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中国选秀综艺日本选手夺人眼球,内娱偶像圈为何遭质疑


牛年新春伊始,中国选秀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男团选秀节目《创造营2021》在2月17日晚率先开播,来自日本、美国、泰国选手的初舞台赚足了观众眼球,其中几位日本选手尤为出彩,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针对中国选手的非议。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腾讯视频《创造营2021》在2月17日首播当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日本选手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微博@腾讯视频创造营2021)

对比专业度方面,中国选手与前者相比都差强人意,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选手过于单调的“装可爱”风格令网友感到担忧,进而引发了对中国大陆偶像业务能力的质疑。

反观几位“客场作战”的日本选手,其唱跳水平让观众直呼“吊打”同期中国选手。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目开播前,网络中出现过不少质疑外国选手的声音,但首期节目播出后,诸多观众则表示“看到了世界的参差”,也看到了“内娱水平”,感叹“我们内娱选秀好像真的要完蛋了”。

中国偶像元年的开启

即便外界针对中国选秀节目出现了诸多吐槽的声音,但2021年的偶像选拔一如往年有着人潮如涌之势。

自2018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前后蹿红,便开启了中国内娱偶像元年的大门,近3年的时间里,中国娱乐市场尝到了偶像产业带来的甜头之后,今年更是“迎来了选秀节目竞争最激烈的时机”,“6档选拔”、“600个男孩”,几乎成为了2021年谈及偶像产业避不开的数字。

爱奇艺推出的《偶像练习生》及腾讯视频的《创造营》系列,是中国大陆选秀综艺的两大堡垒。虽两者曾因是照搬韩国综艺节目《Produce 101》而饱受诟病,但随着节目的爆红而相继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市场看到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也让本是一片蓝海的中国综艺市场,被选秀综艺迅速占领一席之地。

中国偶像体系的断层

在各种综艺效应的作用下,中国偶像市场进入鼎盛时期。但其背后实则正在发酵着偶像产业链条上被遮盖的种种问题,“成熟”的选秀体系以及“不成熟”的偶像市场之间形成的断层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表现最为显著的是大量资本涌入娱乐行业,对偶像市场进行侵蚀与支配。“话题”与“热度”才是偶像背后经纪公司以及视频平台所看重的要素,“实力”早已被置若罔闻。仅仅练习一两个月的练习生,便可加入偶像产业队伍中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资本市场能够在此领域中“赚快钱”已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以“流量”及“经济效益”为主,缺少对“艺术性”及“专业度”的考虑是导致偶像产业不稳定的诱因之一,“毕竟做3分的东西就能赚钱,没必要做到8分”。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中国偶像产业链来讲,相比“早熟”的前端造星视频平台而言,偶像产业链末端还未搭构出一套完整的造星体系,譬如练习生培训系统,后续出道等各类运营系统。从2004年湖南卫视现象级歌手选秀综艺《超级女声》始,大部分选拔出来的偶像结局通常是“出道即巅峰”。“出道即失业”成为中国内娱选秀节目的常态,成功出道反而没有了舞台让绝大多数练习生都面临着被迫转型的问题。

抛开综艺节目所带来的光环,影视领域则变成了偶像们“进攻的池城”。相对于偶像工业而言,“影视圈更具有普世受众群”,偶像们如能参与其中便可在这滩水中“存活”得更久。但这也更容易将他们置于尴尬的局面当中,善于“唱跳”的偶像往往会因为表演专业性不足被观众诟病,其结果依然还是会被主流影视圈所排斥,因此而形成的闭环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对比韩国偶像产业,绝大多数参与选秀的练习生,即便在离开综艺节目后,都有各类后端舞台等环节的承接,韩国娱乐造星工厂的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标准化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精准成熟的“工业化”背后,韩国偶像的生命周期愈来愈短,迭代越来越快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即便如此,这种完善的体系附加高强度的竞争,对偶像工业较为薄弱的中国内娱仍造成了降维式打压。

着眼于偶像市场,面对大大小小各方势力的较量,反映出中国娱乐行业的混沌以及后端架构的不成熟。节目数量过量、同质化严重、供应端优质输血不足等问题是客观事实,伴随着市场、政策与时机的到来,在两个断层的碰撞之下,中国偶像产业能否把握住逆风翻盘的机会还有待观察。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40566921234131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