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被列為頭等戰犯後,寄給朱德一封信,毛主席派兵保護其家人 原創2021-05-26 01:00: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2021-05-26 10:09:42·北青網

21條生命猝然逝去——甘肅省景泰縣的一場馬拉松越野賽慘劇,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國內馬拉松、越野跑運動飛速發展。中國田徑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從2014年的51場增長到2019年的1828場,5年時間數量增長超過30倍。

 

數量井噴的同時,馬拉松賽亂象頻發,一些劣質比賽“方案美如畫,執行爛成渣”。

 

亂象之下,“跑馬熱”背後經濟賬值得深挖:擁有超過百萬人參與的馬拉松賽事,到底如何賺錢,又將給運營商在內的多方參與者帶來多大的利潤空間?

 

賽事井噴:5年增長30多倍

 

中國田徑協會2020年4月發佈的《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顯示,2011年,全國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的數量僅為22場,2014年增長到51場。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家體育總局也取消了群眾性和商業性體育賽事的審批。此後,馬拉松賽事數量進入“井噴期”——全國馬拉松2015年134場,2016年993場,到2019年達到1828場。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2019中國馬拉松藍皮書》截圖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馬拉松賽事停辦。但從2020年底開始逐漸恢復辦賽,到2021年5月,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已基本達到2019年同期水準。

 

賽事數量增長後,“內卷”在所難免——無論主辦方還是參賽者,都有追求長距離和高難度的傾向。近年來,長距離越野跑這個小眾運動也漸漸走進大眾視野。中國田徑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越野跑賽事數量為312場,2019年增長到481場。

 

在網路上搜索100公里越野跑,會發現一串長得看不到頭的名字——北京100、廣州100、深圳100、大連100、黃山100、陽朔100、大理100……甚至還有不少100英里的賽事。

 

業內人士介紹,越野跑雖然也經常被冠以“馬拉松”的名頭,但與公路馬拉松比,越野跑在比賽場地、難度特點、危險係數、賽事組織和對選手身體心理要求等方面差異非常大,是一個小眾運動。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參賽選手在2020幽州古道超級越野賽中經過水頭長城

 

一位越野跑賽事運營從業者說,美國越野跑協會註冊的比賽大約1500場,其中百公里和百英里的比賽不到總數量的5%。

 

“越野運動最發達的國家尚且如此,但我們的長距離越野跑賽事,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比例。”他說。

 

“野雞比賽”亂象頻發

 

賽事數量井噴的同時,馬拉松運營機構的運營能力和參賽者的觀念意識並沒有跟上,導致近年來一些馬拉松賽事組織亂象層出不窮。

 

賽事越辦越多,但得到官方認證賽事的比例卻逐年下降。中國田徑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馬拉松賽事總量為993場,其中田協認證的賽事為328場,占比略超三成;到了2019年,賽事總量增長到1828場,認證賽事僅為357場,占比已經下降到不足二成。

 

“田協或者登協認證的比賽,會派出專業的監督人員和裁判,對賽事籌備整個流程進行監管和把控,因此基本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一些‘野雞比賽’就不好說了。”廣州一位資深跑友說。

 

被很多人戲稱為“野雞比賽”的,就是沒有田協、登協、體育局等官方和專業組織認證的賽事。這些賽事處在“監管真空”下。不少賽事背後的運營公司,可能僅僅是一兩個專業人士帶著幾個大學畢業生搭的“草台班子”,“方案美如畫,執行爛成渣”。

 

雲南省路跑協會副秘書長饒利群說,我國越野賽起步較晚,很多組委會的運營方經驗參差不齊,專業水準不盡如人意,賽事醫療救援和現場應急救治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有些僅是臨時招募,僅僅進行一次賽前培訓就拉上賽場;對於多層醫療救護力量的布控,沒有實現閉環高效管理。”

 

作為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的運營方,甘肅晟景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在2018年以150萬元的價格中標“黃河石林大景區管理委員會2018首屆黃河石林國際百公里越野賽暨首屆黃河石林國際馬拉松賽運營服務專案”,其在工商系統登記的2020年報顯示,2020年該公司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0人。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年報截圖

 

各方趨之若鶩

 

山東某馬拉松賽事運營公司負責人說,我們用4到5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馬拉松5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對馬拉松運動缺乏理性認知。

 

廣州一家馬拉松運營公司的創始人梁先生說,現在國內馬拉松辦賽市場已經“一片紅海”,每當有新的馬拉松開辦或者此前的運營合同到期,“十幾家公司去搶專案都算少的”,價格壓得很低。

 

由於需要協調安保、交通、醫療等多方面的公共資源,“地頭蛇”現象也成為不少馬拉松賽事運營公司的一個普遍特點。

 

“很多賽事,你要拿就必須和當地熟門熟路的公司合作,有的‘地頭蛇’很強勢,也就借用下你的資質,中標以後就沒你啥事兒了。”梁先生說。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2021西安馬拉松賽

 

山東某市已經連續多年舉辦馬拉松,該市一位副市長說,對於舉辦城市來說,馬拉松賽事可以展現城市風貌,塑造城市形象;賽事辦得好就有品牌效應,就能成為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與國際影響力。

