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怎样理解“十三五”规划

南都讯 记者程思炜 实习生 彭彬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与此同时,一档名为“《解读中国》之《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的系列网络短片近日在奥一网、华尔街日报英文网等境内外各大网站悄然上线,仅仅上线两天,短片境内外的点击量合计已经超550万次。短片里,27名海外学者、国际政要、国际组织官员、海外作家等人士点赞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并各自谈论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路径和理念的看法。而随着短片的热播,这一系列短片的制作方“解读中国工作室”的神秘背景也受到网友关注。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档《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系列短片于今年两会期间在境内外各大新闻、视频、社交网站上推出。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短片每集3-7分钟,共10集,均为访谈形式。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全球治理等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是短片内容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短片集中地邀请了一批国际人士,点评他们眼中的“十三五”。其中既包括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美国林肯研究院前院长格里高利・英格拉姆等国际知名智库、大学的学者,又有秘鲁前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孟加拉国前总理法赫尔丁・艾哈迈德等国际政要,还包括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官员,以及皮埃尔・皮卡尔等海外作家。 这些国际人士大多对中国有多年关注和深刻了解,他们肯定了中国这些年的成就。“我记得2000年到北京农村的时候,看到有些人生活贫困,很艰难,但是现在我看到中国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法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说。 受访者谈起对中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观察。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指出,“十三五”规划将更有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的相关措施,因为中国工业化增加了环境负担,这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肖逸夫注意到,中国在新的五年计划期内,更强调绿色增长以及发展新技术和新能源,这正在产生积极效果。他认为去年的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就得益于中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美国的参与。 这套系列短片最关注的是中国经济议题,10集短片中至少有3集专门讨论中国G D P增速、经济新常态等话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何方?短片对这些国际社会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一一回应。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将更注重质量。“我认为所有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会重点关注数量,增加产量,让更多的人进城等,接着就需要更多地关注质量问题。”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T E PA V )执行总裁、土耳其T 20主席古温・萨克说,中国现在把重点放在质量问题上是正确的。 美国林肯研究院前院长格里高利・英格拉姆表示,中国正走向技术前沿,而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经济便开始放缓,因为适应现有的技术容易,开发新技术难。他表示,现在应当认识到,增长率降低是合理的。 他同时指出,7%的增长目标比很多其他经济体都要高,更是比多数工业化经济体低于3%的增长率要高得多。“因此7%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低,恰恰相反,它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非凡表现。” 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则认为,中国由过去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下降至预期6.5%-7%,意味着中国处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发展阶段。因此,不能仅参考G D P,需要使用全方位的整体衡量模式。 在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看来,经济新常态将致力于推动高科技行业和消费者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总体来说就是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相关的产业,其目的在于提升投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系列短片里,经济结构、绿色发展、“一带一路”等关键词在受访者口中频现。这些国际人士所谈内容实际暗合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显示出一种借助“外嘴”说话的对外传播方式。 例如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应更创新优化。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系教授丹尼尔・德雷齐认为,以出口为主的高速经济增长即将结束,中国如何从出口为主,转向以国内消费和服务业为主,这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重视,令世界银行交通、水资源和城市发展部主任安东尼・佩莱格里尼印象深刻。他说,中国是唯一从低收入起步,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没出现大规模贫民窟的国家。 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高级研究员阿马尔・巴塔查雅注意到中国在污染治理上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介绍,中国计划每年要花费G D P的3%来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中国在治理污染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要比巴西全年在所有生活基础设施上花的钱还多。 “中国发展不好的一面在于对环境的破坏,而好的一面在于中国领导人看起来是非常坚定地要改变这一现状。”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 至于中国开放的发展理念,许多受访的国际政要、国际组织官员都深有体会。南非农业开发与土地改革部部长古吉莱・欧内斯特・恩昆蒂说,中国的政策战略是非常务实的,“中国呼吁‘大家一起合作’,这是一种包容性的做法。” 秘鲁前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则认为,中国和拉美国家要远离贫困,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分享型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投资于人们的智识,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