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双十一不能证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3日文章,原题:光棍节不能证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 消费者能不能成功加把劲,弥补中国经济其它方面的疲软?支持这个命题的人提到了最近的两个数据。 尽管中国近来形势不好,但10月份的零售额增长快速,自2000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光棍节”为阿里巴巴(Alibaba)产生了创纪录的143亿美元的销售额。然而,这个主张有几个问题。 一天的促销活动鼓励消费者提前购买,并不是整个零售行业健康状况的衡量指标,尤其鉴于在线交易仅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的官方零售数据对于消费者支出是一个非正统的衡量指标,因为它们包括政府采购。 其它一些消费者支出指标可谓更准确,而它们都指向消费者部门更慢(而不是更快)的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服务部门“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 每个月都会调查1000名中国消费者。10月份,受访者在自由支配支出上的反应是自2011年7月开始调查以来最负面的。 同样,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利用它从银行卡采集的数据产生了专有的消费者支出衡量指标。9月的餐厅和餐饮消费指数跌至2011年4月以来的最低位。10月的数据也仍低于趋势线。 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行业(批发、零售、酒店和餐饮业)的增加值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降至6.7%,低于2014年的10.4%,而且是有记录以来最疲软的增速之一。 批发、零售、酒店和餐饮业今年前9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跌至史上最低水平。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所占比率也许正达到创纪录水平,但这仅仅是因为金融服务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前三个季度占到GDP增长的18%。 若去除金融业,第三产业在GDP增长中的占比今年几乎没有变化,这引发一个事实:第三产业迄今几乎没有起到弥补第二产业放缓的作用。 这一切并不说明消费者支出的绝对值在下降;只是增长在放缓。然而,增长放缓(即使是从一个较高的基数)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中国消费者并未幸免于整体经济的放缓。 这打击了这样一种想法,即中国的消费者支出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整体经济放缓,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对抗的力量。 在现实中,中国的消费者支出仍严重依赖于其它经济部门的表现。今年前三个季度零售增长最快的几个地区,也正是工业部门表现保持最好的几个地区。 因此,有关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痛苦但终获成功的再平衡过程,其间工业和投资放慢、但消费者支出加速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传统的增长驱动因素继续放缓,消费者的回应将是消费支出增长的进一步放缓而非加快。 从迄今的压倒性证据来看,中国经济放缓正在阻碍(而不是促进)向消费经济的转型。 因此,投资者应该明白的是,就眼下而言,消费者部门的健康有赖于北京方面能不能启动旧的增长动力,如重工业和建筑业。如果消费者支出增长加快了,那将是整体经济平稳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 中国消费者的崛起仍是一个诱人的投资主题,但它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作者: 拉斐尔•哈尔平)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