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南海问题 傅莹的字典里无“让步”一词

  原标题:有关南海问题,“铁娘子外交家”傅莹的字典里无“让步”一词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对于这场菲律宾担当主演、美国幕后操纵、日本充当“托儿”的闹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多次作出强硬表态。   傅莹英文水平出众,曾为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等领导人作过翻译,多次陪同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她还是我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曾担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她为“最能清晰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2013年,傅莹由外交部副部长,转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此3年来,每年人代会开幕前,她都以大会发言人身份,亮相人代会的新闻发布会,发言风格辛辣诙谐,不少外媒记者评价她:“用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去表达一种强硬的姿态”,称她是中国的“铁娘子外交家”。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31日在“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2015京城国际论坛”上与基辛格对话以来,傅莹不下6次谈到南海问题。   对话基辛格   “美国必须认识到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安全利益”   去年10月31日,傅莹应邀出席“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2015京城国际论坛”,并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围绕世界秩序等问题进行对话。   “当中国在捍卫自身利益、应对挑衅的时候,美国却认为中国是在挑战美国和秩序,这里存在观念上的分歧”,傅莹提问基辛格:如何让我们(中美双方)的利益在同一个屋顶下相容?   基辛格表示:虽然每个国家都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我的建议是,找出具体问题中的分歧,坐下来共同商议,而不是动用武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我看来很有远见,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契机,每个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另外,对于与安全直接相关的问题如南海等,我希望可以用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而不是互相威胁。   傅莹回应:美国作为一个长期的世界大国,也必须认识到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安全利益。安全应当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维护一国的绝对安全不应当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代价。   两会发布会   “在南海进进出出的飞机、军舰,最多的是不是还是美国的?”   今年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提问傅莹:中国曾经宣誓将不在南中国海进行军事化,但实际上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上进行了军事部署,包括一些导弹的设施以及飞机的跑道,国际社会认为这将对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威胁,对此您怎么看?   “说到中国就是南海和南沙军事化,‘军事化’这个词炒得挺唬人的,我认为这是不是有点语言霸权?”傅莹说,“把这么一个大帽子扣在中国人头上,这种做法容易误导形势”。   她反问记者:要说军事化的话,在南海进进出出的先进的飞机、军舰,最多的是不是还是美国的?自从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军事上的动作有多少?和那些盟友完全在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要说军事化的话,这是什么?这不是军事化吗?   她继而追问美国的动机:“中国人觉得美国派军舰到南沙岛礁那么近的地方炫耀武力,这个不好,非常刺激中国人的反感情绪。本来在南沙问题上,美国说了对南沙争议不持立场。现在美国的做法和说法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刺激紧张情绪,让人对美方的动机画一个很大的问号”。   紧接着,傅莹解释什么叫“军事化”:如果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的海洋权益受到进一步的侵蚀,中国人民是不高兴的、不赞成的,而且是不放心的。所以,南沙岛礁扩建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利益,同时我们也增强了中国在这个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维护这个地区和平的能力,这不叫“军事化”;不能说有防御能力就是“军事化”了。   收尾时,傅莹再次批驳美国的做法:如果美国真的关心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那就应该支持中国与周边国家谈判解决争议,而不是往相反的方向使劲,好像还有什么别的打算似的。   在美演讲   “美国媒体和智库的一些文章甚至分不清西沙和南沙”   5月10日,傅莹应美国斯坦福大学邀请,在国际问题研究院发表题为《中美关系,重塑共识?》的演讲。   演讲刚开始,傅莹就直指南海问题:当前中美舆论对两国关系的看法比较多元和复杂,对彼此战略意图的负面猜测不少,而南海问题似乎上升到中美之间地缘战略较量的高度。   但现实生活的中美关系又是另外一幅图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三年六晤,议题极其广泛和丰富。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军之间也实现了更多交往;去年中美旅游往来人数接近500万人次;在气候变化、核安全等跨国议题上,中美合作开始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由此,傅莹提出问题:舆论和现实中的中美关系,哪个才是真实的?亦或都是真实的?她说,中美关系在舆论一端相对于现实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落差,或许正说明两国需要重建共识。   傅莹说,最近在南海出现的紧张局势集中地反映了当前面临的风险。中国学者们尤其关注美国公开介入争议问题的动向,认为美国是在播撒“自我实现预言”的种子。