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来自于”增强发展自信心

  无论是回望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还是审视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我们都能找到中国发展的信心之源和内在逻辑。

 

  有人说,现实的选择是“未来对当前投下的影子”,足见“未来预期”的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预期经济”,培养正向预期、树立坚定信心,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速“破7”以及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能不能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国内外依然有不少疑虑。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回应了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关切:“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两个来自于”,既是解开中国经济谜团的“金钥匙”,也是把握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回首30多年改革历程,正是改革的不断推进,引领中国经济在不同阶段履险如夷。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正是源于改革释放的强大动力,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正是为了给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简政放权、价格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在此基础上,结构性改革蓄势待发,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这正是树立正向预期的牢固基石。

 

  审视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过程,正是建立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让“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故事”的核心要素。有这样两个细节意味深长:中国的UC浏览器已占据印度移动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就在今年,中国企业在德国收购案个数创历史新高。这都说明,中国企业正在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也更注重分享全球化的红利。从国家层面看,倡议推进“一带一路”、成立丝路基金、倡议建立亚投行,开放的层次与力度前所未有;创新自贸区,推行负面清单,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制度正在积极构建。就连国外观察家也认为,这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契机”。

 

  事实上,通过改革除障松绑、激发活力,通过开放联通全球、分享红利,正在培育出中国经济强劲的内生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淘宝“双11”一天成交额就达912亿元,反映着“互联网+”的强劲动力;世界机器人大会登陆北京,昭示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蓬勃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折射出需求市场的巨大潜力……日益生长的强劲动力和广袤市场,支撑着中国经济的信心,筑造着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探求中国经济的奥秘,没有人能忽视经济增长背后的制度优势。不仅有“无形之手”的导引,也有“有形之手”的调控;不仅注重“有效的市场”,而且强调“有为的政府”,中国政府的有效引导,为中国经济防范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使动力转换逐步加快。进入“十三五”,中国把“转型升级”作为五年规划的目标,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对中国完成转型升级的信心,正是根植于中国政府驾驭中国经济航船的娴熟能力,根植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

 

  发展不是为了赢得一时的速度、迎合一时的掌声,而是为了行稳致远。“中国信心”同样源自于这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魄力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能力。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对中国充满信心,也就是对世界保持希望。这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的。”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