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院新增选院士131名 最年轻院士仅43岁

昨天,中科院新当选的女院士合影留念。今年共有9名女性入选,数量和比例均为20世纪90年代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新华社发 昨天,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两院”)先后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新增选院士70名和61名。这是自去年院士制度改革以来,“两院”首次按照新章程和细则增选院士。京华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选院士超过八成年龄在60岁以下,其中年纪最小者仅43岁。在昨天公布的名单中,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彭永臻被增选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他也是北京市属高校中此次唯一获选的院士代表。 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两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院士增选。昨天上午,中国工程院率先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工程院院士群体再添70名“新人”,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根据统计,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 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人,占2.9%。 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 根据统计,从年龄结构看,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3.9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年龄最小,为43岁;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年龄最大,为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88.5%。 从性别比例看,新当选院士中有9名女性,数量和比例均为上世纪90年代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专家顾瑛、45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黄如等。 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同时,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总数将达到777名。 中国工程院表示,增选后,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 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此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还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加拿大籍和奥地利籍各1名。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49名。 昨天下午,12位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时公布,他们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6人,英国2人,德国、芬兰、瑞典、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罗伯特・格拉布斯和保罗・纳斯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后,中国工程院在官方网站特别刊发了“两封信”,分别是“中国工程院致2015年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和“中国工程院致2015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 在致2015年新当选院士信的内容中,中国工程院提醒新当选院士,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同时,要拒绝商业性广告,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此外,中国工程院对新院士表示,要谦逊地评价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宜过多的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媒体对本人成果的“炒作”,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 社会各界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个学术称号和荣誉,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安排行政职务。 本次新增选的131名两院院士是自去年院士制度改革以来,“两院”首次按照新章程和细则增选院士。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经过12次院士选举,院士增选制度在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在本次院士增选中,中国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改革候选人提名途径,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调整了候选人年龄、身份等规定;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中国科学院也表示,按照新的规则,院士遴选渠道较过去“收紧”,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减少了非学术因素干扰;“谢绝”处级以上官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了全体院士投票“终选”机制,考察候选人在更广学术范围内的认可度。 今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新院士,为来自江苏淮安的邵峰博士,今年43岁的他,现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资深研究员,科研副所长。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2003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据公开报道显示,在海外求学时,年仅20多岁的邵峰研究发现和定义了一个具有新型巯基蛋白酶活性的致病菌毒力蛋白家族,从而揭示了一大类致病菌效应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005年,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人才,邵峰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引进回国,担任课题组长和博士生导师。邵峰带领他的实验室团队在对包括痢疾杆菌在内的多种重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感染机制以及巨噬细胞抗细菌天然免疫防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 昨天,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彭永臻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今年唯一入选的院士代表。至此,北工大拥有的两院院士数量已达到8人。 2000年,彭永臻从哈工大调入北京工业大学,此后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针对北京市水环境的特点,他把污水生物处理及其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污水脱氮除磷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作为了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 2002年,在彭永臻提议和协调下,他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水利与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共同努力获得了一项“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之后,他又主动与北京建工集团合作,争取到另外一项“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城市污水处理SBR法设备成套化与控制系统”。这两个项目是迄今为止市属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环保领域首次获得的国家“863计划”项目。 彭永臻的攻关小组,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亟待解决的瓶颈因素,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分别在太湖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等建立了15个有影响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示范工程。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