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巢湖岸边同大镇:洪水决堤之后


巢湖的水位太高了。

7月21日,庐江县同大镇12岁小学生杨超来不及带上课本,就被妈妈拽出了家门。世代住在巢湖边靠捕鱼为生的丁为明50多年来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

“这是我家,现在只剩下屋顶还露在水面上了。”家住同大镇连河村的范其保指着微信群里的视频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同一天下午,他接到镇政府通知,要求迅速转移。他和妻子拿了几件衣服匆匆出门,甚至没来得及回头再看一眼自己的家。

在庐江县同大镇石大圩附近,居住着1.2万名群众。当地政府在一天时间内将他们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7月22日,石大圩发生决口,与之相邻的同大圩更加严防死守——同大圩一旦失守,将淹没三分之一的同大镇。

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这个巢湖边的小镇在遭受洪水冲击后,展开一场全民保卫战。

紧急转移

同大镇濒临巢湖,属纯圩区。以小南河为分界,北部属于同大圩,南部属于石大圩。

7月21日10时24分,安徽巢湖中庙站水位已达13.36m,达到巢湖洪水设防的百年一遇标准。庐江县同大镇防汛救灾指挥部决定,该镇9个村居民实行紧急转移,所有人员在7月21日下午5点前全部撤离完毕。

及时做出的决定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次日上午8时40分左右,石大圩白石天河连河段堤防发生塌陷,河水漫过堤防,形成了几十米宽的缺口。庐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报显示,当时现场的救援人员为堵住溃口,连沉3台挖掘机,可依旧难挡洪水的威力。滔滔洪水呼啸着奔向村庄,迅速淹没了农田、道路。

“家在那边,都没了。”7月23日下午,白山大桥南桥头小卖部老板王彬指着对岸告诉记者,“在同大镇生活这么多年了,从没想过这样的事会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白山大桥连接同大镇和白山镇两镇,桥下流淌着的是巢湖的支流白石天河。

险情发生后,一些已经转移走的村民依然固执地想回到村里,当地政府不得不派人值守桥头。“镇里去贴了封条,要求他们转移,但他们不愿意走,贴了封条都撕下来了。”王彬的妻子告诉记者,村里有些老人舍不得老房子,总想回来看看。

同大镇临圣村村民罗耕友也是21号接到政府通知后紧急转移的。在他的印象里,今年这么大的洪水也是头一回见到。“虽然我们那没破堤,房子还没事。但家里的田全淹了,种了稻子、三亩多葡萄全没救了,估计要损失好几万。”

他一旁的妻子也忍不住插话,“稻子还好,我们买了保险,政府还能有些补贴。但葡萄是经济作物,不能上保险,亏了就是亏了,只能认命。”

危险的洪水

7月22日,石大圩破堤。庐江出动大量人员搜救、转移被困群众。搜救过程中,由于水流过于湍急,一艘救援冲锋舟侧翻,船上5人落水,3人获救。据合肥庐江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通报称,另外的两人是庐江县消防大队教导员陈陆和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王松。

展开全文

23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经白山大桥到达同大镇连河村时,对落水失联人员的搜寻还在进行。解放军、公安、消防、民间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试图用各种方式抓住尚存一丝的希望。

站在白山大桥上向远处望去,连河村已经成了一片汪洋,几栋还没被淹没的房屋成为了一座座孤岛。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被洪水淹没的连河村 以下图片除标注外,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26日,庐江官方通报,经49小时全力搜救,24日下午,在事发地下游约2.3公里水域发现一具遗体。经公安机关DNA比对,26日确认陈陆同志牺牲。

20米、50米、100米……石大圩的破口仍在扩大。尽管救援人员奋力封堵,但依然没能抵挡住洪水的汹涌。

7月27日凌晨,庐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情况说明称,石大圩已出现近百米的溃口,整个石大圩已全部进水,并影响周边部分圩口。该县正在全力抢险加固相邻的同大圩堤防,力保同大圩的安全。

“石大圩已经破了,我们现在驻守白山大桥,主要任务是在小南河防汛,让石大圩的水不要往同大圩那边流。”此次同大镇受灾最严重的连河村党委书记汪自荣告诉澎湃新闻,小南河作为石大圩与同大圩区域分界,是保卫同大圩安全的最后屏障。

除了坚守小南河,汪自荣和其他干部还在继续寻找落水失联的王松。作为同一班子的成员,连河村党委副书记王松22日落水后一直下落不明。截至7月30日,搜寻仍在进行中。

另据同大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同大圩是面积达10.7万亩的大圩,也是环巢湖周边最大的圩口,守护着万亩稻田和十几个村庄的安全。

