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愣是被爸妈教成了普通人,真可惜

 美國馬裡蘭州的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研究所,花了14年時間做了一項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那些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從嬰兒期到青春期,好奇心都特別的旺盛。

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一個故事,寶寶反覆聽,從不會感到厭倦,有時媽媽念別的,他還不樂意。其實在聽的過程中,他們在羅      

嬰幼兒認知世界,跟科學家非常相似遺憾的是,經過父母與學校教育的「千錘百鍊」之後,很多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被慢慢磨掉,最後變成了一個催一下動一下的人。稻盛和夫認為,人有三種:第一種是不用借力,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人":第二種是一點火就能燒起來的"可燃人";第三種是"不可燃人",他們就像一塊冰塊,任你怎麼點火,也燒不起來
那些 他們就像一個永動機一樣,有花不完的動力。 他們為什麼如此熱愛學習呢?歸根到底還是好奇心的驅動。好奇心從孩子呱呱墜地之時就有了,但同時又非常脆弱,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好好保護,很容易就被磨滅。所以,若想收穫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可燃型」孩子,從小就要給他做科學的引導,激發他的探索熱情:創造自主探索的環境孩子在玩耍過程中,什麼東西都想抓來玩一下,其實他在探究事物的因果關係,記得第一次給兒子用彎把勺,我在他面前把勺子掰彎了,兒子發現勺子可彎可直,就學著我的樣子把勺子掰彎,並檢測哪個角度,彎曲度多少最容易把食物送進嘴裡,提煉了其中的規律之後,往後每次吃飯他都會把勺子掰成那個角度。孩子探索學習的能力超乎我們想像,我們玩樂高時要對著說明書才能砌出像樣的東西來,但所以,想要永葆好奇心,父母不要直接教給孩子"正確方法",而是創造自主探索的條件,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學習與創新的機會
及時回應孩子的提問3-12歲是科學啟蒙的敏感期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們反應各一:第一種父母會耐心回答,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跟孩子一起尋找答案;第二種父母直接罵孩子事多;第三種父母直接"你長大了自然會知道了"去搪塞孩子。研究顯示,保羅     

大人若能及時回應,孩子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做第一種父母,雖然回答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甚至要親自跟孩子一起探索,但你的付出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也許孩子不一定能當科學家,但對知識的渴求,足以激發他對學習的熱情,這樣在孩子的學習上你不用太操心。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