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兩國關係,重大節點都離不開中國因素

 最近,美國著名學者、班克羅夫特獎獲得者W.拉夫伯爾的作品《創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係史》在國內引進出版。2021年7月14日,由北京漢唐陽光出版公司與《燕京書評》聯合舉辦的線下讀書會在彼岸書店舉行。此次活動由本書譯者史方正主持,北大歷史系教授王新生、副教授牛可、北大國關係教授於鐵軍一起探討了日本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史。以下是三位學者的主要發言。

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兩國關係,重大節點都離不開中國因素

活動現場圖。由左至右是史方正、於鐵軍、王新生、牛可。

於鐵軍:美日關係史的每個重大節點,幾乎都離不開中國因素

《創造新日本:1853年以來的美日關係史》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美日三邊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的相互糾纏的歷史,這也是本書的中心內容之一。這本書有一個三段式遞進的結構:第一,通過一百四五十年美日關係史的敘述,將美日關係的總體特徵總結為“衝突”;第二,日美之間發生衝突是因為美日之間分屬不同模式的資本主義,拉夫伯爾的這一歸因可能與威斯康星學派的特點有關,解釋有力但稍顯簡單;第三,日美之間衝突主要是圍繞中國而展開的。

美日關係的重要節點,確實都與中國直接相關。如佩里來航,美國為了打開通往中國的大門,在通往中國的航線上,尋求將日本作為一個提供煤炭和淡水、提供救援的中繼站,日本在當時的美國眼中並不重要。1853年,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決定開國,這看上去有些詭異,實際是美國為了更順利地打開中國市場,捎帶著把日本的國門給打開了。近代中美日關係,從一開始就糾結在一起。

1921年到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是要解決一戰後列強尤其是美日兩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協調問題,主要是圍繞中國的利益協調問題。1920年代的中國,革命浪潮洶湧澎湃,軍閥混戰,秩序混亂。為了避免彼此之間在中國的爭奪失序,帝國列強因尋求相互妥協,華盛頓會議就是一個圍繞中國來展開的妥協的會議。華盛頓會議及其會議之後確立的華盛頓體制,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最後簽訂的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之前簽訂的《五國海軍條約》及《四國條約》,因為涉及到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涉及對1902年結成日英同盟的處置,也都跟中國脫不了乾系。

1947年,美國對日本的重建,也源於當時中國內戰形勢發展的需要。1945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之前,他所設計的戰後國際藍圖是將東亞地區交給中國維持秩序,當時主要依靠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1943年的開羅會議,美國所設想的戰後東亞秩序支柱是國民黨中國,但沒曾想形勢變化非常快,國民黨在內戰中節節敗退,到1947年美國已經意識到國民黨承擔不起戰後東亞秩序的支柱,才有了對日政策的重大調整。在這過程中,凱南發揮了重大作用,說服麥克阿瑟,修改對日政策,從原來懲罰日本的嚴厲政策搖身變為扶植日本的政策,樹日本為戰後遠東地區秩序的支點,以應對共產主義在遠東的發展,尤其是應對共產黨中國的挑戰。所以,1947年美國對日政策大調整的背景,主要還是因為中國。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及日美安保條約的簽訂,其背景也離不開當時的朝鮮戰爭,以及之前中甦之間於1950年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從歷史上來看,美日關係的每個重大節點,幾乎都離不開中國因素。拉夫伯爾認為,日美之間的歷史衝突主要是圍繞中國來展開的,是站得住腳的。不過,今天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本書英文版出版於1997年,作者說他寫了5年,那麼大概是從1992年左右開始撰寫,也即冷戰之後的日美關係還沒有太多涉及,基本停止在1990年代中期。從1990年代中期到現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已經過去,日美關係又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國的同盟關係在最近二十年得到了較大的強化。現在,美國把戰後對日本和德國的民主化改造,看成美國戰後所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

當前的中美日關係,成為關注的焦點;這次主角,不是日本和美國,而是美國和中國。但日本在中美關係中依然扮演極為特殊而又非常關鍵的角色。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是以日美同盟為基軸、以駐日美軍基地為依託的。所有與中國進行的戰略競爭,尤其是軍事博弈,都繞不開這個環節。未來20年內,中國所面臨的最大的國家安全挑戰,大概率將來自於美日同盟。中日美關係還將繼續纏繞在一起,拉夫伯爾這部著作對於我們了解和認識複雜多變的中美日關係是大有裨益的。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

1条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