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四问熔断机制:证监会领导是外行吗?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A股市场成为全球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2016年的前4个交易日中,A股因触发熔断而两度提前休市,周四全天仅交易14分钟。面对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在证监会的统一协调之下,三大交易所在1月7日深夜不得不宣布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A股熔断机制仅实施了4个交易日就告暂停,这无疑是令管理层尴尬的一件事。对于外界来说,无人能说清楚熔断机制将如何改进,何时才会恢复,也不知道未来会对A股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一切都是未知的。 老股民或许还记得,2013年8月16日A股市场爆发了“光大乌龙指事件”,成为管理层推出熔断机制的导火索。 这一天,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在进行ET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同年8月2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主持召开了一场针对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续处置及加强监管的讨论会议,上交所正式被要求开始研究“熔断机制”。 2013年11月28日,肖钢在“上证法治论坛”的演讲中首次公开提及熔断机制。他称:“比如熔断机制,当交易出现特别异常情况时,如2分钟内股票暴涨5%,就要暂停交易10分钟,有些交易需要取消,这在一些境外市场是普遍做法,但目前我国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遇到类似情况,证券交易所不能采取熔断或取消交易的措施,投资者跟你打官司、上访,交易所就很难讲清楚。”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A股市场将迎来熔断机制,然而此后再无下文。 直至2015年夏天爆发股灾之后,监管层才开始加快脚步推出熔断机制。2015年9月6日,证监会发布通报称,“下一步将弥补监管漏洞,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严格管理和限制程序化交易,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规范股票融资业务。”出人意料的是,上交所、深交所与中金所在次日即联合发布《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此举标志着熔断机制正式进入读秒阶段。 证监会推出熔断机制的初衷在于稳定股市,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A股大幅波动下的匆忙决策,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不过,有业内人士却对证监会大力推动的熔断机制提出了异议。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2014年接受新文化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目前实施指数熔断机制的条件不够成熟,市场对熔断机制的认识还不够,实施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既然A股已经有了涨跌停板限制的防火墙,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宜推熔断机制。平心而论,不宜对熔断机制抱太大期望。” 在熔断机制征求意见期间,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曾公开表示,熔断机制主要是防范特殊情况下市场的极端现象,这意味着,熔断机制在我国实行涨停板制度下作用不大。值得留意的是,一旦实施熔断机制,当日跌幅触发熔断阈值后,市场该如何演绎?业内仍存在较大争议,有待市场的实践。 虽然这些业内人士在熔断机制推出前就已经预料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但他们的意见并未被管理层采纳,熔断机制在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正是因为如此,证监会在1月7日晚做出的“(熔断机制)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地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的表述才在网络上受到大面积抨击,被认为是在为自己寻找借口。 在暂停实施前,熔断机制设置5%和7%两个阈值。其中,触发5%熔断阈值将暂停交易15分钟,如果在14时45分及之后触发5%的阈值则暂停交易至收市,当指数触发7%的熔断阈值则直接暂停交易至收市。 根据三家交易所在此前的表示 ,在保留10%涨跌幅限制的前提下,可选的指数熔断阈值有限,5%和7%两档阈值是三家交易所在对过去11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基础上提出的。其中,5%作为第一档阈值可以兼顾设置冷静期和保持正常交易的双重需要;触发7%的情况虽然较少,但属于需要防范的重大异常情况,应当一并考虑,以此阻断暴涨暴跌等极端异常行情的持续。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问题恰恰出在5%和7%两个熔断阈值上面。”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未来一段时间,证监会将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其中最有可能的完善手段是上调熔断阈值,将5%和7%两个熔断阈值调整为7%和10%,抑或是调整为5%和10%。