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原創更深的粽2021-01-01 00:29:33

誰也沒想到,2020年的最後一天,會有這樣驚天的王炸。

 

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雖然之前,百名編劇聯名的聲明讓大家覺得似乎會有些事情發生。但是今天的這兩個“瓜”,卻確實大的可以。如果要說瓜熟蒂落的話,那可是熟了好多年。沒想到在今天掉了下來。

 

 

 

現在來看,當事人普遍已經接受了道歉的內容,我們吃瓜群眾也可以暫時放下這事,安心吃下一個瓜了。

 

 

 

不過,我還是想說說這次事件背後的一些意義。

 

 

 

從我來說,我覺得我們需要從郭敬明和於正這兩件事中吸取的一個重要意義是:跨年齡體驗的時代,可能要過去了。

 

 

 

何為“跨年齡體驗”?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年齡段獲得另一個年齡段的體驗。這包括兩種,一是向上跨越(年輕體驗年長),二是向下跨越(年長體驗年輕)。

 

 

 

對於年輕人來說,體驗比自己年齡大的階段是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任務,因為一般來說,年輕的事情年長的都經歷過,但年輕的時候去體驗年長的事情,總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

 

 

 

而在一個商業文化佔據主流的環境中,“跨年齡體驗”卻是受眾最歡迎、最能引發消費狂熱的東西了。

 

 

 

為什麼呢?因為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環境中,一切都可以買到,唯獨時間是無法買到的。

 

 

 

這就造成了,所有需要跨越時間的東西,都是最昂貴的,年輕人想要擁有年長者的經驗和閱歷,年長者想要回到年輕人的單純和活力,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舉個例子,郭敬明當年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圈裏圈外》,而莊羽雖然只比郭敬明大了三歲多,但《圈裏圈外》跟《夢》完全不是一個階段的東西。《圈》是成熟的社會小說,而《夢》還屬於“校園文學”的範疇,而莊的京味文學味道也是郭努力模仿卻無法企及的。因此,郭的《夢》從創作上,就是一個“跨年齡體驗”的失敗例子。

 

 

 

但是這仍然對年輕人有足夠的吸引力。正如有人說,《小時代》系列所傳播的正是三四線城市以下年輕學生們對於一線城市奢華生活的想像。這裏我們先遮罩“三四線”這個可能引發爭議和不快的定語,進而我們能發現,《小時代》系列雖然似乎是滿足平民階層對所謂“精英階層”的想像,但背後依然擺脫不了“跨年齡體驗”的邏輯。因為跨階級隨著時間的發展,終歸是有可能的,但《小時代》等作品提供的卻是在較小的年齡層次對職場和商業、市場社會的想像,這背後吸引人的還是“跨年齡體驗”。

 

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進而,我們可以對其他的文化產品有進一步的認識。比如華羅庚對“武俠小說”有一個評價叫“成年人的童話”,一語中的。“成年人的童話”其實背後就是“跨年齡體驗”,因為武俠世界的規則是簡單的,誰的武功高誰說了算,對於複雜的成年人社會來說,小說中的江湖再血雨腥風,背後都能統一到一個規則上,而對多重博弈的社會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其實對於以瓊瑤為代表的“言情小說”也是如此,言情小說中“愛情”大過天,其實就是“個人體驗大過天”,而對於成年人來說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言情小說最吸引的也是那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以及“不想長大”的癡男怨女們。

 

 

 

不要以為我在給郭敬明或者於正“洗白”。舉個例子,瓊瑤被抄襲的“梅花烙”,在現在的“三觀黨”看來,就是一個“小三扶正”的故事。當年我們年輕時看梅花烙中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哭的死去活來,而如今呢?我曾看到有的女觀眾評論說:以前看劇時覺得公主真是十惡不赦的壞女人,現在看來其實公主才是真的三觀正啊!又有女觀眾評價說:你才覺得啊,我當年就喜歡公屈臣氏藥局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正品 日本藤素哪裡買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進口 日本2H2D 美國maxman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春藥 媚藥

德國必邦 德國必邦正品 德國必邦副作用 德國必邦持久 美國黑金 美國黑金正品 美國黑金屈臣氏 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金標 日本藤素陰莖增大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哪裡買

https://jpwatsons.com/

主,從來不喜歡女主!

 

郭敬明、於正道歉背後,隱藏了什麼?

你看,即便一部電視劇,在不同的年齡段也可能有不同的觀感,從這個角度來說,“跨年齡體驗”的商業性質暴露無遺,而這種體驗的質地也可能是廉價的。

 

 

 

向年輕人販賣夢想,向成年人販賣童話,向中產階級販賣焦慮,向下層人民販賣雞湯。這就是主流商業文化所能提供的最“大路”的產品。但這些東西雖然“好吃”,卻缺乏營養。

 

 

 

就像小孩子的胃難以吸收成年人的飲食一樣,不同的年齡段需要不同的“食品”和營養,“跨年齡體驗”只能作為一種“體驗”,本質是虛幻的。而成年人的“回到青春”更是只能停留在緬懷的階段。

 

 

 

但這些年來,似乎“跨年齡體驗”成為了絕對的“主流”,不按自己的年齡層次選擇對應的文化產品,或者大家都一窩蜂地去體驗同一種產品(通常都是“幼化”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牽涉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這也是中國的文化背景的特殊之處。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看到美國的校園青春電影的時候,乃至香港周星馳的電影,總覺得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原因是那種汪洋恣肆、奔騰洶湧的情感和荷爾蒙氣息,是我們在內地的影視文化中很難找到的。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