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中国女性的形象正被重新塑造


“如果今天,你可以穿越回去阻止你爸妈结婚,但现实中就没有你了,你还会回去吗?”

这个疑问在2020年时就在中国论坛上出现,而那时超过一半的回覆是,会。主要理由,一是感觉自己活得太累,二是替母亲不值,“我妈可以找更好的”。

2021年2月上映并且大爆的中国电影“你好,李焕英”,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主角无意穿越,认为自己的妈妈可以找更好的对象,可以更幸福。这部网上评价“看了必哭”的电影,许多年轻人写下的影评是,妈妈太累了、替自己的母亲不值、“她应该可以过得更好”。

许多中国人从小就朗朗上口的歌“母亲你真伟大”,每逢母亲节必然歌颂母爱,然而近年中国网络舆论在歌颂母爱的同时,更多声音是“心疼”——女性身为“母亲”,牺牲太多。甚至有热门文章直接写,“‘伟大’扼杀了母亲”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你好,李焕英》作为一匹“黑马”,在2021年中国春节档各路影片厮杀的路上冲出来。(微博@电影你好李焕英)

约在2017年之后,中国网络上流行起两个热词: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两者都在挑战(或拷问)父母辈那套“家庭观念”——父亲在传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凭什么总是母亲被迫在工作与家庭中选择,甚至失去自我?“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中国俗语太过时!

同时“大女主”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关注。近年火起来的电视剧都刻画出年轻一代理想的女性样貌:可能生长于男女不平等的家庭,可能被长辈灌输“女儿就是要嫁人,努力工作不如好好找人嫁了”,但最后都努力在职场发光发热,与男主角“强强联手”。

而前一阵子热播的中国电视剧“三十而已”,剧里的年轻母亲打扮漂亮、穿着时髦,可以在孩子被欺负时脱下高跟鞋揍人,也可以在职场上做事利落。她是母亲,更保有自我,辗压事业有成、但最后出轨的老公。

近年爆火的中国电视剧,不论是“欢乐颂”、“都挺好”、“三十而已”,都在拷问过去中国所习惯的那套价值观:不论是重男轻女家庭下的家庭关系,还是男女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好,李焕英”的爆火,之所以能激起观众极大的共情,一是许多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父母一辈的影子;二是,随着时代变迁,比起十年前宣扬“母亲该无私付出”,现在中国互联网更常说,“她是母亲,但也曾是个漂亮女人”。

年轻一代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更心疼父母辈的付出。正如“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说,“希望妈妈可以为自己而活。”

从十多年前的歌颂“母亲无私付出”,到数年前互联网上流行的“大龄未婚剩女”一词,再到2021年的央视春晚催婚小品被年轻人群体嘲讽,可以明显发现,互联网上的年轻一代,正在重新形塑“中国女性”。

中国视频社交网站“B站”,有超过八成的用户是Z世代(1995年至2005年出生),而在B站上最火的视频类别之一,就是单身生活的Vlog。“弹幕”(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上最常出现的词是,“不婚不育保平安”。

是的,中国上一代还在催婚,Youtube上还有西方记者去上海公园“相亲角”拍摄,讶异于30岁未婚女性被叫“Leftover”。

但如今,大龄剩女变成年轻人自我意识的旗帜。我可以结婚也可以单身,我骄傲,我不用如同上一代女性那样“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在电影院里,不乏有年轻人带着母亲来看“你好,李焕英”的,但记者所去的那场里,哭得唏哩哗啦的都是年轻男女,而那些母亲则多半淡定。“妈妈就是这样啊,很正常”有个母亲对年轻女儿说。“年轻人哭得不行,母亲昏昏欲睡”,有影评这样写。

年轻人在影院大哭,年轻人希望母亲“可以嫁得更好”,不只是心疼母亲,更是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对女性命运的诉求。

中国女性,不再是西方记者报道中“被母亲拉去相亲角的剩女”,不再是上一代重男轻女家庭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模样。

年轻人为“成为母亲,失去自我”的上一代人哭,在勉励自己孝顺之余,更在心中立下一面旗帜,结婚生子也好、不婚不育也罢,我还得是“我自己”。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0977973937988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