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两会发言人批“疫苗外交”说,中共行事风格有变


毫无疑问,经历了一年前被贴上“口罩外交”标签并批判之后,现在的中国政府很反感再被戴上“疫苗外交”的帽子。

北京时间3月4日晚间的中国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再次提问关于中国“疫苗外交”话题。

前一天的3月3日下午,中国政协开幕前一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媒体提及的中国“通过‘疫苗外交’获取更大影响力”之说,政协会议发言人郭卫民曾直接斥“这种说法是十分狭隘”。“中国开展疫苗国际合作是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共同战胜疫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郭卫民还透露“截至2月底,中国向6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这个数量还在增加中。”

相比于一年前大批量口罩输出时期,中国媒体高调报道并多少带出“厉害了我的国”的色彩,中国官方对此番疫苗对外援助和出口表现得非常低调,中共宣传系统也显得足够克制且谨慎。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2021年3月3日下午中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的政协发言人郭卫民。(多维直播视频截图)

从官方媒体的表现看,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并没有大肆宣扬中国疫苗在境外获得的肯定,

比如印尼2020年12月6日接收到120万剂中国疫苗、佐科2021年1月13日接种等新闻,中国媒体并没有将其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上。

就连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环球时报》官网,也将中国疫苗2月7日抵达秘鲁后秘鲁总统接机的新闻放置中美关系新闻的下面。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年1月12日,王毅(左)在缅甸内比都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新华社)

从中国高级官员的言行来看,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出访或者与他国外交人员通话时也提到了疫苗,不过中国官方的报道基本用平淡语气表述为,“他国向北京提出要求、然后中国提供”。

这显示出北京尽可能淡化“疫苗外交”色彩的意愿。

与此同时,大部份西方国家都没有直接捐出疫苗,反而大量购买在国内囤积,引起批评。世卫(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月18日透露,49个富裕国家已经注射了超过3,900万剂疫苗,但有的贫穷国家只收到25剂疫苗。不过西方舆论仍坚持中国“疫苗外交”说并对之进行批评,印度将疫苗提供给东南亚国家也被评论为与中国比拼“疫苗外交”。

对此,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曾在2020年12月24日专门发表时评文章反驳,“中方早已宣布,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做出中国贡献。”“某些西方政客又抛出了所谓‘疫苗外交论’”“折射出某些西方政客的短视、狭隘与不良居心”“也暴露出某些西方政客认为中国‘’干什么都是错”的杠精逻辑”。

实际上,新冠疫苗纷争之下,不仅是疫苗性能和价格,疫苗的自我供应(国内分配)、对外供应(对外援助和出口),无不蕴藏着一国国力展示以及对外形象重塑的机会。相应地,中国通过与他国在包括疫苗在内的供给与获取交流中,自然而然会获得相应的影响力。各取所需下,西方部分媒体和政客对中国“有所求”的警惕与指责,实在太过自我立场化。

中国的低调,也获得了更多肯定。这种肯定,不仅表现在多国元首公开接种中国疫苗,也表现在一些对中共持批评立场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中国疫苗的中肯报道和评价。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1827597618103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