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怎么看待中夹杂“不安”

习主席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英关系进入更具战略性、更健康和更可持续阶段的重要标志。此访将在近年来中英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在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等合作领域确立目标、制订规划并提升品质,共同开启中英合作的“黄金时代”。

同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英的迅速接近自然吸引了舆论的围观,围观者众且众说纷纭。除去赞许和期待外,这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不安”的论调,譬如,某些 西方媒体无视双方接近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将英国对习主席访问给予的高规格接待解读为向中国“叩头”、而且是“全方位的史无前例的叩头”,渲染“西方向东方 臣服”的“屈辱感”;还有罔顾全球化为双边经贸合作带来的巨大机遇,刻意夸大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差异;更有替英国为“迎合”中国将“开罪”美国而捏 把汗、苦劝卡梅伦首相“回头是岸”的“好心人”。还有更为具体的“担忧”,认为英国对中国的“全领域开放”“过了头”,非但不能从中国那里拿到“对等”的 待遇,还有对中国政府借参与英国核电、高铁等项目“控制英国核心资源并威胁英国国家安全”的隐忧,当然更不用提在西藏、人权等方面的陈词滥调了。

在这些“不安”声音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围观者心态。将中国和东方社会固化为“专制集权”的政治形象、以“叩头”之说来比喻其相对于西方 式民主的落后,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心态和视角。奇怪的是,当中国人已经告别封建时代上百年、已不知“叩头”为何物时,西方某些人仍然纠结于此,走不 出历史的怪圈和狭隘的心态。顽固的“大西洋主义者”自然要依据所谓“价值观原则”,希望英国继续做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兄弟,共同维护西方世界在国际格局 中的优越地位。而那些对于中英合作项目的担忧,既有对中国的不了解,也有上述心态作祟的原因。

中英接近势必会对地区和国际格局产生“溢出”效应,出现上述言论不足为奇,当此国际格局变化之时,吐故纳新、从善如流者有之,抱残守 缺、不明大势者也不少。从好处来看,它会帮助我们对中英合作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内外压力看得更清楚。中英合作不是一场要做给某些国家或某些人看的“秀”,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推动合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势必带动其他西方国家借鉴中英合作的经验,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只要中英之间的密切合作基础坚实、目 标明确,就能用实际行动和成果来回应各种“不安”,并且伴随着各种“不安”而顽强成长。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