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沙雕的“毁容式修复”,正在糟蹋全世界的宝贝


最近,西班牙帕伦西亚(Palencia)的一处文物因为“毁容式”修复火了。

原雕塑在1923年建成,坐落在帕伦西亚市银行的房檐上,刻画的是一位可爱的牧场少女形象:戴着头巾,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经过修复后,她不仅大变样,还转性成了一位眼歪口斜的呆滞大叔。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的牧羊少女(图左)和修复后的呆滞大叔(图右)图源:Smithsonian Magazine

这件事情由当地画家安东尼奥·卡佩尔在Facebook上曝光后,激发了广大网友的吐槽欲。

“ 一张好像融化了的面孔,眼睛是俩圆形的洞洞,一个畸形的肿块疑似是它的鼻子,还有张‘阿’的大尖嘴”——艺术领域的记者Tsioulcas评价道。

因为修复后的形象头又大又秃,看起来又不太聪明的样子,不少人叫它“土豆头”(Potato Head)。

这位“灵魂画手”随心所欲的破坏性修复,激发的不止是吐槽,还有抑制不住的怒火——这场修复灾难已经无可挽回了:活泼可爱的牧羊少女成了过去式,今后,经过这条街上的路人,抬头只能看见这张诡异的脸。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度全死角,这张脸担得起这个名号图源:Observer

“毁容式”文物修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国内前几年引发巨大关注的安岳佛像,修复前古朴温润、给人以慈悲之感,修复后色彩艳丽、浑身透着俗气。

更让人难过的是,安岳佛像有1000年历史,和帕伦西亚90多岁的牧羊少女相比,更为珍贵,是货真价实的老文物。经此修复一劫,虽然雕像仍在,但其实它已经近乎“死亡”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安岳佛像修复前(图左)和修复后(图右)图源:微博

为什么魔幻又沙雕的“毁容式”文物修复,在全球都如此常见?

01

这些年,惨遭“毁容”的文物

作为历史悠久、艺术氛围浓厚的国家,西班牙在人类艺术史上算是“优等生”,出过许多艺术家,也拥有海量珍贵的艺术作品。

正因如此,它也沦为“毁容式”文物修复的重灾区。

最知名的一次修复事故发生在2012年,“受害者”是下面这幅耶稣壁画。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的英俊耶稣(图左)和修复后的猴子耶稣(图右)

图源:Medium

这幅戴着荆棘王冠的耶稣画像,作者是19世纪中后期的知名画家Elias Garcia Martinez。壁画一直挂在萨拉戈萨市附近的教堂,安静地度过了一百多年岁月,直到被一位“好心”的老妇人变成了 “基督猴子”。

“基督猴子”的相貌实在魔性,迅速变成了表情包素材。不少网友把这张脸带入到其他画作和场景中玩梗,比如

“基督猴子”版《最后的晚餐》: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套入《呐喊》中似乎比较和谐,没什么违和感: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耶稣显灵了!在狗子的美臀上: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除了这幅画,还有著名的《Los Venerables》(《圣母无染原罪》),来自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穆里略,创作于1678年。

原画中的圣母玛利亚,本来象征着没有原罪的纯洁,天真烂漫、柔美宁和;修复后则直接成了堕入风尘的中年大妈。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的纯洁少女(图左)和修复后的中年大妈(图右),再胡来也搞不出这种魔幻的效果吧?!

图源:Wikipedia

可怕的是,这幅壁画还被修复了两次,两个版本一个比一个风尘和老态,让人非常怀疑修复者是不是和圣母玛利亚有仇,蓄意报复。无冤无仇的话,不如看看眼科或者自剁双手。

还有人嫌弃原来朴素的审美,总想把文物变得更现代。

比如哥伦比亚索莱达一座19世纪的圣安东尼像,由于白蚁腐蚀,教堂把雕塑送去修复。结果,神父打开包裹就呆住了,惊恐万分地看着浓妆艳抹的圣安东尼和小耶稣。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后(图中和图右),眼影、腮红、口红都打得很重,仿佛刚从美容院出来,准备直奔“变装皇后”选美大赛

图源:medium

“毁容式修复”还可能是个奇招。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座天主教堂的玛丽和小耶稣雕像,创作于上世纪中叶,当地有些热衷于破坏公物的流氓,多次砍下小耶稣的头——警察找回来,安上,没多久又丢了。

最近一次丢失是在2016年,小耶稣再次被斩首后,它的头颅彻底失踪了,警察毫无头绪。人们以为头再也找不回来之时,当地的艺术家希瑟·怀斯自告奋勇,决定帮可怜的小耶稣再做一颗头安上。

按照市场价,做一颗头需要7300美元,但怀斯表示,没事儿,我免费做。教堂就这么开开心心地等着,结果等来的是一颗怪异的红色怪物头颅,引发全网轰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后(图右), 这恐怕不是耶稣,而是外星人……图源:AP

路过的市民实在觉得这颗头很惊悚,多次抗议。

偷走原版头颅的小偷作为当地居民之一,也受不了修复后的大红头:“这玩意儿实在太可怕了!”