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表示,如果要实施熔断机制,就应该首先取消涨跌停板,并恢复T+0交易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美国股市进行多级熔断。 宋清辉则认为,熔断机制是可以保留的,前提是要慢慢扩大涨跌停板的幅度限制,由上下浮动10%逐渐变为12%、14%、16%、18%乃至20%,熔断机制第一阈值则随着涨停幅度的扩大慢慢变为6%、7%、8%、9%和10%,第二阈值逐渐扩大为9%、11%、13%、15%和17%,这种方式能够让股市的波动范围增大,两个阈值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磁吸”效应会慢慢消失。当涨跌停板幅度达到20%之后,等到市场稳定,可以开始对蓝筹或上证50成分股进行T+0测试,待T+0落实、每日收盘时涨跌停个股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取消涨跌停板限制并引入个股熔断机制,整个市场的防火墙就交给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被紧急叫停,外界将此举视为救市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证监会依然遭受外界的质疑。 “有人说熔断机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停止,这种说法太可笑了。要知道,机制改革怎么可能会立马见效呢?更何况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前提。”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货界人士告诉新文化记者,熔断机制对市场产生的后果完全可以通过仿真交易进行测试,从现在的情况看,熔断机制在推出前很可能没有做过这样的测试,否则不应该对负面作用没有预案。 1月9日,前证监会副主席、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在第二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表演讲,针对近期股市发生的熔断问题接连发问:“去年6月份出现危机,为什么每次证监会在市场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现新的政策调整?你事先在哪?为什么没想到?”“既然在(实施)4天后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说明在去年紧急状态下我们出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或者说出现的一些政策条款是仓促的,是粗糙的。” “如果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李剑阁直言。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危机,就是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李剑阁称,证监会正在面临人才外流内耗,出现大规模离职潮,“外流的情况我觉得非常严重,前不久我到东南沿海某个省调研金融机构,发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人才条件,大大超过了证监会的素质。” “如果不是一流的人才,去监管一流的人才,这个市场能不能监管好?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李剑阁说,“因为我看到在这些金融机构里,有许多是我们的政府流失的官员,有许多是华尔街回流的精英人才,还有一些是在资本市场上从建立股票市场以来一直在里面摸爬滚打的本土专家,这些人的组合我看了后非常惊讶,感到我们监管机构的人才危机非常严峻。” 2015年夏股市大幅波动期间,证监会的救市举措给人“落后市场一拍”的感觉。更有甚者认为,证监会的一系列举措之所以不够给力,主要因为证监会的领导都来自银行系统,缺少证券行业的履历,所以在制定和出台政策时才会显得非常外行。这一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新文化记者对证监会现任领导的履历进行了梳理。目前证监会领导班子设主席1人、纪委书记1人、副主席3人和主席助理2人,简短履历如下: 证监会主席肖钢和纪委书记王会民,二人分别在2013年3月和2014年1月履新证监会,此前均没有过证券行业从业经验。 主席助理黄炜,自1998年9月担任证监会稽查部综合处处长,今年是其在证监会的第18个年头。 “虽然肖钢在担任证监会主席之前一直在银行系统工作,可能对证券业务不太了解,但是证监会做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出台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是他一个人拍板决定的。”宏皓表示,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不乏业内精英人士,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和方星海等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证监会领导不懂业务。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打脸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相关部门一定会反思。”宋清辉告诉新文化记者,现在的问题在于,相关部门在反思之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改正。 宋清辉说,其实证监会对股市结构的设计早在十数年前就埋下了隐患,证监会目前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熔断机制是否是暴跌元凶”这样的问题,而是研究自己未来在市场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从表面上看,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水土不服,实际上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过度行政管制和过度行政保护的必然结果。”