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北大校長念錯字,道歉應該多深刻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5日下午就念錯字公開做道歉,說他把“鴻鵠志”念成“鴻浩志”讓北大的同學和朋友們失望,並且承認自己“文字功底的確不好”。他說自己上中小學趕上“文革”時期,接受的基礎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繫統,直到高考前幾天才知道什麼是主語和謂語。他對北大同學說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還說,作為北大校長,這次出錯是把問題暴露出來了。

林建華4日在北大校慶大會上發言時讀錯字,迅速成為互聯網上沸沸揚揚的新熱點,他本人也成了網上輿論狂歡的消費對象。這事首先要怪他自己。林時隔一天之後公開道歉,客觀說,這樣的態度應當給予鼓勵。相信大多數人了解事情原委之後,會正面看待他的道歉。

林建華作為北大校長念錯了一個字,這是大事還是小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一些人是可以把它看成小事的,理由很簡單,誰沒有念錯字的時候?但是此事也可以有被揪出來的理由:他畢竟是北大的校長,“鴻鵠之志”的典故在中國社會相當普及,輿論譏笑他一頓,也合情理。

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

 

不過總的來說,這就是互聯網輿論場的一個熱鬧,林個人因此而挺丟面子。畢竟他出了不該出的文字錯誤。但他坦率認個錯,事情應該就會過去了。

然而互聯網上有一些人繼續抨擊林,認為林的道歉是要讓“文革”背鍋,不真誠。這些批評在邏輯上似乎可以自洽,因而相關的帖子傳得很廣。林的道歉信如果從公關藝術的角度看,是可以做得更嚴謹些的。

不過這些批評是針對讀錯了一個字的道歉進行的,那些批評者明顯有把這件事的嚴重程度提高到最高級別的熱情。帶著這樣的熱情和嚴肅性,林的道歉信即使寫得更好些,大概也能挑出繼續吊打他的理由。林如果沒提“文革”,可能會被抓到別的破綻。

這就是互聯網。設想一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一個人在正式場合念錯了一個字,然後他道歉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就此原諒他,並且讓事情過去。但是互聯網是另一個邏輯,出了一個錯誤,形成輿情,道歉引發疊加輿情的風險極高。

原因在於,互聯網是廣場,聚集到廣場上罵一個錯字的那些人有一部分是因為事情本身,還有一部分人就是需要找個理由罵一罵,“爽一把”。一旦找到一個罵的理由,就會放大它,盡量延續它。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學校長身上聚集了多重敏感因素,他們很容易被互聯網輿論盯住,成為輿論各種不滿的出口。大學校長們如果能夠做得更加無可挑剔些,自然是最好。不過如果做不到,也不必惶恐,做不了那麼好就不妨做真實的自己。出了紕漏,該道歉道歉,譏嘲一時間聚集過來,但很快互聯網的輿論焦點就會轉換。只要事情的確不大,輿情的熱度持續不了幾天。

我們最想說的是,廣場效應是互聯網的天性,社會在與互聯網深度交融的同時,要學會與它的這一天性相處。

我們大概要接受互聯網“就這樣”,一方面有必要管控互聯網的廣場效應,一方面也要培育社會對它的適應性。互聯網會把很多事情的嚴重性搞得比它的真實嚴重程度高很多,對互聯網輿情不能不重視,但也不能太重視。尤其是不能全社會都緊盯著互聯網,跟著它的議題設置忙活。

需要指出的是,相對看淡互聯網輿情與給互聯網更多表達意見的空間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太重視網上意見,就容易導致對那些“非建設性意見”的過度管控,造成緊張和敏感的螺旋式上升。

中國作為一個複雜的大社會,盡量讓放鬆感在社會中滲透很有必要。我們的社會可以被看得到處都是大事,使得警惕和追究無處不在;也可以把很多事都看成小事,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化解。這兩種態度哪一種更盛行,會影響我們社會的面貌。

不能不說,官方和民間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有值得改進之處。官方有時會把一些事情看重,民間其實也一樣。比如林建華的這件事,一些民間人士是有上綱上線傾向的。

放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它恐怕還是要從政府機構和名人做起。也許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有更多人學會自嘲,當面對批評時,自嘲和詼諧常常比嚴肅地回應更能展示大度和自信,也給社會增添一份潤滑。(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