全民保卫战

“水”临城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7月24日上午,在庐江县环巢湖大道的白石天河大桥下,多路增援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正冒雨加固白石天河的堤坝。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同大镇灵台村村民丁为明。老丁今年52岁,他告诉记者,家人一辈子在巢湖边靠捕鱼为生,靠水吃水,接受巢湖的恩赐,也要承受着它的喜怒无常。丁为明回忆,巢湖每年都在防汛,可今年这么高的水位还是第一次见到。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丁为明

今年进入汛期后,丁为明和其他村民自愿参加了义务巡堤工作。从18日开始每天晚上八点到十二点,他都会和另一位村民上堤查险。巡堤的时候,他格外专注,甚至没有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他告诉记者,妻子没有阻拦他参与防汛,只是反复嘱咐,有危险一定要及时撤退。

抗洪迫在眉睫,丁为明没想太多,“我只是个农民。”他穿一件不起眼的T恤衫,拖鞋上积满了厚厚的泥巴,神情略显疲惫,谈起守卫巢湖的初衷,他的话很简单,“这里是我的家”。

洪水面前,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庐江县星之火志愿队队长李绍松告诉记者,这次的水情比2016年严峻很多,好在汛情发生后有更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救灾行动中。

自7月19日洪水袭城,李绍松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所在的志愿队短短九天内筹资6万元,自行购买了冲锋舟协助转移同大镇的受灾群众。

李绍松也非常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大暑已过,考虑到大家饱受蚊虫折磨,他自发采购了花露水和驱蚊器。不少群众转移时来不及带上衣物,长时间无法换洗,李绍松发动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筹集了三千余件衣物,按照“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等标签分类打包,再送到安置点。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星之火志愿团队正在援救被水围困群众 受访者供图

同样神经紧绷的还有当地的干部。“我们从7月11号开始,就一直没怎么休息过,最多回去拿衣服。”7月28日,同大镇连河村党委书记汪自荣告诉记者。

7月23日晚11时许,陆续有多辆公交车停在了庐江县政府门口,一位匆匆走下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车的都是庐江县级机关的公务员,组织抽调他们前往同大镇的一线参与防汛,早出晚归,这个点才算下班。

已是深夜,设在庐江县水务局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里依然灯火通明,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来自同大镇的实时监控视频。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白天县防指在这里进行汛情会商,其余时间工作人员会轮班值守,24小时关注汛情最新动态。

保持高压状态的还有庐江县应急管理局,机构改革后,之前由民政部门承担的救灾职责划转到应急管理部门。而庐江全面告急的汛情对今年6月初刚履新的局长薛光宇来说,亦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薛光宇告诉记者,自己是军人出身,1998年曾在哈尔滨以部队排长的身份亲临抗洪第一线。22年后,他走上新岗位才一个月又要面对洪水的考验。

“之前在部队我是负责战斗指挥的,现在汛情来了,我在后方作战。哪怕加班加点,必须稳住阵脚,前线才能找准方向。”薛光宇告诉记者,他安排了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前往同大镇防汛前线工作,自己则在后方负责协调和指挥。“前方有什么需求,我及时负责沟通协调。每天下午六点,我会将前线汇总来的数据上报给县里的主要领导。”

“各级对我们的防汛工作都是很支持的,昨天我向市里争取100只冲锋舟,上面下拨了160只,很快就运到了前线。”薛光宇说。

24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拨通了庐江县长许华为的电话。“欢迎你来庐江,但我现在还在同大圩巡堤查险……”

庐江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汛情升级后,庐江的很多领导都扑在了同大镇防汛工作的最前线。“防汛是天大的事,尽管连轴转,但谁都没有一点怠慢。”

安置点生活

汛情严峻。庐江县同大、盛桥、庐城、冶父山、白湖、郭河等镇政府要求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火速转移。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8时,庐江全县累计漫溢圩口116个。受灾人口34.64万人,紧急转移75361人,已启用31个集中安置点。

政府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对于生活没有着落的灾民,则统一送到各安置点。在石大圩溃破险情发生前,县里调派了100多辆公交车将同大镇的受灾群众转移到了万山镇等相对安全的乡镇。

位于万山镇的长岗初级中学就是其中一个安置点所在地,这里安置着145名从同大镇转移来的群众。

万山镇防汛安置工作领导组副组长、镇人大副主席王靖生告诉记者,万山镇也遭受了洪灾,但全镇以山区地形为主,受影响较小,全镇也有133名群众通过投亲靠友转移安置。

他还表示,此次万山镇共准备了4个安置点,目前已经启用了两个。长岗中学主要安置老弱病残和特贫户,一共有145人。加上另一个安置点,万山镇此次共接收了近300名同大镇的灾民。

