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抗联是抗日战场上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恶劣的抗战部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是抗日战争的首义者,拉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一代代的煤城儿女发扬光大。   一、弘扬东北抗联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   1938年后,日寇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讨伐”,抗联将士遭受严重挫折,进入极端艰苦时期。但抗联将士们并没有被敌人的凶恶气焰和恶劣的环境所吓倒,仍顽强地分散游击,与敌人苦斗周旋,消灭了大批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抗战史上最艰苦的斗争,也是最惨烈悲壮的斗争。它在长期的艰苦抗战中,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满腔爱国热情,它所表现出来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将永放光芒。当前我市面临转型难题,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依然很大,这一时期更要发挥出一种精神,坚定发展信心,迎接挑战。抗日斗争环境的极端艰苦是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难度加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迎接挑战,勇于担当,敢打硬仗。打硬仗就是不能取巧、不能耍滑,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实打实地触碰矛盾、解决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推动发展。   二、弘扬东北抗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1931年11月4日凌晨,日军向江桥、大兴等地发起猛烈进攻。东北军将领马占山在黑龙江江桥率部队奋起反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东北人从来都是彪悍有血性的,不畏惧死亡。当民族危亡关头,活跃在东北的各路抗日队伍联合起来组成了东北抗联。东北抗日联军给中华民族注入前所未有的精神气概。我省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具体体现是思想保守、僵化,对新事物不敢于尝试。要弘扬抗联的亮剑精神,要有战斗意志,不能“打蔫”。面对发展上遇到的新困难要勇于闯,勇于试。面对我市转型发展问题,思想上还存在不愿转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上不够解放的问题。我们已没有退路,不转型死路,慢转型死路。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破釜沉舟精神和战斗意志,才能打赢这场关系到九十万七台河人生死存亡的转型之战。   三、弘扬东北抗联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身边的人除去牺牲,就是叛变。当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赵廷喜向日本人告发前,在山上看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对杨靖宇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哪里知道,岂止不杀,如果投降,日本人打算让杨靖宇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其影响制服东北抗联。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真是震人心魄。冰天雪地之中,四面合围之下,共产党人杨靖宇用整个生命,大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今天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是因为有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当前奉献精神要求对本岗位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有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决心。敬业是奉献的基础,勤业是奉献的根本,奉献要从天天发生的看似平凡的琐细的工作做起。   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抗日联军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指挥员大批牺牲,部队与部队间、部队与地方组织和群众的联系基本断绝,粮食服装没有补给来源,战士们经常露宿山林荒野,顶风冒雨,爬冰卧雪。冬季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行走在雪深没膝的山林中。昼夜坐卧于深雪之中,天寒地冻,冷彻筋骨,时常因穿不上冬装而被冻得断指裂肤;夏季在人烟罕至的丛林沼泽之中穿行,栖居在潮湿的土地上。忍受着雨淋日晒,蚊虫咬噬。有时战士们数日吃不到粮食,只好以野菜、野果、草根、树皮充饥,喝雪水解渴,经常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苦斗。其处境之惨、生活之苦、战斗之残酷,即使是身临其境者也难以描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一种“钙”,它左右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动。   五、弘扬东北抗联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没有群众的抗联是无水之鱼,抗联的发展壮大,与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密不可分,他们不但是抗联的重要兵源,而且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提供粮食、传递情报、救护伤员。为了割断抗联部队与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敌人在加强军事“讨伐”的同时,极力推行“集团部落”政策,并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封锁措施。1937年末至1940年,日本关东军的“讨伐”和“肃正”变本加厉,致使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半战死,部队人数也由最多时的3万余人锐减至不足2000人,彻底割裂了抗联部队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切断了抗联部队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加之其所处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抗联的斗争异常艰苦。但抗联将士面对如此空前的挫折,并没有丧失斗志,没有放弃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依然奋起反抗,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锻造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在推动七台河转型发展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地依靠广大群众,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立足点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办利民之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使最广大人民成为改革和发展的受益者,深切地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人的价值。广大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要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今天我们重温东北抗联历史和弘扬抗联精神,把我们重新带到那令人难忘的血雨腥风的悲壮场景和困难岁月。那场战争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悲剧;那场战争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为反侵略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人类正义事业的钢铁卫士。那场战争的结果是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最后胜利。那场战争使人类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和空前的,那场战争中体现出来的人类正义和民族气节的精神是伟大的和神圣的。   黑土地孕育出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精神,是新形势下打造七台河“四个发展”的精神源泉和根本保证,是继续展示七台河人励精图治、开创未来的精神体现。把继承和弘扬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精神作为七台河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只有继承和弘扬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精神,才能提高人的素质,凝聚力量,提振精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七台河的伟大实践上来,促进七台河市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