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的革命老区让我们激情澎湃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6月22日,北京30余家新闻媒体、商业网站以及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奔赴沂蒙革命老区进行参观、学习,亲身感受革命老区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见证老区人民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成就亮点。大众网即日起在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全媒体全平台推出“纪念建党95周年――首都网络媒体沂蒙革命老区行”系列评论“洗礼”。 今天(6月22日),首都网络媒体代表在七一前夕深入沂蒙革命老区接受党性教育,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此行可以说是红色之旅、朝圣之旅,意义不凡。 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山东济宁微山。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里,抚今追昔,遥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鲁南抗日战场,在夕阳西下的傍晚,铁道游击队员们在跟日寇恶战过后,甚至还没来得及包扎伤口,回到四周波光粼粼的微山岛上,悠然弹起了心爱的土琵琶,唱起了那动人的歌谣,顿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那是何等的霸气与浪漫啊!正是我们的英烈有着如此乐观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 八百里蒙山沂水是此次红色之旅的目的地,这方热土曾经上演了无数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1940年,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支前,有10万英烈献出宝贵生命,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 行进在鲁南这片遍地英雄的土地上,我们激情澎湃,溽热的天气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斗志,与英烈先辈流血牺牲相比,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在交流时,探讨的话题非常集中:是什么力量和信念,让老区人民毁家纾难,戮力支前,“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他们为何用满腔热血和身家性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鱼水情深,民心所向。历史已经给出了完美答案。老区人民的勇气源于希望,希望源自信任:一个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党,一个把人民利益镌刻在旗帜上的党,是值得为之牺牲和奋斗的。 不怕牺牲,是沂蒙精神的真实体现;不断创新,是沂蒙精神的力量源泉。 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巨大牺牲的沂蒙老区人民,没有沉湎于血染的风采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靠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改革时期,表现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锐意进取精神。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2000年,临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了小康;2003年,临沂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同步突破1000美元;2004年,临沂成为全国首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人均过万元的革命老区城市。 当我们漫步在临沂市区高楼林立的沂河岸边,不由感慨沧海桑田、老区换新颜的快速变迁;当我们看到临沂商城批发市场经营红火已经辐射全国,不禁为之击节叫好;“大美新”临沂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唱响全国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愿景,也一步步照进现实。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发端于沂蒙革命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沂蒙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容。在其丰富的内涵中,有一个“内核”历久弥新从不曾褪色,历经千难万险从不曾动摇,那就是对党和党的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高度评价和赞誉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对沂蒙精神进行了根本诠释、辩证解读、意义升华,并提出了实践要求:“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如何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已然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新使命。在移动互联时代,社会思想日益多元、舆论生态深刻变化,沂蒙革命老区行,对于新媒体工作者而言,无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永远跟党走,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作品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