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宋画山水藏幽径,台北故宫镇馆名作中的古今同趣


台北故宫馆藏有近70万件文物,除了有高知名度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外,还有从不外借、多年才展出一次的梦幻“国宝”-《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与《万壑松风图》。不过即使是镇馆名画,在一般现代大众眼中,中国山水画就像是看风景,难以和画作产生共鸣。有鉴于民众总是找不到欣赏书画的敲门砖,近日台北故宫举办“故宫山水画一百分”讲座,在书画处助理研究员邱士华的讲说下,让“国宝”与民众不再有遥远的距离。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为何山水画在宋代流行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群雄割据,虽然北宋建国之初仍有小规模征战,但全国政局大致穏定,人们结束朝不保夕的流离生活,安居乐业;政权大一统,使过去藩镇割遽时的层层关卡陆续被取消、打通,陆运、漕运有了长足改善;城市也因再无“坊市分离制”而欣欣向荣。在商业蓬勃发展下,科技、手工业、商业、农业、文学诗词与绘画艺术,皆展现前所未有的高峰,尤其宋画山水,至今仍被公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典范。宋代山水画之所以成为经典,并大为流行,与其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衣食无虞后,人们对于较为次要的艺术、娱乐开始有大量需求,让艺术创作得到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如同现代都市社会般,宋代城市人口稠密且喧嚣,狭小的生活空间降低了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因此激发不少生活在城市的文人对大自然的向往,这份情感唯有寄托在绘有山水、花鸟的画作上,以此消除经济生活带来的紧张与精神空虚,因而让山水画大为流行。

由于人们对于绘画有大量的渴求,自然使宋画朝着“商品画”的方向发展而逐渐丰富,也让画作的形式与陈设方式与过去有极大的不同。比如唐代时最常见的绘画呈现方式为壁画(最常见于寺庙),即在墙壁上张贴画作。到宋代,人们不再满足仅把作品贴在墙上的形式,于是屏风、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或软障)、床椅等木质家具都被裱上画作,使宋画有直幅、横披、斗方(册页)、团幅、长卷等不同大小的特征。

气势磅礡《溪山行旅图》

邱士华首先介绍北宋范宽(950-1032年)绘制的《溪山行旅图》,并道出这幅国宝级画作的精彩之处:“用雨点,画出壮阔的山水”,体现这幅画作精髓与特色。画中的山石,皆为范宽用相当细腻的“雨点皴”不断迭加而成,丝丝细细地画出山壁纹理。

细看《溪山行旅图》的高山,可以看到范宽相当细致的“雨点皴”,在层层迭加的丝线中,勾画出山石纹理。(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观赏《溪山行旅图》时,很难不被画中的高山所吸引。这里展现了范宽构图的巧思,这座占有画面二分之一的大山,实际上是远景;为了让观画者感受到那巍峨高耸的压迫感,范宽把本来应该画小又不清楚的远景(大山),画得十分巨大,以此增加视觉效果。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溪山行旅图》画中的树木各有不同姿态,邱士华要民众发挥想象力,以此拉近与古画的距离。(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除山石之外,《溪山行旅图》的树木也相当有看头。画作中景右边的树丛,细看可以发现有各式姿态的树木,邱士华盼观众发挥想象力,去想象这些充满动感的树木像什么,如此一来,现代人便可通过自身对画作的想象,投射在古画中,借此拉近与古画的距离。邱士华强调,每个人对于山水画的想象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也是自己与画作的亲密连系,往后更可以此进一步去认识画作背后的故事。

早春景色与山谷中的松树 《早春图》和《万壑松风图》

在欣赏完气势雄伟的《溪山行旅图》后,另一位宋代画家郭熙(1000-1087年)所绘制的《早春图》,则呈现出与范宽完全不同的山水,不仅前中后景相混合,构图还呈现相当动感的S型,而画作中各种从为了展现雾气缭绕的朦胧感,墨色从深黑到极为浅黑的变化,令人惊叹。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早春图》中景右方,在层层迭迭的雾气之中,有数处宫殿式建筑,以及一间象征文人归隐山林的茅亭。(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画面右边中景,有间象征隐居的茅亭,竟与宫殿建筑比邻而居,似乎暗示着文人隐居避世与庙堂之间的选择。而观画者可以顺着画面构图,视角不断往下,可以看到宁静的山谷流水、捕鱼的渔夫,以及要返家的一家四口。邱士华表示,《早春图》以早春为题,郭熙不仅完美画出最开始的春天,更在画作中画出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就好像在画中创造了一个帝国气象。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万壑松风图》的松树可谓此画的焦点,盘根错杂的树根就好像是在石头上奔跑似的。可惜矿石颜料因时间久远而掉落,如今人们只能从浓厚的墨绿色中,想象《万壑松风图》色彩鲜艳的模样。(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而李唐(1066-1150年)的《万壑松风图》,则走出了有别于范宽、郭熙的风格。《万壑松风图》也有一座高山,但其绘画技法与范宽完全不同,并不是用“雨点皴”画出,而是将毛笔下压,呈现出像是被斧头劈砍过般的“斧劈皴”,并用大量山石堆栈出立体感。画中主角松树,也非常特别,松树的树根彷佛脚趾头一般在石头上奔跑,有股律动感。由于过去不少民众表示,《万壑松风图》的第一印象就是黑,且没有细节。邱士华特别说明,前几年有将书画分析,发现上头留有许多矿物颜料痕迹。而古代矿物颜料需与动物胶混合,才能顺利黏附在纸张上,可惜千年时间过去,矿物颜料纷纷掉落,推测《万壑松风图》过去应有相当缤纷的色彩。

在邱士华生动地讲说下,可说是为民众拨开山水画的云雾,找到欣赏画作的秘径,除了单纯欣赏画家创造的山水之美外,更可以在画作中找到乐趣,发现画家安排的巧思。生活在都市丛林的人们,对大自然怀有着渴望亲近的心,亦符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相信能拉近不少现代与宋代的距离。邱士华还预告,明(2021)年台北故宫将会展出《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与《万壑松风图》,邀请民众前来一探宋画的风采!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3199081420898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