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暴發疫情期間共查辦涉及疫情防控案件1048件 處罰近600萬元 中國新聞網 03-11 01:3

絕壁上的懸棺:古老部族的神秘葬俗

中工網2021-03-09 09:52:17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文向宇/圖

僰(bó)人懸棺,宋至明朝的古代崖葬墓群,1988年成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宜賓珙縣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目前,珙縣境內共保存有懸棺295具,它們置於距離地面十幾米甚至100多米的懸崖絕壁上。因其棺木主人族屬存疑、葬俗奇特等原因,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86年前,美國考古學者葛維漢歷經艱辛,抵達了川南宜賓珙縣的一處懸崖旁。在此之前,葛維漢聽說珙縣有一種非常奇特的葬俗——將棺材置放於高達數十米甚至百米的懸崖絕壁之上。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當他抬頭仰望,看到斧砍刀削般的絕壁之上,黑漆漆的棺木層層疊疊,仍然震撼不已。

這就是僰人懸棺。葛維漢同年發表的文章,則讓這一匪夷所思的葬俗首次為世人所知。

86年後,歷經風吹雨打的僰人懸棺,仍然擱置於絕壁之上。但是它們的主人是誰?為何要在死後葬於絕壁之上?人們又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木放上去的?史料缺少記載,諸多秘密至今未解。

2021年初,記者前往宜賓珙縣——全國懸棺葬分佈最密集、最典型,特徵也最明顯的地方,探尋這一神秘又奇特的葬俗。

絕壁上的天然懸棺博物館

宜賓到珙縣洛表鎮,距離120多公里。然而山路崎嶇,車行4個多小時才到達。這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溝壑狹長,兩側奇峰挺拔。行至一處絕壁下方時,一同前往的宜賓市博物院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朝衛一句“到了”,叫停了車輛。

下車。公路右側是一片平坦的農田,當地百姓的兩層樓房錯落有致,一派靜謐的四川田園景致。順著王朝衛手指的方向,大家茫然抬頭,幾乎呈90度直立的山崖上,十餘具棺木突兀地闖入眼簾。它們距離地面約20多米,堅硬的岩壁上,楔入了一根根木樁。黑漆漆的棺木,便置放在木樁之上。歲月更迭,日曬雨淋,棺木早已蒙上塵埃,顏色破敗,但懸棺宛如“長”在絕壁之上,仍然給人無比震撼的視覺衝擊。

這裏是珙縣洛表鎮麻塘壩棺材鋪景點,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之一。在中國,懸棺這種葬俗在福建、廣西、江西、雲南、貴州等地都有發現,但以四川珙縣數量最多、分佈最為集中、保存最完好。在珙縣,它們又主要分佈在麻塘壩。在長約5000米,寬約三五百米的平壩兩側,22座山崖連綿起伏,懸棺就分佈在絕壁之上。

它們並非只有木樁置棺這一種擱置方式。從棺材鋪一路向前,白馬洞、獅子岩、九盞燈、老鷹岩等地,不斷出現的懸棺有的存放於岩壁天然形成的岩墩上,有的則擱置於岩壁間的天然洞穴或裂縫。棺木多為整木,距離地面少則10多米,在最高的老鷹岩,棺木距地竟達到110米左右。

沉重的棺木“飛”上絕壁,已經十分神奇。然而岩壁之上,還隨處可見密如蜂眼的樁孔以及紅色的彩繪岩畫。長焦鏡頭中,岩畫色澤依然鮮豔,它們有芒紋、圓球等幾何圖案,也有人物、武器、動物等圖案,以及舞蹈、騎射等場面,為懸棺平添了幾多古樸氣息。

王朝衛介紹,自1935年葛維漢以《川南的“白人墳”》為題介紹了懸棺之後,這種神奇葬俗便開始受到學術界關注。1945年,內遷李莊的中央研究院以民族學研究大家芮逸夫和石鐘健為首,曾對珙縣懸棺進行考古調查,清理了6具懸棺,並首次以“懸棺葬”為其命名。1974年和198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對懸棺進行過考古發掘和研究。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考古人員調查發現,珙縣麻塘壩懸棺數量228具,這裏也因此成為中國天然的懸棺博物館。

懸棺主人族屬至今為謎

究竟是什麼族群,會使用這種奇特的葬俗呢?置於絕壁之上的懸棺,又在此存在了多少年?80多年來,學術界對此進行了大量考證,卻至今莫衷一是。

宜賓僰文化研究專家黃華良介紹,對於懸棺的主人,至今仍有僰人、古越人、僚人等不同的說法。

在中央研究院調查珙縣懸棺之後,懸棺主人也成為學者們最想揭開的秘密。幾十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清朝乾隆年間的《珙縣誌》對當地懸棺有這樣的記載:“昔僰蠻酋長與岩端鑿石椓釘,置棺其上,岩高百仞,下臨符江。”僰人,的確是川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2000多年前的《呂氏春秋》中就曾見僰人一詞。學者們結合歷史文獻和地方誌進行研究,認為珙縣懸棺的主人應該就是宜賓土著居民——僰人。這便是目前懸棺主人最主流的說法:僰人說。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將珙縣懸棺定名為“僰人懸棺”,1988年國務院也以“僰人懸棺”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次考古以及幾年前四川大學進行的體質人類學測定,判定珙縣懸棺的年代上至宋代,下至明代。

