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图书日”里看领导人最爱读哪些书?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的爱好时往往都把“阅读”放在第一个。2013年3月19日,他担任国家主席不久,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就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而热爱阅读的领导人不仅习近平一位。毛泽东也常把看书挂嘴边,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勾画写批注。 恰逢今天是世界图书日,观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记者根据公开报道进行梳理,一窥领导人们平日都爱读哪些书,哪些是他们的枕边书。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道:“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他同青年代表座谈时也透露过:“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据记者查阅,习近平谈及过的书籍多不胜数,外国文学就提过多次。2014年在印度演讲时,习近平提到了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 而此前习近平也表示,他曾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例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习近平这样说过。 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会谈时聊到,年轻时阅读了不少希腊哲人的书籍,与东方文明的古老智慧一样启迪着世人。 此外,记者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习近平关注的领域。谈到贾大山的小说《取经》,习近平说道:“我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 而对于古典著作,习近平也有很大兴趣,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其讲话中也多次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中的典故。 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称,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对历史的学习。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1983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的专访,题目就为《读书活动要坚持不断持之以恒》,胡锦涛则任“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办公室”主任。 2002年12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的书单算是首次公开“亮相”。他在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表示,在青少年时代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1997年,江泽民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透露:“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此外,江泽民的英语很好,他能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哈姆雷特的独白“生存还是灭亡”以及雪莱的《西风颂》。 1994年,近年七旬的他曾在南开大学当场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令学生们叹服不已。 江泽民透露,当年作为地下工作人员的他,就是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读瞿秋白的《赤都心史》。有报道称,担任上海市长时,他办公室有超过3000本书。 邓小平:抗战时还带着《战争与和平》 邓小平坚持终身读书。抗战时期担任过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回忆:“他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有马列的书,也有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从多次场合表态中,记者发现邓小平最喜欢还是中国古典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喜欢外国人物传记,主要是跟二战、跟他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的,比如前苏联的朱可夫回忆录等。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还喜欢看地图,出差时总要带两本地图册,一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一本是《世界地图》,到哪都要查看自己身处何处。 退休后邓小平非常重视从书报中寻求知识、了解社会。关于退休后他读书读报的情况,女儿邓林这样回忆:“到了晚年,爸爸爱看武侠小说。他说看武侠小说不用动脑子,轻松、消遣。办公室为他订了十几种报纸、杂志,他每一份都读得非常仔细、认真。报纸成为爸爸退休以后了解社会、与社会沟通的渠道。” 在传统文化中,毛泽东偏好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清实学和晚清湖湘学派的著述,诸如顾炎武的《日知录》、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他的亲师杨昌济的《论语类钞》等。 根据公开报道记者了解,《资治通鉴》是毛泽东的床头书之一,他读了十七遍,得出 “秀才说得多,做得少以及谁也看不起谁的通病”的结论。 此外,近代以来介绍西方的著作也是毛泽东心头好,例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卢棱、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利用一切时间用“挤”和“钻”的精神,去攻克未知领域的知识。例如从1972年开始,他先后开列有86篇作品,让人印成大字本,供中央一些领导人阅读,他自己当然是精读圈画了,而这些作品涉及到史传、政论、诗词、曲赋。 毛泽东的图书室管理员徐中远回忆,弥留之际的毛泽东仍坚持看文件、看书,他最后阅读的一部书是《容斋随笔》。 “世界图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 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此外,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据了解,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