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老漂族”异地养老难,政府应强化主体责任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支持子女事业,远离家乡,进城抚养孙辈,由此出现“老漂一族”。他们的子女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老人的养老需求却常被排除在流入地之外。

据了解到,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张家港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带来的建议是,关注“老漂族”异地养老权益。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以后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这其中,照顾晚辈是老人流动的第一大原因,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

吴惠芳表示,“老漂族”群体弥补了流入地婴幼儿照护公共服务的不足,保障了流入地人才的稳定性,他们的子女也在流入地缴纳社保,为本地的养老服务提供支持,然而随迁老人自己却面临着社会融入、消费升级、夫妻分离、社交需求、养老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方面,包括社区养老、养老院或福利院等,普遍与户籍、收入挂钩,异地养老者无法享受流入地的政府补贴服务,而且,老人离开户籍地,也意味着无法得到养老金之外的养老服务保障,几乎等同于“两不靠”境地,其应当享有的养老服务权益受损。

医保报销也存在困难。目前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地差别较大,异地结算还未在全国普及,具体报销手续对老人而言较为复杂也不统一,导致流入地、流出地可能出现政策上的冲突,造成医保异地报销难。

还有社会融入的问题。据吴惠芳代表调研了解,老人们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没有朋友圈,而且常常是一个老伴留在家乡,一个进城照顾孙辈,“很容易感到孤独,难以融入当地”。这里面既有因无法享受本地政府所资助的养老服务,从心理产生距离感的原因,也有本地人对流入进来的老年人排斥等因素。

吴惠芳代表建议,政府应更重视“老漂族”群体,强化在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政策上,破除户籍的桎梏,制定惠及全民的养老福利,以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保障养老权益。另一方面,鼓励与引导社区居委会、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关注“老漂族”群体需求,如组织一些活动,帮助“老漂族”结交朋友、融入当地。

“这也会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吴惠芳表示。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31776189804077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