用户要不停刷新验证码以找到一张容易辨认的字符,甚至有一些用户看到有验证码,就直接放弃流失了。

当他看清传统图形验证已经是一条死胡同,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可替代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结合当时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接触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吴渊和当时同在参与“数字敦煌”项目的师弟张振宇探讨交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计算机能够识别图形,那有没有办法给它一个鼠标轨迹,让它识别出这个轨迹到底是人产生的,还是机器产生的?”

△左为吴渊,右为张振宇 / 图片由极验提供

正是这个创新的想法,成为了“行为式验证”的概念来源和技术创新的思想基础。

所谓“行为式验证”,即是将生物行为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特定行为,然后分析鼠标点击、停顿、速度等行为轨迹,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和机器深度学习,来形成和强化计算机对网络生物行为的识别判断能力,最终实现对人机的区分识别。

这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互联网通过图像验证区分人机的理论方法,“就像解答一道数学题目,我们关注整个解答的过程,而不是像传统验证码只关心结果。”吴渊说。

“这是互联网行业做图像验证的人永远无法突破的一点。而我们是站在外面的人,所以我们把这个点突破了。”

产品逻辑与形态思考成熟后,2012年6月,吴渊和张振宇离职创业,创立极验验证,“决心干掉令人讨厌的传统验证码”,并在6个月后,他们开发出了第一款用鼠标拖动滑块完成拼图,然后让机器根据鼠标轨迹进行安全验证的“行为式验证码”产品。

△极验第一代产品

然而,当吴渊拿着产品demo寻找投资人洽谈融资时,却发现没有人愿意相信它的创新价值。

“投资人说:鼠标轨迹就能区分人和机器?骗人的。机器拖动的快,人拖动的慢,你就拿这点小儿科来忽悠我?”

2、创新维艰——为什么是极验,为什么是武汉?

作为一家自主创新,草根创业的武汉互联网技术公司,极验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容易。用吴渊的话说,“创业该吃的苦,极验都吃过,该跌的坑,极验都跌过。”

最开始,他和张振宇两个人在武大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没日没夜做产品开发,计划花三四个月做出最初的产品形态,公司的启动资金只有3.2万元。

6个月后,第一版产品终于成型,他拿着产品DEMO四处找投资人希望获得融资,却无人理会。当时,人工智能的概念尚未普及,没有人听得懂吴渊在讲什么,听到“行为式验证”的概念,都是“一脸懵逼”,觉得他在忽悠。

而见惯了国内互联网行业对国外技术产品的模仿复制和“微创新”,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中国人能自主创新,发明出国外没有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吴渊曾在短短几个月里见过几十位投资人,但都没有得到认可。

很多人问:“北京有没有?没有;美国有没有?没有;那为什么会是武汉?”

“其实我们希望能有,因为有,我们就可以证明我们这个东西有价值。”

几经辗转,他才终于遇到一名来武汉开会的杭州天使湾投资经理感兴趣,邀请吴渊去杭州商谈后,给了吴渊20万的天使投资。

相对于当时热门的O2O、团购等互联网创业概念动辄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融资,一个小小的验证码实在太不起眼了,没有人看到技术创新解决一个用户上网痛点背后有什么商业价值。20万的投资,在泡沫四起的互联网行业,更像是对两个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鼓励与支持。

吴渊也没有想到,这20万会是极验此后近两年时间里拿到的唯一一笔融资。

因为在武汉,没有人相信极验能颠覆美国人发明的图形验证码;但也因为在武汉,20万竟然支撑了极验1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将近两年的时间沉下心做技术和产品研发,“如果是在北京,20万我们早死了。”

除了早期融资艰难,产品开发出来后,市场推广和应用更难。

△极验最早的行为式验证码产品,应用于武大校园BBS,图片使用的是武大校园风景 

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极验第一代“行为式验证码”是吴渊找到母校求助,在武大校园网站珞珈山水BBS上得到试用和验证,获取的行为数据推动了极验最初的技术迭代升级,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将静态的识别模型转变为动态模型。

与传统人工参与识别的图像验证逻辑完全不同,“行为式验证”是以鼠标行为轨迹为依据,将人与机器行为轨迹的不同分析出来交给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建模,结合访问频率、地理位置、历史记录等多个维度信息数据综合判断,来做出人机区分的判定结果。

因此,“行为式验证”获得的行为数据量越大,机器深度学习后的判断能力越强,就像一个专门分辨人与机器行为的“AlphaGo”(阿尔法狗),只有经过大量人机交互行为的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才能够越来越快速、准确的分辨人与机器的行为轨迹,相当于用“人工智能”来对抗“人工智能”。

但最初,除了在武大校园BBS网站上试用,极验的“行为式验证码”真正的市场化应用却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吴渊也尝试联系和找过大的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公司,希望得到产品试用的机会,但都遭遇冷遇。

因为没有钱做广告推广,2013年7月,吴渊在知乎上留下的一篇关于“行为式验证”的回答,成为极验最早做“行为式验证”推广的历史记录,也成为“行为式验证”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网络证明。

