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克蘭危機看美國大戰略的自負及其困境

 俄烏戰事給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俄烏談判的促談的曲折與遲遲不出結果,引發人們對美國遭到冷落,以及美國大戰略是否陷入困境的關注。但美國的反應卻表明,烏克蘭危機並沒有給美國敲響警鐘,美國也不會放棄對自己主導世界的霸權戰略的堅持。此外,美國還擺出了力推印太戰略,加緊遏制中國的姿態。

例如,俄烏戰事已清楚地顯示,美國與西方迫使俄羅斯屈服的目標並沒有達到。而拜登總統選擇這樣的時間節點,對歐洲進行了包括北約峰會、七國峰會和美歐峰會的3天訪問。三大峰會並非像西方媒體吹噓的那麼成果輝煌,“眾志成城”,對美國與當前歐洲的亂像,以及美俄激烈對抗將造成的結果,也沒有絲毫觸及,一句話,避重就輕。而美國釋放的調子是:美歐將協調對俄政策,將進一步加緊對俄羅斯的遏制。宣稱這場戰爭“暴露了俄羅斯長期以來的軍事缺陷”,宣稱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以及他們對烏克蘭提供的“一定數量的軍事援“”,已經“成功地避免了核大國之間的衝突升級”。

對於歐洲方面表示,今後歐洲將為其自身安全,承擔更大程度責任的立場,美國也及時跟進,表示隨著美歐之間軍事和經濟重新設計分工,隨著美歐協調取得進展,歐洲經濟會很快復甦,俄羅斯的實力將進一步遭到削弱。顯示出在歐洲方向,美國依然是“戰略信心滿滿”。

美國在亞洲方向也亮出了信號。就在三大峰會舉行的同一時間段,華盛頓舉辦了一場以“烏克蘭危機後,美國外交與國防政策”的國際研討會。參會者大部分是美國大牌學者或知名政客,亞洲國家有日本和新加坡的學者參加。會議基調是突出美國對外政策仍然繼續將中國列為“唯一的競爭者”,突出“開展對華競爭仍然是美國的首要戰略任務”。其中,從人物背景看,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副主席香農·奧尼爾(hannon K. O'Neil)的發言最具代表性。他強調,烏克蘭危機為美國提供了關注亞洲,強化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機會。此外,他還提出美國的戰略是“使用新的霸權手段,通過對其他挑釁者產生威懾效果,以達到重新確立美國主導地位的戰略目標”。

西方媒體隨即對這次研討會進行了廣泛報導。這些報導讓人產生一種感覺,似乎有意無意地透露出,美國對烏克蘭危機的處理有自己的考慮。言外之意,暗示烏克蘭危機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是拜登政府預定的“計劃和準備”,推行印太戰略,遏制中國,才是美國的戰略重點。這與當前流行的一種觀點恰恰相反。這種觀點認為,中國將是俄烏衝突的一個重要受益者。理由是俄烏衝突激化了俄羅斯與西方,尤其是與美國的矛盾,美國不得不將戰略重心,從亞洲轉向歐洲,這將減小中國在西太平洋面臨的國際壓力。對這些截然相反的觀點該如何看?

本文認為,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對於美國政府和高層人士所表達的,美國大戰略將採取新霸權手段,繼續將軍事對抗強加於世界,強加於印太地區的這種傾向,中國必須有所警惕。尤其要提防美國將其主導的軍事對抗活動,延伸到台灣海峽,在輿論上迫使中國“應戰”。

當然,這也涉及對美國大戰略如何判斷。但這是一個十分紛繁複雜的問題,何況其過程是動態的。本文僅從烏克蘭危機的角度,分析美國大戰略的自負及其困境,是從一個側面進行分析。希望通過觀察美國大戰略的另一面,有助於我們提高警惕,明智應對。

主要有三點:

其一,美國的大戰略,即所謂美國主導世界,維護美國霸權的“全勝戰略”,將被證明“不可能獲得全勝”。

從烏克蘭危機涉及美國軍事佈局及其對外政策的角度觀察,短期看,目前美國的確實現了部分的目標:遏制了俄羅斯的勢頭,控制住了歐盟,表面上凝聚了北約,還發誓將挑起“新冷戰”。但拜登政府這種挑起危機,唯恐天下不亂的全球政策,也折射出美國大戰略的自負及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拜登政府宣稱的“美國回來了”,在美國霸權維護下,世界可以維持民主自由國家的繁榮與穩定,維持世界安全的承諾,受到巨大衝擊。美國大戰略的無限擴張性暴露無遺。長期看,美國無視世界政治與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美國的故步自封及其盲動,將使美國大戰略陷入困境。即所謂“全勝戰略”不可能“全勝”。