然而,最早研究懸棺的石鐘健和芮逸夫卻還有不同看法。

石鐘健發現,國內最早的懸棺,並不在四川,而是在遙遠的福建武夷山。大約在3800年前,這裏是越族生存繁衍的區域。由於越族部落眾多,也有“百越”之稱。2005年,復旦大學經過DNA檢測,進一步佐證了武夷山懸棺主人為古百越人的說法。數千年來,百越人在擠壓之下開始了漫長的遷徙,武夷山懸棺距今3800年左右,江西龍虎山懸棺的時間則在距今2600多年,重慶巫山絕壁上的懸棺距今1600年左右。相比之下,宜賓懸棺年代最晚。石鐘健認為,珙縣懸棺主人應該是從福建歷經數千年遷到宜賓的百越人。

和石鐘健一同考察懸棺的芮逸夫則認為,懸棺的主人應該是僚人。芮逸夫認為,史料記載明朝時期居住在川南的少數民族是都掌人,這是古代僚人的一支。而都掌人在明朝萬歷年間被朝廷派出的14萬大軍剿滅之後,川南從此再無懸棺葬。

時至今日,懸棺族屬仍未確定,但以主流提法統稱“僰人”。

他們怎樣將棺木放置懸崖

古人為何要在懸崖絕壁上置棺?他們又是如何將棺木放到絕壁之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人員對懸棺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為了在數十米高的崖壁開展工作,他們用楠竹搭起層層腳手架。古人放置懸棺,就是使用的這種方法嗎?王朝衛介紹,這種方法幾乎沒有可能,“因為搭腳手架,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對要及時下葬的逝者而言,這種方式顯然過於緩慢。

研究人員發現,珙縣懸棺大多離地面甚遠,相反離峰頂更近。那麼,難道他們是從山頂放下繩索,將棺木吊到絕壁之上?在近幾十年的考古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懸棺所處的絕壁雖然陡峭,但是山的另一面山勢相對平緩,可以供人攀爬而上。他們猜測,古人在放置懸棺前,應該從峰頂將工人垂下,在絕壁上楔入木樁。此後,再將棺木以同樣方法垂下,置於木樁之上或者天然的洞隙之中。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種方法並不適於另一種置棺:有的棺木上方,岩壁突出數米,動輒四五百斤的棺木,顯然無法像蕩秋千一樣蕩到幾米深的岩壁上。

此時,九盞燈等地密如蜂窩的孔洞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這些孔洞從接近地面處到峰頂處到處都是,有的孔洞內還留有木棒,與放棺的木樁有明顯區別,更像棧梯。會不會是古人借這些木樁搭起棧道,從棧道將棺木抬上懸崖,最後再拆掉棧道,以免棺木被人盜擾?這種方式得到不少專家認可。然而,並非每一處懸棺絕壁上都有空的孔洞,那它們又是如何放置上去的呢?

王朝衛認為,懸棺放置很可能並不只有一種方式。“古人或許根據地貌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打孔鋪棧道,有的則可能從峰頂用繩索下垂。”2002年,僰人懸棺進行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次維修,也正是在這次維修中,在岩壁上發現了不管哪種方法,升置沉重的棺木都是巨大難題,也恰恰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神秘部族消失在歷史舞臺

只是,古人為何一定要耗費巨大精力,把棺木放在如此險要之所?

從歷史記載來看,這應當是一種追求吉利的風俗。在元代學者李京撰寫的《雲南志略》中曾這樣寫道:“行懸棺葬者,掛得愈高愈吉,以先墜者為吉。”與雲南相鄰的珙縣懸棺同樣置於高處,應該就是同樣的寓意。

那麼,明代以後,珙縣再無懸棺,曾經的懸棺主人到哪里去了?還是另有原因促使他們的後代放棄了這種葬俗?這不能不提到明朝萬曆元年(西元1573年)的一次明軍平叛。

在明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一直實行土司制度,即由少數民族部落首領對當地進行管理。但因為交通等各種原因,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並不十分穩固。彼時,尚武的都掌人不時會侵擾朝廷流官管理的地方,明軍雖然多次鎮壓,均無效果。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正品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進口   日本藤 素 價錢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哪里買

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ptt

日本藤素副作用   日本藤素吃法

日本藤素官網總代理   日本藤素香港屈臣氏

日本藤素臺灣官網入口

 

 

到了張居正時代,他下定決心解決這一問題。西元1573年,他派四川都禦史曾省吾調集14萬大軍開赴川南,並制定了鐵血政策:“乘勢運謀,奮勇進剿,務掃除盡絕。”此次出兵,總兵劉顯採用首先殲滅小山小寨的辦法,迫使僰人集中到以淩霄城、石堡寨為主的較大山寨,特別是集中到僰人最大王城九絲山寨,最終各個擊破。為了避禍,倖存的都掌人紛紛遷徙他鄉,隱姓埋名,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黃華良曾多次造訪九絲城,明軍佔領此處後曾付之一炬。當地農民介紹,他們在耕作時,還能偶爾從泥土中翻出燒焦碳化後的穀物。

時光飛逝,當年倖存的都掌人,也早已在明朝隨後實施的改土歸流政治中,與當地其他民族進行了大融合。唯有絕壁之上的懸棺,成為他們最後的神秘背影。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