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TTT

让“极端天气弹性上班”深入人心


2021年7月12日,北京,由于降雨和市民响应号召改乘公共交通,平时经常陷入堵车的莲花桥路段,早高峰时明显畅通。人民视觉  图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一大早,就有北京的朋友,在朋友圈里晒起了暴雨留下的痕迹。7月11日17时,北京全市启动防汛黄色预警响应。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建议,7月12日,全市不涉及城市运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弹性上班方式或错峰上下班,确保安全。

看到弹性上班和错峰上下班,不少上班族表示眼前一亮:今天是不是不用担心迟到了?

其实,类似的操作并不罕见。早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有关部门就曾通知,如果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全市企事业单位可结合实际实行弹性上下班。在全国不少地方,这些应急通知背后,其实都有着一套较为成熟的应对极端天气的指导措施。

比如,2019年,上海曾修订《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对什么样的极端天气会启动应急预案、哪些时段发布红色预警时中小学幼托机构采取停课措施、哪些情况下不作迟到(缺课)处理等等,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当然,因为天气是突发突变的,而涉及到的出行大众又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企业单位、不同岗位的上班族,面临的境遇也有轻重缓急之分,相应的应对措施就不可能太过绝对,这就需要具体地方的政府部门灵活多变、因地因时决策。

在国外一些地区,把这种具体的决策交给了具体的负责人。比如在美国,州长、学区领导者是极端天气下停课的主要决策人;在德国,各中小学校长自主做极端天气下的停课决策。

而在我国,极端天气预警等级信号,本身就意味着相应的上下班、上下学措施,只是有些企业单位未能重视,部分大众也只把它当作建议罢了。

比如,我国气象部门给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对应的防御指南是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暴雨橙色预警对应的防御指南是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但是从社交平台的反馈来看,这一应天气而动的理念还并未深入人心,或者说,在一些企业单位的考勤管理和个人的安全意识中,还并未很好地衔接。

此外,如果明明有极端天气,政府部门也下了相应通知,一些企业视而不见怎么办?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员工反馈、投诉环节也做好对接。

一定要认识到,普及和完善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知识和措施,这不只是简单的人性化,更是为了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安全面前无小事,当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具备这种科学的应急知识和安全意识了,才能完成人性化的闭环,才能建立起安全防护的坚盾。


还没有人评论



    还可输入500个字!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
    0.021934986114502 is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