“由于这个点主要安置老弱病残人员,我们就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也方便互相照顾。在另一个安置点实行男女分居。”王靖生介绍,21日晚第一批受灾群众入住长岗中学安置点,最晚一批是23日到的,也已相继安排入住。

安置点的宿舍由学校教室改造而成,教室靠窗的两侧整齐地摆放了几张床。每间平均安置8-10名村民,每人配发了被子和凉席,还有水盆、暖水瓶等生活用具。就餐地点就在学校食堂,早餐供应稀饭、鸡蛋和馒头,中餐和晚餐都是一荤一素一汤。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长岗中学安置点里的群众

同大镇连河村村民胡红一家5口就住在长岗初级中学安置点。

“带着两包衣服就来了,家里的东西全都不要了,连孩子的课本都来不及拿。三层楼已经淹掉两层,家里的房子都不知道怎么样了。”胡红的丈夫几年前意外触电身亡,她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在安置点,她不仅要照顾12岁的儿子,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奶奶。

胡红的奶奶今年87岁,自幼双腿残疾,行动不便,一日三餐都要有人照顾,还要定期抱起来活动身体。“好在家里没有财产损失。”由于这些年一直在镇上打零工,胡红家里的两亩地一直没有耕种。在安置点,胡红反倒有些庆幸。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杨超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同大镇连河村的范其保也在长岗初级中学安置点,“走得太急了,什么都没拿。家里的电器、家具、衣物、装修长时间被水浸泡,基本也就报废了,损失估计有二十多万。”

他告诉记者,现在很担心之后的去处,“那些受灾不严重的村子,洪灾预警解除后村民就能回去了。我们连家都没了,下一步要去哪里?而且安置点是个中学,暑假结束后,政府估计还要把我们转移到其他地点安置。”

失去与重建

汛情的突然升级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人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撤离,但厂房里的机械设备和地里的蔬菜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洪水冲刷、淹没。

“洪水漫到门口时,心里突然就慌了。货物、机械、家电、棉被……整整忙了两天,还没有搬完。”家住同大镇的王梦茹告诉记者。

王梦茹的父亲王毅经营的渔网工厂就位于石大圩附近。7月22日石大圩突发决口,奔涌的洪水一点点淹没了王毅的厂房。23日,王梦茹给记者发来的视频显示,水已没及工厂的屋顶,一同淹没的还有临近厂房的员工宿舍。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淹没在洪水里的渔网工厂 受访者供图

石大圩漫堤破口前,王毅接政府通知撤离。虽然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已转移,但厂房里的机械体积太大,找不到车辆及时运走,大部分只能留在工厂里。望着浑浊的洪水浸泡着工厂的机器,王毅满是心酸。“90多万就这么被水淹没了。如果机器都报废了的话,我们只能转行了。”他平静的语气里透着无奈。

“父亲没什么学问,半辈子的基业就这么个小厂,机器要是报废,我们家也面临破产了。爸妈今年五十多了,之后应该会出去打工,但父亲前几年出了交通事故,右小腿以下截肢了……”谈到这里,王梦茹有些哽咽。

鱼米之乡的庐江县也是合肥重要的“菜篮子”,但这次洪灾给庐江县的蔬菜生产带来了重创。

澎湃新闻从庐江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据7月23日最新的统计数据,庐江县8.34万亩在田蔬菜受灾,蔬菜绝收面积达到5.54万亩,因灾蔬菜减产80423吨,损失14087.4万元,全县80%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还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而包括同大镇在内的多个供应合肥城区的蔬菜生产基地遭受漫坝、溃坝、水冲砂压、漫顶等灾害,菜农损失惨重。

安置期过后,家园被洪水淹没的人们该去往哪里?采访中同大镇的不少群众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庐江县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和救灾减灾科科长伍超表示,目前汛情受灾的统计工作已经开始,接下来县减灾救灾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将各司其职,尽快推动灾后安置和重建工作。“比如房屋倒塌的,将由住建部门负责重建和安置。我们也会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妥善安排好这些群众的生活。”

洪水再大,终会退去。 记者从7月29日下午合肥市政府举办的“巢湖保卫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巢湖仍在超历史洪水位以上,呈高位波动缓降趋势,预计将在8月10日前后回落至保证水位。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34504890441895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