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匠谈修缮中共二大会址:希望参观者赞叹
畅聊不能忘怀的红色历史,走进上海这座光荣之城背后的故事。
6月12日,在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众说周知(第二季)》首场直播来到静安寺广场“百年荣光——静安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题图片展”现场,与文物保护专家、修缮工匠畅聊如何让这些经历百年风雨的红色建筑焕发新生。其中,“上海工匠”吴公保特别在直播中介绍了修缮中共二大会址背后发生的故事。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外观。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静安是共产党在上海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这里是首部党章的诞生地、聚集了革命领袖的旧居、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地、也是群众运动策源地,走在街头,不经意间就会与烽火岁月中留下的革命旧址邂逅。
如何让这些革命旧址永葆“青春”?修缮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修缮历史保护建筑,每一块砖瓦都浸润着工匠的心血。“上海工匠”吴公保从业40年来,参与了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外滩的海关钟楼、友邦大厦、刘长胜故居、茂名路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在当天的直播活动中,吴公保说,中共二大会址是他倾注心血最长时间的项目。从2003年至今,已经亲身参与、主持了这里大大小小的修缮共十余次。今年伊始,中共二大会址又开展了新一轮维护保养。经过了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这幢老石库门房子修葺一新,已于5月4日重新开馆。他说,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恢复中共二大会址历史上风貌,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
吴公保(左)在当天的直播活动中 静安区图书馆供图直播中,吴公保透露了此次中共二大会址修缮的细节。他说,希望重现建筑原貌,努力做到“修旧如故”,把缺损的补上,把遮掩的拂去,让这座红色建筑以最佳面貌迎公众。
“修旧如故”四个字说易行难。要找到与原先辅德里所用的粘土砖最接近的修补材料,煞费苦心。经过反复比较,修缮团队决定采用少量水泥加春光石灰,但是,如今市面上已经难觅正宗的春光石灰,只能靠修缮团队自己制作。
一吨石灰,经过数道工序,花费最起码两天时间,最多也只能留下半吨的春光石灰。吴公保说:“这种石灰摸起来就像水磨粉,柔、韧。慢工才能出细活。这跟揉面粉是一个道理,揉一小时还是半个小时,蒸出来的馒头味道肯定不一样。”
此外,他还提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南侧清水墙上有八个石库门门头,每个门头两侧立柱顶端都有红砖砖雕,共16个。因为常年风雨侵蚀,砖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与残缺不全,一些砖粉褪了色后露出了斑驳白色,有的立柱顶端甚至掉了半块砖雕,露出了底部的红砖。
“这次的修缮重点之一就是重做这些砖雕。我们在现场根据砖雕样式进行手工放样,放样精确到毫米级别,完全复原砖雕的每个弧度、每个形态。随后,样品被送至工厂,请有经验的师傅采用传统砖雕工艺,手工在砖块上慢慢凿刻,前后需耗时一个多月,砖雕加工完成后再送至纪念馆进行现场镶嵌。”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南侧清水墙上的石库门门头,每个门头两侧立柱顶端都有红砖砖雕。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在吴公保看来,每一次承接一项历史建筑修缮任务都好像雕刻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他曾经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市民游客在参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时能由衷赞叹:师傅,你们做的哪是泥工活,分明是艺术活儿!”
直播现场,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总建筑师沈晓明,中国旅行社总社(上海)总经理助理卢敏,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以及场馆工作人员还围绕静安区革命文物建筑,从建筑特色、历史沿革、活化利用等方面展开对话交流。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