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香港步操之变折射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之别


香港纪律部队的重要传统似乎即将有变。当地时间2月22日,《香港01》独家报道,指出黄竹坑香港警察学院有驻港解放军人员提供中式步操仪仗培训,过程亦有其他纪律部队人员在场。而传出香港警方或将步操模式由英式更改为中式的消息后,似乎也撼动了某些长年的惯性,引起媒体大加报道。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驻港解放军培训中式步操。(香港01)

当前香港五大纪律部队,包含警务处(含辅警)、入境处、惩教署、消防处与海关,大多沿用港英殖民时期的诸多口号与仪仗、训练迄今仍深受英国影响,香港警务系统不少高官都曾赴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Royal College of Defence Studies)受训,而英国政府对于香港警务人员的培训,也直到2020年8月英国国防部下令停止才告终,当时显然是受到“港版国安法”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如今,解放军驻港部队开始提供香港纪律部队“中式步操”等相关培训,这对承袭自英国殖民时期官僚体制的部队文化来说,显然会构成一定冲击,一方面香港纪律部队可能要重新学习新的操练文化,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大陆内部某些对香港“解殖”的期盼得到满足。“步操”作为一种以军事样貌展现的公权力表演,向来是集体公共记忆的重要元素,而从“步操”的“典范转移”,也可以一窥军队走路差异如何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美、英、法操典最早引入中国

晚清在两次鸦片战争接连失败后开展自强运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就是军事改革,而除了较受人注目的军械方面革新外,其实编练部队的模式也同步效法西方。根据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王照钦副教授的研究,以1860年代初期与太平军作战的“常胜军”来说,当时乃是雇用了美国人华飞烈(Frederick Townsend Ward)作为管带、并招募中国兵员,成为中国近代以西方模式训练部队之始。时人冯桂芬曾记述华飞烈所练部队行军状况,“余尝见其练兵,居中吹角有声,卒皆鱼贯至。又有声,或左,或右,或横,或纵,或直,或斜,或八字,或十字,或环,或圭,或玦,或钩,或梅花,或蝴蝶,随角度而变。其行也,雁行进,举足如一,两跨间,射以矢,十发十穿,无所滞,师尤长技,盖泰西旧法如是”。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晚清时期,上海洋枪队训练场景,1860年代清廷与商人出面出资,设立了由欧美人任军官,中国人为武装佣兵的“洋枪队”,驻扎于松江,后扩编并更名为“常胜军”,主要负责镇压太平天国,其为近代中国首先使用西式操练方法的部队。(VCG)

但是正规军使用西方操练模式,则是在1862年由总理衙门挑选北京、天津等地八旗与绿营兵丁和军官赴天津受训开启,当时是由英军准将斯得弗力(Charles W. Staveley)等人负责训练,由于英国驻华外交官的要求,这个西方练兵模式在极短时间内就扩散到中国东南沿海,当时包含江苏、福建、广东都有聘请英国军官协助教练兵员,直到1866年才因为清廷不堪外国驻华公使一再介入而停止;在地方上,淮军也在此时聘用英法军人操练“泰西阵法”,以求与太平军作战能有成效,尤为关键的是其中的程学启、刘铭传部,当时淮军也编译了《洋枪队大操图说》等相关教范。

普法战争震惊世人:德国操典后来居上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清末袁世凯编练新军,采用的操练方法主要是借鉴德国,而服装则是受到日本影响,直到民国初年仍是如此。图为北洋政府黎元洪总统时期举办的阅兵。(VCG)

至于德军操法引入中国,则主要受到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大胜的影响,当时李鸿章命令淮军改用德军的操典,也可视为对此前采用英、法操练方式的一大修正;甲午战后清廷新建陆军时,已是按照德国陆军的编制以及操法,在步法的方面,包含了正步、慢步、便步、跑步等等,这也是袁世凯练兵相当着重的“步队初学”。

到了民国初年,北洋军大多是沿袭新军的做法。而黄埔军校成立后,虽然大规模引入苏联的教员,但以正步步法来说,国军依然保留德式正步的传统,尤其是1930年代国军装备“德械师”(中央教导团)更引入不少德国教员,例如汉斯.冯.塞克特将军(Hans von Seeckt)等人来华协助训练,中国军队的德式步伐,可是说是从普法战争以后逐渐确立,直到抗战都没有改变。

两岸对德国操典的各自改进

而以往台湾的双十阅兵也都是使用德式正步,台湾作家贾忠伟曾撰文指出,1960年代以后,台军有过几次正步的改革,例如加入托枪等元素,但是他也表示,台军的正步与德军还是有所差异,“像德军是左手托枪;国军是右手托枪。部队前进时德军是右手弯曲左右上下摆动;国军是左手伸直上下前后摆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年以后台湾不再举办阅兵,分列式基本上只能在军校内部庆典展演,图为2014年“黄埔建军暨建校90周年校庆典礼”上的分列式,但这也并非正步,而是托枪齐步。(中央社)

此外,台湾国防大学政战学院应用艺术学系助理教授吴佩芳也曾指出,“国军正步采右手托枪,步姿采取德国式的正步走,然而甩枪、摆手、敬礼、变换队形,却又呈现美国、英国式轻快活泼的花式动作与操作指令”,显然是在德式基础上,融合英美特色有所创新。值得一提的还有从1960年阅兵开始,台军也出现由政战女兵表演的“木兰步”,每分钟定速为144步,亦曾是老一辈台湾人的共同回忆。

1991年“华统演习”以后,台湾不再举办大阅兵,2003年民进党政府以“健康因素”为由而废除了阅兵典礼中的“踢正步”,此后台军的分列式行进步伐主要就是“托枪齐步”,2016年曾有老兵发起“让五年级踢一次正步吧”活动,数千人响应号召,包含郝柏村在内的台军多位高阶退将也都参与。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年9月,解放军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班长让士兵们搬来架子,扯上线练习踢正步。(VCG)

相较于港警以往的英式步操训练以及国军以德式步操为基础的融合创新,解放军此前很常被外界误解是使用苏联式的步操,但其实中国大陆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教授陈士强此前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曾澄清,解放军的阅兵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起先走的是英式正步,这从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可以看出来”、尔后中共军委制定一套步兵操典,系“以德军正步为模板,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加以改动,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摆动,将步幅调整为适合中国人的体型”。

就此而言,两岸的部队都是以德军步伐为主,只是中国大陆融入苏联的豪迈元素;台湾则融入了英美的活泼元素、并开创女性“木兰步”,从整体来看,军队走路所展现的身体政治差异,也可以说是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不同路径,香港步操模式背后,涉及的也是这种现代化问题。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0611047744751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