董登新认为,虽然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A股的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以至于投资者对于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习以为常,这也是每当股市大跌时就会有人高呼“政府救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要想发展、成熟,就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中国股市在开年的第一周即震撼世界,下跌超过14%。尽管经历过2015年下半年的巨大调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这场劫波似乎更加浩大。 一项新的制度,从征求意见到颁布实施,不到半年时间,然后生效不到四天,就把整个市场搅得昏天黑地,最后不得不选择暂停。中国证监会的每一个决定或许都不容易,但对于广大股民来说,这种决定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 作为证监会的掌门人,今年58岁的肖钢成为股民在网上“讨伐”的对象。要求其“下课”的声音极其强烈,甚至有网友“曹山石”称,肖钢本人已经不再主持证监会的工作,这个消息在周末就会公布。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网友的推论,并且未经证实。 作为一个只有25年历史的股票市场,中国股市极其不成熟,散户和不专业投资者占据绝大多数,导致真正的价值投资在这里失去了价值。作为管理整个市场的舵手,证监会的主席历来成为大家讨论的对象。不过,根据网上的民意,大家对最近几任证监会领导都颇有微词。 网上流传一副对联,概括了最近三届证监会领导在任时的业绩:上联是“十年一觉上浮零”,下联是“一朝醒来哥输清”,横批是“熔断削光”。尽管有些恶作剧的嫌疑,却也说明了这十多年来,中国股民的艰辛。 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2013年3月接替上任仅506天的郭树清主政证监会,成为当时“一行三会”领导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位调任证监会主席,肖钢被认为是金融界的“少壮派”,外界对他也寄予了厚望。 后来很多人回忆,肖钢走马上任之际,正好赶上了新一代领导人大刀阔斧施展反腐与改革的新政之际,所以肖钢很快在业内树立了铁腕治市的形象。上任后不到两年,肖钢便成功砍下了三板斧:严惩欺诈上市,解开IPO魔咒,坚决推行沪港通。 在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巨大调整以来,至少在媒体眼里,肖钢依然是一位惜字如金、手段铁腕的证监会主席,很多美誉之词也用在了他的身上。但是,这一切都在2015年6月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中国股市从最高点5178暴跌至2850,创造了历史最大跌幅。每当这个时候,中国股民们总是喜欢把情绪撒到管理层上面,肖钢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在2015年年底,路透社就曾曝出,北京已经在考虑替换肖钢了。 一位被套牢的股民给肖钢的一封公开信里这样写道:在银行系统工作期间,您曾成就显著:执掌中国银行十年内,中国银行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但是再多夸赞也安抚不了我们饥肠辘辘的钱包。2016年,你能带领股市从危机中冲出来、让我们的钱包鼓起来吗? 新年之初,中国股市再次震撼世界,四个交易日内熔断四次,创造了奇观,然后又迅速暂停熔断制度,虽有勇于认错的态度,却让其他市场看了笑话。一个舶来品,再次搅动了刚刚企稳的中国股市。加上人民币贬值压力,全球经济低迷,让中国股市一片哀鸣。 在很多同行眼里,肖钢是一个认准了一件事便会坚持到底的人。尽管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上学时数学并不好,学金融并非他的本意。但是从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以来,他已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也算是较有资历的人了。 据媒体报道,肖钢很少公开露面,但在出席某些论坛和会议时,总会提起“风险防控”这个词。在他的眼里,当年提出的“熔断机制”一直没有从计划中抹去。 2016年的第一周,市场所有的关注点都在A股上,哪怕人民币不断暴跌,大众的焦点依然在股市上。股民们在哀叹口袋里的钱被熔断机制切掉了之后,苦中作乐之余,翻开了当年肖钢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的一段视频。在视频里,肖钢称自己这一辈子记做的唯一一件正确的事,就是娶对了老婆。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仿佛要一鼓作气将6124点的历史高点踩于脚下。但经历了2015年夏天的股灾之后,下半年的股票市场变得风声鹤唳,很多利用融资杠杆操作的股民被洗劫,即便是普通的中小投资者,也将上半年的盈利悉数回吐,账面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亏损或是盈利的大幅缩水。 2016年,A股市场出人意料地迎来了“开门黑”行情,这无疑为全年行情走势蒙上了阴影。 “如果有后悔药卖,我一定买。”1月6日,在与新文化记者聊起2015年的投资感悟时,长春股民司迪如是说。 18年投资经历,司迪却在2015年栽了大跟头。“我以长期持有价值股为主,这也算普通股民中的另类吧。”虽然2012年、2013年、2014年的行情都不是特别好,但司迪选取的价值股由于基本面非常好,每年都取得了20%的收益,这更加坚定了他持有价值股、长线投资的信心。 2015年初,他买入一只业绩每年保持20%以上增速的价值股。2015年上半年,这只股票一度为司迪带来超过90%的盈利,由于看好这只股票的发展前景,司迪没有选择获利了结。2015年6月15日,大盘见顶回落并拉开了一轮股灾的序幕。