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大陆也曾被国民党“狠狠伤害”40年


不久前,大陆学者章念驰的一篇呼吁共创“一中新概念”的文章,遭到旅美大陆学者李毅反驳,厦门台研所前所长陈孔立声援章念驰,再度引起李毅发文驳斥,一时间,武统讨论甚嚣尘上。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 Eisenhower)访问台湾,于台北会晤蒋介石。艾森豪威尔威尔访台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发动“619炮战”。(World War II Database)

李毅与章念驰、陈孔立各有一派支持者,而他们的各自观点也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事实上,自两岸交流以来,关于武统与和统的争论从没停过。

熟悉中共“唯物辩证法”的人都知道,北京从未把武统与和统对立起来。时至今日,对台温和的大陆学者无人敢承诺放弃军事手段,而被台湾舆论划为强硬派的解放军高官和媒体人也从无一人敢放言,能和统解决两岸问题依然要动武。因此,把二者割裂讨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导致武统和统消长的决定因素在于台海局势向何种方向演变,从来就不以北京单方面的意志为转移。

有意思的是,一些台湾媒体一边以战与和的辩证关系声援章念驰、陈孔立,一边又将矛头直指大陆“武统”派,称两岸一旦开打不仅会让美国得利,也会让大陆付出惨重的代价,让两岸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

表面上,这股声音是在理性呼唤和平,但实则也透露出对两岸关系的诸多盲点。

首先,如果理解了武与和的辩证关系,那台媒在面对李毅时,为何就割裂了这样的辩证关系,将其贴上鼓吹“武统”的标签,试问,李毅可曾说过,如果能够实现和平统一,他仍支持武统?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中国外交部指台湾海峡中线不存在,马英九(图)2020年9月22日上午出席活动,会前受访时表示,他不认同中方的“台海无中线”说;也许双方都不想真正进入战争状态,一旦擦枪走火,恐怕就难以收拾。 (中央社)

其次,坦诚以对,今天导致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的原因在于武统还是台独?就因果关系而言,没有台独何来武统?而避免两岸生灵涂炭最好的方式,难道不是结束分裂,共商统一?如果拒绝统一,又要和平,这是反对武统,还是认同分离呢?

况且,武统从来不只是大陆的主张,翻开两岸历史,用军事手段实现统一,施行一国一制,反而是台湾坚持40年的两岸主张乃至实际行动。

1949年6月26日,蒋介石在《本党革命的经过与成败的因果关系》讲话中,清楚明订“一年反攻,三年成功”的期限。

除了武统,台湾还不惜发动恐袭,如国民党特务一手策划的“克什米尔公主号(Kashmir Princess)事件”。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印度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共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安上炸弹,在起飞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由于中国总理周恩来临时改变路线,所以暗杀行动失败。

整个1950年代,由于台湾掌控空中优势,对大陆沿海搞突袭、骚扰,甚至派飞机轰炸从未间断。

从1949年到1992年结束动员戡乱,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是武力平叛实现国家统一,这和中共“武统”有何区别?

国民党后来自知反攻无望,武统不得,又要“一国一制”。1991年4月28日,海基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提出“一国良制”,认为应由两岸人民自主选择较好的制度。并强调,“中国的统一应是两种制度的选择”,是两种制度和平的竞争。

对比一国两制,是彼此互相尊重制度的不同,而“一国良制”反而是要大陆接受台湾的制度,这两种方式哪个更民主,哪个更专断呢?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金门大二胆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和中国大陆青屿、厦门岛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心战墙仍隔海相望。(VCG)

时过境迁,如果武统被国民党乃至台湾舆论认为是军事恐吓台湾人民,那几十年来,台湾也在用同样手段对待大陆人民,甚至手段还远比大陆更激进,为何彼时没有人说,这是伤害大陆人民感情,反而蒋中正还被国民党视为民族救星?

如果“一国两制”常被台湾的政治人物认为是没有市场,不被人民接受,那昔日的台湾又如何自信的认为“一国良制”才是中国统一最好的制度?

而同一个中国国民党,也不该几十年前要大陆人民接受武统和一国一制,几十年后,又要中国人民接受不统或两岸分离吧。难道让多数人随着少数人的改变而改变,符合台湾面对大陆言必称的民主原则?

若论伤害感情,这样的立场反复,对14亿人而言不算“伤害”吗?国民党在向大陆喊话之前,是否也该勇敢面对自己的历史呢?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1008968353271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