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骨考古学,如何从骨骼中发现人类简史?
法医常说:“尸体是不会骗人的。”同样,考古发现的人类遗骸也是不会骗人的。人骨考古学家以考古遗址中的骨骼和牙齿为研究对象,探索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饮食结构以及遗传结构等问题。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生存压力、疾病健康怎样反映在人体的骨骼上?如何从骨骼中复原当时的社会文化?本期问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辉、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陈靓、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李法军,一起聊聊骨骼考古中发现的人类简史。
骨骼考古中有哪些学问
@西瓜可乐味:
DNA考古和骨骼考古有何不同?
陈靓:
主要是研究方法不同,骨骼考古是建立在裸眼对骨骼的观察、测量,或者借助一些仪器设备,比如X光机、CT等来观察骨骼上留下的骨的增加或者减损的“印记”,骨骼微观结构的变化,复原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健康状况。DNA是从古代人群人骨样本中扩增提取DNA片段,了解小到墓地中个体的信息,比如个体的性别,个体与个体中的亲缘关系;大到群体人类群体亲缘关系的远近,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路线等信息。
@nshishui:
怎样确定骨骼的年代?
王明辉:
确定骨骼的年代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根据与骨骼伴出的文物年代来确定骨骼的年代。如果有墓志,可以根据墓志的记载确定骨骼的身份和年代;还可以用骨骼的碳十四测年确定骨骼的绝对年代,利用棺材等炭化木材也可以做碳十四测年。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
在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骨骼是不是一直都保持原样?会分解、开裂、变成粉吗?
王明辉:
骨骼很难保持原样,只有在极特殊条件下骨骼会保存较好,例如在新疆极干燥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干尸,在西伯利亚或高山环境下容易形成冰尸,在南方保存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可能形成湿尸(如马王堆汉墓),还有就是像埃及特别条件下形成的木乃伊。人类遗骸自死亡埋葬开始就一直受到破坏,破坏因素来自很多方面,比如细菌、土壤酸碱度以及正常降解的影响。
化石的形成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多种因素都符合,这也是化石发现较少的原因之一。
@砂渍:
化石中的骨骼会风化吗?
王明辉:
骨骼成为化石需要经历万年以上,并通过置换等复杂的生化、地质变化,因此具有稀缺性。化石一般具有硬度较大,吸水性强等特点,也较普通骨骼具有更强的抗风化性。但如果长期暴露在干燥、风沙和强光照射的环境中,也会出现风化,比如我们在戈壁发现的一些动物化石,有些也有风化现象。
@砂渍:
牙齿算是骨骼吗?
王明辉:
牙齿是一种复合体结构,如果仅仅从外部来看,露出齿龈的部分叫釉质(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包埋在齿龈里面的齿根表面一层属于骨样组织,这部分可算作是骨骼。
@byebyebye321:
考古发现的骨骼难免会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变化,请问这会对研究古代人类体质特征、生活方式等产生影响吗?
王明辉:
这是个好问题。考古发现的骨骼一般由于时代和埋藏环境的影响比较破碎,这就需要人类学家首先要对骨骼复原,尽量收集更多的人骨碎片,开展高度复原。根据复原后的人骨开展体质特征的研究,有些由于骨骼保存情况差,可提取的信息有限,形态特征可能并不明确。
关于生活方式的研究有很多种,包括古病理、骨骼创伤、生存压力、食物结构、遗传信息等,有些需要骨骼有较高的完整度,有些分析则属于微损分析,例如同位素和古DNA分析,骨骼需要量很少。
古DNA田野采样人类骨骼中能读出哪些信息
@代码再敲也看不懂:
请问出土的遗骸都可以追溯到什么信息,可以知道身高体重、哪里人吗?
陈靓:
从出土人骨上,可以判断个体的性别、年龄。通过长骨的测量,可以推测他(她)的身高、体重,生前患有的一些疾病、留下的创伤,还可以知道他的食谱构成、长时间形成的某些特殊行为习惯、种族特征、出生地等信息。另外,不同朝代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对人的体质形态会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和社会风尚,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骨骼。唐朝以丰腴为美,可能会在骨骼上有一定表现,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
@咸咸加点盐:
怎么鉴定发现的骨骼是人骨而不是其他动物?现阶段发现过哪些熟知的古代名人遗骸?
陈靓:
因为人类是直立行走,所以骨骼形态特征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不同,比如骨盆的结构更适合直立行走,头骨上枕骨大孔的位置与动物相比更靠前一些。
在中国,我们熟知的古代名人现在还能见到的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遗骸了,曹操墓发掘中,骨骼考古工作是由王明辉老师完成的。在国外,末代沙皇一家人的遗骸都发现了。
@澎湃网友imyeai:
请问从骨骼能看出我们和古代人的健康状况差别吗?差距大吗?
王明辉:
能,但不是全部。有关于创伤、某些代谢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某些传染性疾病可以来衡量我们和他们的健康差异。另外,骨密度、粗壮程度、身高、体质量(体重)等也是很重要的指标。总体上,不同时代、不同生业方式的人群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但是同一人群内部也会因人而异,个体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性别差异或者等级差异)。
骨骼形态学观察@玫瑰色的你:
请问古代人是否都骨架相对小一些?脑容量的大小跟现代人有差别吗?
王明辉:
古代人的骨架大小的问题,要看古代人要古到什么程度了。如果到数十万年到数百万年的猿人阶段,这时候的人是比现在的人身高要低,骨架相对较小。但是到了数万年前的晚期智人阶段,身高和脑容量与现代人差不多了,骨架也与现代人差异不大。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以及秦汉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骨架差异不大。只是个别遗址的个别个体的身高要高一些,也有身高较低的,但整体上变化不大,脑容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SwingToys:
据说贫血也能从骨骼中反映出来?
陈靓:
造血本身就需要依赖红骨髓,骨骼和血液系统是相联系的。贫血可能会导致骨骼上出现一些异常的病理性小孔,比如在眼眶上部、顶骨的两侧等位置出现,我们称为筛状孔。头骨的板障结构也会改变,表面的骨密质会消失,骨会增厚,与正常的骨表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印记可能终生保留。
@咸咸加点盐:
睡扁头这个习惯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吗?考古有没有发现古人也会睡扁头?
王明辉:
所谓的睡扁头,我们人类学届称为枕部人工变形现象。考古中也有发现,最早在数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颅骨上发现有类似枕部人工变形现象。我国在2-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也发现有类似习俗。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和红山文化也发现大量枕部变形现象。这种变形现象影响深远,几乎各大洲都有考古发现。例如玛雅人也有枕部现象现象,但和中国的变形现象略有差异,埃及的头骨变形与中国的变形现象也有差异。在我国东北一些人群和太平岛屿上一些族群中尚有类似现象的孑遗。
@神的鱼儿:
通过骨骼可以知道古人生前是天灾遇难还是自然老死吗?
王明辉:
骨骼创伤是人类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在骨骼上比较容易分辨创伤类型,哪些是骨折,哪些是兵器伤,还能推测兵器的类型以及是否经过治疗或立即死亡等。在创伤研究方面,我们考古人也是没问题的。
古代人的死亡原因有很多,不是所有死亡原因都与骨骼有关,也不能说没有发现死亡原因就一定是天灾或自然死亡。例如溺水死亡、脑梗死亡等与骨骼无关,则很难判断死因。因此,判断古人的死因是很困难的,太多的未知因素需要我们考虑。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