彼时,虽然个股跌幅都非常大,但司迪持有的价值股跌幅十分有限,这也进一步坚持了他持股的信心。然而,从2015年7月初开始,千股跌停的场景开始频繁上演。基于对市场和管理层的信心,即便是股票账户在不断地缩水,司迪仍然选择继续持有。 “从最高时盈利90%,一路压缩至20%,那种经历真是很折磨人。”司迪告诉新文化记者。2015年7月9日,在多部门联合救市的影响下,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大奇迹日走势,虽然司迪持有的股票最初时也跟风上涨,但接下来的行情却是以创业板股票、题材股为主,结果还是跑输了大盘。至2015年12月31日,司迪账面上的盈利已经低于10%。 2016年的前4个交易日,A股市场两次因为触发熔断而提前闭市,司迪所持有股票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跌,而且账面上还出现了10%以上的亏损。“辛苦了一整年,最终却是这样的结果,真的很难接受。”司迪说。 新浪财经日前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2015年,在经历了牛市和股灾的轮番洗礼之后,有四成股民亏损,一成股民持平,五成股民盈利。 “很多人都分析‘2016年将呈现慢牛走势’,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看,我真的没信心。我看市场并没有走出过去炒作绩差股、题材股的怪圈,投机炒作仍没得到有效遏制。”1月5日,长春股民王清毅告诉新文化记者。不少资深股民凭经验说,一年首个交易日的市场走势就是全年走势的缩影,那么1月4日出现大跌,是不是意味着全年走势也不容乐观呢? 新文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的前4个交易日中,A股市场有两个交易日因为触发熔断而提前闭市,这无疑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为数众多的投资者开始对大盘的后市走势、乃至全年走势产生悲观情绪,担心2016年的市场会以一根年度阴线报收。“人民币不断贬值,宏观经济也不理想,还有700家左右的新股在排队等待发行。与此同时,增量资金入市的步伐却非常缓慢,A股市场要想维持慢牛走势显然缺乏基础。”股民李艳丽表示,“2016年还是多看少动、见好就收比较好。” 对于投资者的担忧,国内著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开门红”或是“开门黑”并不能代表A股市场全年走势,这从以往的数据就能进行佐证。2013年的股市倒是出现了“开门红”,但全年却以下跌告收;2014年,股市开门三连黑,但全年上涨幅度超过50%;2015年股市“开门红”也带领2015年股市最终上涨了近10%,但发生在2015年的股灾却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大家没有必要过度看重新年的首个交易日究竟是‘开门红’还是‘开门黑’,其与年度行情之间并没有必要而直接的关系。”皮海洲说。 说一千道一万,广大中小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2016年的市场究竟是牛是熊,如何操作才能跑赢大盘,才能让自己的财富在股市中保值增值。在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2016年是中国农历猴年,从年初几个交易日的市场走势来看,2016年的市场可能既不是熊市也不是牛市,而是猴市,上蹿下跳可能会成为2016年市场走势的主要特征。 “虽然管理层一直在倡导价值投资,但考虑到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投机炒作之风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概念炒作仍将在2016年大行其道。基于这样的判断,建议投资者在2016年一定不要满仓操作,要注意把握市场的炒作节奏,特别是个股的轮动性炒作机会。”宋清辉建议说。 皮海洲则表示,2016年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其中既包括注册制的推出,也包括上海又将推出战略新兴板,同时市场还将面临巨大的解禁压力和新股发行压力。2016年的市场究竟会是牛市还是熊市,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股发行节奏。如果管理层能够把握这个节奏,并加快引入长期资金入市的步伐,那么2016年股市走出慢牛行情并非没有可能。 “如果注册制真的在年内实施,那么市场的规则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皮海洲说,2016年,投资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同时要对新变化认真学习,才有可能打好2016年的财富保卫战。 “2016年A股走势‘前低后高’应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2016年上半年,GDP可能还会继续下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将受到考验,这是股市可能会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注册制真的实施,将会终结股市调整,这对中国股市是最重大的制度利好,它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2015年底,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仍高达109倍,这是明显的估值泡沫,在注册制正式实施前后,A股股价会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调整,其中,大盘股和蓝筹股将面临价值重估的机会,将是最为安全的一个群体。而高价小盘股和垃圾股将会有较大下跌空间,而大盘股及蓝筹股则会有继续拉升的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元股将会成为垃圾股的代名词。因此要想打好2016年的财富保卫战,规避那些股价明显高估,未来存在较大价值回归压力的中小创股票尤为关键。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