她指出,美国媒体和智库很多关于南海的文章中的观点都缺乏事实基础,例如,认为是中国在挑起矛盾、扩大领土和权益索求,在欺负小国。一些文章甚至分不清西沙和南沙。   傅莹强调:中国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多少年来一以贯之,就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性和维护地区和平安宁的需要。中国人民无法忘怀屡遭外敌入侵、强权欺凌的屈辱经历,也正是基于此,中国人民和政府始终对涉及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抱有极强的敏感性,绝不会允许那样的事哪怕在局部重演,这是外界在看待和判断中国时必须了解和考虑的。   在中美媒体同步撰文   “美国是南海局势复杂化的主要肇因”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傅莹发表上述演讲当天,她与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的万余字联合署名文章《南海局势及南沙群岛争议: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在《中国新闻周刊》和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同步发表。   文章开篇就指出:近年南海问题渐成为关于中美关系的最重要话题,双方在外交和舆论场不断相互喊话,军事上也出现紧张气氛甚至摩擦。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似乎正在通过南海问题展现出来,彼此都开始从战略层面评估对方意图。   正文详细梳理了南海局势演进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重要事件,呈现出自二战胜利特别是冷战终结以来,南沙争议的发展脉络,详解了这一问题如何从“围绕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之争”泛化为“南海问题”乃至“地缘争夺”。   文中提出:美国作为一个南海域外大国,其加大介入和立场的调整变化是2009年以来南海局势复杂化的主要肇因。大家关心的是未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美方关注中国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新的行动,而中方对美方意图也产生深深的怀疑。围绕南海局势和南沙群岛的争议,存在矛盾激化甚至战略误判的风险。   文章强调:中国南海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一向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中美需要也应该能够在南海逐步走向合作。中国正在建设海洋强国,世界范围内的辽阔海洋对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合作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海洋视野注定要超越南海。外界用陆权思维和传统的海洋控制理念去揣度中国是没有道理的。   在英演讲   “中国绝不会允许再丢失哪怕是寸土”   7月6日,傅莹应邀在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失序与秩序再构建》为题发表演讲。她再度谈到南海问题:中国在南海的目标首先是维护主权权益。中国人民和政府始终对涉及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高度敏感,绝不会允许再丢失哪怕是寸土。   傅莹分析了中美对于南海问题的各自立场和主张:美国更多试图从地缘战略竞争的角度看待和处置与中国在南海的分歧,这与美国的战略文化和历史有关系。美国的霸权基于对海上要冲的控制,对其他国家的海上行为天生敏感,所以对中国在南海扩建岛礁如此紧张;而对中国而言,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围绕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海域的争议。中国民众坚信,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傅莹介绍了一些东南亚国家侵占南沙岛礁引发争议的历史经纬,她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和这些国家终于达成共识,主张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解决之前可以搁置争议,同时积极推动合作,促进了地区稳定和繁荣。但近年一些声索国的行为和美国的干预正在令形势发生变化。尤其美国不断派军舰军机靠近中国岛礁,构成严重安全威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美国正在支持一些国家损害中国利益。   在美公开发文   “仲裁解决不了中菲在南海的争议,只会刺激对立情绪”   近日,在所谓南海仲裁案公布结果的日子前。傅莹撰写的文章《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案说不》,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   文章开篇就辛辣指出,对于南海仲裁案,“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似乎知晓裁决结果将对中国不利,早早开始敦促中方接受裁决。但中国对仲裁案的立场十分明确,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中国反对南海仲裁案有充分的国际法理依据。中国这样做不仅是在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也是在捍卫国际海洋秩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文中详细解读了中国的主张,为什么说不?   为什么中国拒绝接受和参与仲裁程序?“因为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这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   为什么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庭即将作出的裁决?“仲裁庭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过度任性,明显违反国际法治基本准则,动摇中国和其他国家对《公约》的信心”。   傅莹在文中强调:仲裁解决不了中菲在南海的争议,只会刺激对立情绪,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南海问题的处理事关和平稳定,也事关公平正义。本地区的国家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基于规则的合作机制。国际社会应支持中国和其他南海沿岸国以和平方式管控和解决争议所做的努力,尊重中国以谈判解决分歧的选择,维护国际机制特别是《公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 校对:郭利琴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