拜登政府的大戰略,實際上是柯林頓政府時期,民主黨“以全勝戰略爭於天下”這一的概念的延伸。柯林頓時期的美國認為,在冷戰結束後的世界中,就美國的綜合國力而言,最大、最直接的威脅,短期內不會出現。美國不僅在全球沒有對手,而且美國有能力控制全球。美國的新戰略目標,就是要使美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後的、唯一的帝國”(參見柯林頓主義有關論述,對比美國指責俄羅斯試圖恢復帝國)。“全勝戰略”制定了詳細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就是北約東擴。東擴的目標除了歐洲,還包括控制整個歐亞板塊,亞洲和中國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美國的目標。其後的歷史進程顯示,這一為實現美國領導下21世紀的到來,為實現美國霸權而不惜軍事冒險,肢解他國的全勝戰略,為歷屆美國政府所繼承。

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軍事霸權在世界橫行無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被世界稱為戰爭販子,歐洲被貶為“老歐洲”,俄羅斯三次申請加入北約,一概拒絕。金融危機後,歐巴馬政府推出兩洋、兩約戰略(大西洋、太平洋,北約、亞洲小北約),提出重返亞太。但大戰略越來越僵硬,美國被牢牢地栓在阿富汗和中東。由於意識到“難以全勝”,全勝戰略,被改造為歐巴馬政府的特殊用語——所謂“國際主義第一”原則,淡化了美國大戰略對抗和衝突的色彩。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強化了對亞洲“小北約”的經營,將亞太戰略升級為印太戰略。拜登上台後,基本照單簽收,美國力量不僅要覆蓋大西洋、太平洋,美國還要遏制中國。為此,美國還強化了美台關係。因此拜登政府的大戰略又被稱為奧拜體制。

烏克蘭危機的發生已經說明,美國的“兩洋、兩約”戰略已經受損,中間開花,美國與盟友的利益分化是後一步的事,這將進一步揭示,美國的全勝戰略已不可能全勝。作為美國印太戰略最重要支柱的印度,目前在烏克蘭危機上與美國拉開距離,歐元與美元的關係等,就是例證。只是因為大戰略作為一面維護美國霸權的旗幟,干涉它國內政的利器,還涉及“美國的尊嚴”,美國當然不可能公開放棄。

其二,美國大戰略的虛偽。美國在重新調整世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秩序的方向上,過分自負。

2021年2月4日,拜登在國會的就職演說強調:外交又回到了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宣稱“我們將修復與我們聯盟的關係,並再次與世界互動”。拜登還強調,在政策工具的選擇上,對我們而言,使用武力是最後的手段,而不是最先選擇。外交、發展經濟和治理,應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對拜登政府宣稱的,以外交手段為主,以國際主義為旗號的美國大戰略而言,表面上所謂的第一條指導原則,就是“忠於國際主義”。但烏克蘭危機表明,美國的大戰略,實質上還是美國軍事佈局與美國對外政策的配套下,對弱小國家的“點火”而自己“獨善其身”的原則,足見美國大戰略維護“民主與自由”的虛偽。這令許多小國,不寒而栗。

美國在重新調整世界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秩序的方向上的過分自負,這方面在中美經貿關係,以及世界經濟方面的文章中,關於美國如何對待中國這個世界經濟老二的問題,已經談論很多,有許多數據,故不贅述。

這裡提一個觀點。當年克林頓勝選入主白宮,他提出的競選口號是“笨蛋,要點是經濟”。整個90年代,克林頓政府在政治上、經濟上,繼續打壓中國,但他對美國經濟形勢的判斷,使美國最終放棄對華政策上,將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與人權掛鉤的方案,維持了中美關係的裂而不破,這也是中國加入WTO的重要背景之一。今天的世界經濟,是全球一個市場,經濟要素的流通和新的經濟架構的形成,已經不是美國一家可以獨斷專行,任意妄為的。特朗普與中國打貿易戰,沒有撈到好處就是明證。拜登政府如何想用軍事威脅加經濟勒索來對待中國,阻止中國的發展,應該說是難上加難。迷途知返,倒不失為明智。春藥 春藥是什麼 春藥用法 春藥使用方法 春藥哪裡買 有效春藥 乖乖水 聽話水 失憶水日本春藥 日本性奮劑  FM2  瀰漫之夜 DDK迷姦粉 金蒼蠅迷情液 一滴銷魂催情水 卡宴催情水 日本淑女剋星 春藥怎麼用 媚藥 

其三,烏克蘭危機,考驗美國的大戰略,也考驗中國人的智慧。從軍事佈局與外交政策的關係看,美國的軍工經濟體特徵,美國國內政治衝突的激化,民主黨內部利益的糾纏,社會矛盾尖銳等因素,有可能誘使一手握著國會財政撥款,一手握著發動戰爭機會的拜登政府,推行冒險性十足的對外政策。這也許是不久前,習拜就烏克蘭危機通話,中國亮明中立立場後,美國對華重新出現強硬勢頭的原因。中國確實需要在台灣問題上提高警惕。同時,中國也更加需要在西太平洋地區,進一步發揮和平作用,遏止戰爭。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