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众所周知,“古今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就给我们讲卧冰求鲤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长辈。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孝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逐步的积累和沉淀中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无论是孝感动天的禹舜,还是亲尝汤药的刘恒;无论是百里负米的仲由,还是芦衣顺母的子骞,无不体现着敬老爱老的高尚品质,无不流传着感人至深的孝道佳话。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孝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老人的孝敬从解决基本的温饱层面向关注老人的精神领域转移,社会在关注老有所养的同时,更注重老有所乐的实现。对中国人来说,文化基因中“孝”早已根深蒂固:中年人务实,把孝敬当作一副润滑剂,维护家庭的和睦;青年人更注重用言语表达自己对老人的爱,用外显实现自己对老人的孝敬。对于孩童而言,孝顺实则是常常陪伴于长辈左右。 在我看来,孝是跟“顺”连在一起的,因为长辈和晚辈在生活方式、观念等方面肯定存在很多的差异,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家庭矛盾,这时候就要求晚辈顺从长辈,尽量使老年人顺心顺义,使他们安享晚年。亲情关怀则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快乐良方”。 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空巢关怀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但同样也折射出几许的无奈和遗憾,那就是“社区做得再好再体贴,也比不上自己儿女的一声问候”。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就很能反映老年人的心声。年迈的母亲做好了一大桌子菜,结果等来的是一个个子女不回家的电话,中央文明办的公益广告“百善孝为先”实则是向我们呼吁“常回家看看”,这是孝顺老人最直接的方式。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回到温暖的家中,看看爱你的父母让自己的父母感受到你浓浓的关爱,对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对于物质生活,老人其实没有多高的追求,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常跟自己聊聊天,哪怕陪自己坐一会,他们也都很满足。老人们最大的愿望和要求,不是子女每月能给自己多少生活费,而是能经常给自己“捶捶后背揉揉肩”。 “孝”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让父母的付出得到自己的回报,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小小的祝福,父母也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爱,“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尽孝! 对于孝,也许还有很多其他更好的实现方式,但在我看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常回家看看,陪陪他们才是最贴心的方式,百善孝为先。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