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旺報評論:兩岸關係並非死路一條,小三通重塑兩岸建設性關係

 

台灣旺報評論:兩岸關係並非死路一條,小三通重塑兩岸建設性關係

2020年前11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144.6億元(新台幣,下同),年增達14%,同期台資赴大陸投資金額同比增50.43%,兩岸經貿關係看似更緊密,但不能忽略其中有陸美科技戰大陸搶購晶片的因素。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台商在大陸盈利減少、持續撤資,斷言"兩岸一起繁榮的時代已逝"。這篇報導訪問的台商偏重中小型台商,結論難免有以偏概全之處,但反映出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外界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前景普遍沒有信心。


拜登會與大陸尋求疫後合作


缺乏信心的原因,主要源於三個面向:一是民進黨執政後,兩岸經貿合作議程停滯不前,過去馬當局時期由官方牽頭推動的產業搭橋等計劃中斷,兩岸經貿合作的政治風險增加。二是陸美競爭主導的關係模式確立,不會因特朗普下台而出現根本扭轉,美國對大陸高科技的封鎖限制也衝擊兩岸經貿格局。三是確有不少台商沒跟上大陸轉型步伐,成為"騰籠換鳥"和"環保攻堅戰"的淘汰者或犧牲品。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 必利勁 印度壯陽藥 春藥


隨著內外情勢的最新變化,上述焦慮或有所緩解。首先,拜登政府以內部問題為優先,無暇與大陸爭霸,反而會與北京尋求疫後全球化的合作之道,也不會動輒採取"特朗普主義"式的經濟打壓。至少在短期內,台灣在陸美之間"選邊站"的顧慮得以減輕,兩岸經貿的政治風險也會隨之降低。


其次,透過近期舉行的"高級幹部研討班",大陸"三新"路線呼之欲出,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大陸已經為今後30年定調:一方面在全力衝刺"高精尖"自主科技創新水平的同時,鞏固世界上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另一方面格外重視"內循環",徹底激發大陸十幾億人內需市場的潛能。這對台灣而言是重大利多,蓋因從事傳統製造業的台企,在講求全門類工業體系的大陸仍可謀得一席之地,而在生技、半導體、精密工業等領域握有核心技術優勢的台企,依舊能在大陸維持強勁的競爭力。


站在30年"新發展階段"重新審視兩岸關係,意味著大陸對台政策已經從"打"、"談"進入到"融"的新階段。此舉給了美方足夠的迴旋空間,以調整特朗普、蓬佩奧時期"用力過猛"的對台政策。因此,在這個關鍵時間點,台灣有必要敏銳捕捉外部情勢的變化,認真思考一個面向未來30年的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只剩死路一條嗎?


受制於選舉政治,加上台灣夾處陸美兩強之間,很難從30年的歷史縱深規劃兩岸關係。歷史曾經給予李登輝當局以"國統綱領"指導兩岸關係的良機。然而,當蔡當局"借力使力",利用陸美衝突幾乎讓兩岸合作機制癱瘓,過去30年來兩岸以政治協商終止敵對狀態、以和平協議開啟統一進程的希望,看似破滅殆盡。


這意味著兩岸關係只剩死路一條嗎?非也。以"國統綱領"為代表的"自上而下"兩岸路線圖的受挫,非但不會否定過去30年兩岸關係的探索,反而開啟了兩岸經濟社會"自下而上"逐漸融一的新路徑。去年底,大陸高調紀念崑山與台灣融合發展30年,宣布將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面積擴大至崑山全域。同時,大陸《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寫入"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崑山和福建恰好是兩岸30年和平發展成果的縮影,是否可以作為未來30年兩岸"自下而上"融一的試驗田?值得兩岸政府和業界深入思考。


例如,謝長廷曾嘗試以"一國兩市"解套高雄與廈門的城市交流,而金門與廈門更可以詮釋為"一省兩門",如果兩岸以此為基礎建立對話機制,雙方戴上"金廈合作"的白手套,盡快就恢復小三通等迫切議題進行溝通,許多政治分歧不就可以求同存異、迎刃而解了嗎?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