 

而一場越野馬拉松,對於一些自然景區的品牌行銷,亦是“四兩撥千斤”。除了傳統媒體,很多地方也很看中網路“大V”等“KOL”(關鍵意見領袖)。

 

“很多跑圈‘大神’跑小比賽,報名費、交通費、住宿費組委會全包,全程VIP接待,只需要動動手指發發微博。”一位資深跑友說。

 

此外,承接、承辦馬拉松賽事,也有不錯的利潤,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推動、運營“跑馬”。

 

跑步賽事的千億賽道

 

持續的“跑馬熱”背後,一個千億市場正徐徐拉開。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由於我國馬拉松自2016年開始才呈現井噴式發展,自然無法和國外成熟的產業鏈相媲美。

 

騰訊新聞數據顯示,國外馬拉松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最核心的體育競賽表演,即馬拉松賽事;第二層的體育用品銷售、媒體、娛樂、培訓博彩、醫療、旅遊等,以及最外層的品牌經營、商業推廣、諮詢、公關、科研、建築、房地產、會展等周邊領域。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國外馬拉松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完整產業鏈下,自然是多樣的賽事收入,如,電視版權、贊助商、票房以及賽事紀念品等。

 

相比之下,我國馬拉松產業鏈較為不完善,呈現出“政府牽頭、官方主辦、各單位協辦、企業贊助”四大特點,其收入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補助、報名費、贊助商贊助以及周邊衍生品收入四個板塊。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四大板塊收入中,贊助收入是馬拉松賽事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從以往A1、A2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收入數據來看,贊助收入與賽事成本相比,比例約在50%~60%之間,換句話說,舉辦賽事成本的一半都來自贊助費用,而周邊衍生品的收入僅僅占一小部分。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相較於國外馬拉松完整的產業鏈,我國馬拉松賽事收入管道相對單一

 

收入管道單一之下,賽事成本的支出也形成了穩定的模式:賽事獎金、賽事運營以及賽事行銷。

 

即除了獎勵給參賽者的獎金外,其他的錢都給了賽事運營和媒體推廣,而一般賽事運營商的服務中包含了媒體推廣。換句話,跑步賽事的錢都讓打包服務的賽事運營商賺到了。

 

盤點中國跑步賽事運營商市場,可以發現,目前我國跑步賽事市場較為分散,按照承辦賽事收入等級,可以劃分為頭部、中等以及小企業三個等級。

 

誰在用馬拉松悶聲發財?

以頭部企業東浩蘭生為例,2015年至2020年,東浩蘭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93億元、25.91億元、33.35億元、33.06億元、36.11億元、29.82億元。儘管2020年起營收較上年下降17.42%,但其營業總收入仍實現了近30億元。

 

除老牌頭部企業外,越來越多的賽事企業獲得了資本的青睞,IT桔子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共128家體育賽事經營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為65億元,可以說,資本看好。

 

政府支持、資本青睞、跑友熱情下,這似乎預示著,中國馬拉松產業潛力無限。

 

誰在贊助馬拉松賽事

 

根據智美體育所做的研究,馬拉松已成為最受贊助商歡迎的體育專案。2017年共有1102場規模賽事,其中田協共辦馬拉松賽事達到228場,有1000餘名贊助商參與,分佈在50餘個行業,除了直接為參賽者提供服務的部分行業外,很多行業如房地產、銀行、汽車、能源、傢俱、家電、珠寶等也參與到馬拉松賽事的贊助中。

 

運動品牌是馬拉松贊助中的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正品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進口   日本藤 素 價錢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ptt

日本藤素副作用   日本藤素吃法

日本藤素官網總代理   日本藤素香港屈臣氏

日本藤素臺灣官網入口

 

常客。由於其產品和馬拉松賽事的內容高度匹配,運動品牌在馬拉松賽事行銷當中有著更大的施展空間,因此,與來自其他行業的贊助商相比,運動品牌也更容易獲得理想的行銷效果。

 

因此,馬拉松運動是國內外體育品牌的必爭之地。無論是國際巨頭耐克、阿迪達斯,還是國產品牌特步、安踏,都是馬拉松賽場上的常客。

 

例如,從2007年贊助馬拉松開始,特步已專注馬拉松賽事14年。其2020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計贊助馬拉松賽事和活動超過1000場,累計參加人數超過500萬,活動路程超過1億公里,成為中國贊助馬拉松賽事最多的運動品牌。

 

汽車行業是贊助馬拉松運動的常客。汽車追求速度與耐力,代表堅持與超越,與馬拉松運動的內涵吻合。例如,2013年至今,廣汽豐田已連續8年贊助廣州馬拉松賽。

 

此外,銀行、保險、基金等企業也頻頻出現在各地馬拉松賽事的贊助商名單上。

 

馬拉松賽事之所以能成為諸多品牌眼中的香餑餑,其背後支撐的還是跑馬群體的消費力。馬拉松跑步人群長期以來被冠以“三高”的頭銜——“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具有高消費力,是許多品牌希望接觸的目標市場。根據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6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跑步12年來第一次超過高爾夫成為中國富豪最青睞的運動方式。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