丑丑的红色耶稣头,让小偷良心发现,自觉归还了原物……

但是,也许是因为这颗离经叛道的头为这座教堂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流量,也许是因为这颗头荒诞丑陋到可笑,教堂居然喜欢上了它,一直没有更换。

在国内,“毁容式”文物修复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中招的不仅是安岳佛像,还有辽宁朝阳市云接寺的佛教壁画。

这幅创造于901-1125年间(宋朝)的壁画,花了近百万人民币,把好好的艺术品改成了卡通画,真是花大钱,不干人事儿。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图左),古朴有宋朝风貌;修复后(图右),动画小作坊出品的神话剧

图源:微博

敦煌著名壁画修复专家王金玉说,这样的结果“彻底破坏的文物,原来的壁画不复存在了”。引发巨大关注后,当地政府解雇了两名涉事官员。处罚来了,但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原画了。

色彩是一个大坑。不仅是中国的佛像,国外的耶稣像也遭到过艳俗色彩的袭击,比如西班牙拉纳多罗15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雕塑,原来是朴素的木雕,“修复”后成了2元店里的劣质玩具。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图左),修复后(图右),突然变成廉价的泥塑质感是怎么回事……

图源:Brightside

惨遭“毁容”的不仅有人物像,还有建筑。

比如土耳其的奥卡克里阿达城堡,拥有2000多年历史,已是半废墟的模样。但正是这样的沧桑面貌,引人遐思。结果,土耳其政府嫌太破,斥巨资敲定一个五年修复计划。

2010年,城堡修复完毕,“焕然一新”,丝毫没有过去的影子。这簇新的面貌,方正的小窗户,洁白的墙壁,让人难免不呵呵:这是抄袭像素游戏Minecraft么?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图左)和修复后(图右),虽然很呆萌,但确实毁了容 图源: Brightside

几年前,长城也遭到过“毒手”。这段780米的长城,修复不过是敷衍地用水泥糊了一遍,把原本的结构完全破坏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图左)和修复后(图右)图源:Brightside

所幸,这场失败的修复引发巨大关注后,长城的修复变得更加谨慎小心,这样的悲剧没有再重现。

02

为什么修复容易变“毁容”?

为什么全球范围内,文物、艺术品的“毁容”这么常见?究其原因,恐怕“不专业”是主要元凶之一。

俗话说得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偏偏有一些非专业人士,自以为有审美、有善心,自作多情地介入到文物、艺术品的修复中,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像“基督猴子”,就是一位老妇人因“好心”酿造的悲剧。2012年,81岁的塞西莉亚·吉米内斯到圣米歇里科迪亚大教堂参观,看到“戴荆棘王冠的耶稣”这幅画。

她自称,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幅画。看到壁画上的耶稣有些疲倦、模糊,她决定为此做点什么——拿起画笔,开始“修复”。事实证明,这份担心和好心是完全多余的。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塞西莉亚看到的耶稣是图左的样子,确实应该好好修复保护一下了,但这份责任不该由她承担

图源:the Sun

损坏发生后,许多艺术史学家迅速赶到教堂,商议如何拯救这幅画,最终得出结论: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尽管通过努力,部分损坏得到修复,但很难回到最初的模样了。这样的结果,无疑让许多艺术爱好者扼腕。

特拉华大学的专业艺术修复人员斯托纳表示, 这种“自己动手修复的案例”,不仅在欧洲时有发生,在美国更是常见。

这种“自己动手”背后,或许不仅是单纯的意外——“贪小便宜”也是造成“毁容式”修复的原因之一。

许多业余艺术爱好者会主动提出“免费修复”的方案,一些教堂、机构往往为了省钱,愿意“冒险”,却落得一个彻底毁坏的结果。

比如,“基督猴子”的作者塞西莉亚就声称自己的修复行为得到了教区牧师的许可;

《圣母无染原罪》的所有者是位私人艺术品收藏家,发现画中的圣母玛丽亚面容有些模糊,就随便找了位家具修复师,给对方支付了1200欧元(与画作的价值相比,这算是一个很低的价格),结果得到的却是“堕入风尘的玛丽亚”。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每看一次修复后“来自大姐的死亡凝视”,我都会想起小学时纹了眉毛和眼线、打过我的班主任,只想大喊一句:“这位大姐你有事?!”

图源:the Sun

安岳佛像“毁容式”修复背后也有着类似的故事。按照当地文保部门的说法,佛像是1995年由当地群众自发筹款修复的,信男善女们觉得“捐点资、上点颜色,便于大家来朝拜”。

民间的自发修复,往往缺少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根本无法找到专业修复人士,一味求新,反而好心办坏事。

广安金凤山水月观音也是群众集资修复,却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案例。修复后的观音,残缺的右胳膊倒是接上了,但长得不正常;涂上红、蓝、绿三色油漆,又现代又艳丽,身体力行演绎了“五彩斑斓地丑”。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修复前(图右)和修复后(图左),这比长臂猿还夸张的手臂是认真的吗……图源:微博

但问题是,为什么非专业人士能这么随意地介入到文物和艺术品的修复中?背后恐怕也有 监管不力的原因在。

像是文物破坏性修复的“重灾区”西班牙,类似事件

之所以

累发,原因就是宽松的规定:文物和艺术品的修复者不需要“持证上岗”,也没有什么强制标准,导致许多没有接受过良好专业培训的业余爱好者介入到文物修复中来。

西班牙加西亚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学院的教授费尔南多·卡雷拉对这种情况感到很愤慨:“这些人配叫修复人员吗?他们很笨拙,把事情搞砸了,艺术品毁坏了。”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西班牙马特雷拉城堡(Matrera)的修复前(图右)和修复后(图左),这次修复其实是由专业人员操盘的,但效果仍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负责修复的建筑师代入了个人审美,想做出一个既保留遗址,但又有现代感的作品,但在当地人眼里,这是妥妥的翻车 图源:Brightside



  • | 共2 页 :
  • 1
  • 2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94091796875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