而当时留下的评论留言,则反映了当时互联网行业对“行为式验证”的看法和接受程度。

△知乎上的评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渊既要四处找投资人谈融资,还要找网站做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安抚团队成员,让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未来一定有前景。最艰难的时候,吴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人领导力,大半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竟然一个也没有流失。

“很早创业的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叫做‘为世所想,为世所用’,就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去创造什么,创造的东西有价值,自然就会被大家用起来。”

“我们做这个验证的价值是什么?可能在别人看来,验证码这个工具是不赚钱的,好小的一个东西,但我们觉得这个很有价值,所以就做了。我们和很多创业团队不一样,很多创业者的目的性很强:要出名,要赚钱。但因为目的性很强,所以反而很浮躁,忘掉了自己……”

“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是吴渊理解的一个创业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能让我们看的更远,去想这个企业给社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你就会放下眼前的一些利益,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为世所想,为世所用”,是吴渊的个人签名,也是他赋予极验的使命。正是这种内心的使命感和坚持,扛着他和极验趟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光,迎来了市场的曙光。

靠着在武汉大学校园BBS上试用的示范效应,极验的“行为式验证”得到了一些互联网技术极客的个人站长的关注与认可,开始在一些个人网站的登录注册页面得到小范围推广和应用,而这些个人站长在体验和使用了“行为式验证码”后,都变成了行为式验证的“自来水”,在没有微信的时代,他们在微博、论坛以及QQ群等社交平台上分享交流讨论“行为式验证”的使用心得,帮助极验在技术极客的朋友圈进行口碑传播,就这样,极验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市场应用机会。

2013年底,一家武汉本地的游戏网站经过个人站长推荐,找到了极验。这家游戏网站是当时国内网页游戏最大的门户平台之一,因为很多网页游戏会将账户、特权礼包、虚拟道具等游戏资源放到网站上分发,他们对登录注册需求不大,却希望极验能帮助解决“黑产”利用机器程序恶意抢占游戏资源的问题。

正好这家游戏网站要做一个游戏评选的玩家投票活动,于是接入了极验的“行为式验证”,结果极验成功帮助阻止了恶意刷票行为,这家游戏门户网站就成为了极验的第一个客户。

在极验的创业历程中,这个游戏客户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让极验的“行为式验证”每天的交互需求和行为数据直接从几万上升到几百万,极大的促进了极验对机器算法、验证识别模型、后台服务器架构、请求实时响应等多层技术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它也让极验看到,除了简单的网站注册登陆,“行为式验证”可以在更多涉及人机交互场景的网络安全领域发挥价值,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向极验敞开了大门。

在这家网页游戏平台成为极验的第一个客户之后,斗鱼、战旗、火猫等网络游戏直播平台也主动找上门来,很快,整个游戏直播和游戏行业都成为了极验的客户。

靠着市场口碑相传,没有钱做广告宣传的极验活了下来,“行为式验证”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只要你做的事情产生了价值,总有一天会被世界发现。大家会知道,不需要你刻意去打广告。”回忆当年的创业经历,吴渊感慨道。

2014年10月,极验终于拿到IDG资本的500万美元融资,2016年3月,又获得红杉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的2400万美金B轮融资,在资本扶持下,极验的技术团队终于不再紧缺,“行为式验证”的产品迭代速度与市场应用规模也加速扩张。

但在吴渊看来,真正激发极验团队创造力的,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在干一件伟大的、以前没有人做过的事”的挑战,“我们是一群勇于探索,smart的一群人”。

△极验团队工作场景 / 图片来自极验

他依然感恩极验走过的那段艰难时光,“企业的成长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时间的磨砺”。

“行为式验证”需要实时更新的行为数据,才能实现背后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升级,而“极验的服务器架构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没有过像我们这么强大的实时性服务器”,吴渊说,这种创新的服务器构架恰恰是当年被“没钱”的现实逼出来的——

“换成其他经费充足的大公司,算法写好后并不需要优化,多堆几台服务器就可以了;而极验当时只有一台服务器。”

正是当年靠创新度过的艰难与挑战,才成就了极验如今无惧互联网巨头抄袭竞争的底气。

3、极验的底气

随着极验的成长,曾经不被行业认可的“行为式验证”渐渐被行业认知,在互联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模仿“行为式验证”产品形态,使用滑块拖动进行安全验证的一些同类竞争者也开始出现。背靠互联网流量巨头的它们一开始就接入了庞大的数据流量,以为“抄袭+流量=超越”的传统互联网竞争模式,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依然适用。

“它们量很大,却无法判断哪些是鼠标轨迹,哪些是机器轨迹,没有基础数据样本,无法标签,所以,仅仅对产品形态的抄袭,只是画皮难画骨。”吴渊说。

而极验因为当初不被行业认可,“行为式验证”的AI没有一开始就接入庞大的网络流量数据,而是先从武大学学生论坛获得了最初的人机行为数据反馈,建立起最初的机器学习模型,再到中小型游戏网站获得更多的数据反馈,最后才接入流量巨大的一线互联网平台;



  • | 共2 页 :
  • 1
  • 2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6959896087646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