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坤:扶贫战场上的英雄本色

过年了,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旗山村,回家的年轻人都愿意来找陈志坤攀谈,不仅因为他是村里的“老辈子”,更因为他身上有股吸引年轻人的“气场”:天南海北的见识、吃苦耐劳的本色、传奇动人的经历,甚至是他一丝不苟的正装。架着单拐、上下楼自如的陈志坤让人想不到他竟然没有双腿和右眼。 1982年,老山前线,18岁的侦察兵陈志坤和战友们深入敌人阵地,带回大量重要的军事情报,为一次次战斗和战役决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陈志坤误入雷区,一声巨响,他瞬间失去了左腿和右眼,右腿也血肉模糊。“都别过来!”因为怕战友再出不测,陈志坤忍着剧痛高喊。凭着超人的毅力,他硬是一点点爬出了雷区。经过九天九夜的抢救,陈志坤终于醒来了,可他却失去了双腿和右眼。 陈志坤没有躺在荣誉和抚恤金上过日子。一开始,他凭着在部队学的技术,开了间摩托车修理行,免费收徒,带动乡亲们致富。后来陈志坤举家搬到贵阳,两口子白手起家,搞起了餐具消毒,生意越做越大,积累了不菲的家业。令大家想不到的是,2004年,陈志坤放弃贵阳的事业,决定回旗山村带着大家一起养猪!“自己致富不算啥,家乡人给了我那么多,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旗山村是镇宁出了名的穷地方,全村80%是布依族、苗族,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乡亲们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 “我们村自然条件不好,要致富得搞养殖业。”陈志坤跟村干部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可资金从哪儿来?陈志坤拿出50万元积蓄,买土地、建猪舍、请专家、买猪种,很快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养殖场,吸引了村里不少贫困户来场里工作。 “要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还是得成立养殖协会。”陈志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乡亲们,很快有40多户加入协会。2005年,“荣军养殖协会”正式挂牌。他引进了长白大耳等优良种猪,比普通猪早出栏两个月,瘦肉率高,价格好,每头猪多赚近百元。到2008年,“荣军养殖协会”已发展到4个分会,出栏生猪15000多头,群众增收总计350多万元,协会总资产也上升到500余万元,并与香港等地签订了上万头生猪的购销合同。 从2005年到2010年,陈志坤协助扶贫办,帮周边15个乡镇的贫困户联系资金上千万元、免费给大家培训养殖技术8000多次,还拿出80万元给大家贴息,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700多户。如今,他领办的荣军养殖场已经发展了年产值千万元的黔宁香绿色食品开发公司,在贵阳建起了肉类加工厂,“屯香”品牌也飘香全国。 “光养猪还不行,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差。要让群众彻底脱贫,就必须把肉类产业链做长做强。”陈志坤认为,产业链的关键是屠宰和冷藏,他抵押了自己的所有财产筹备建立现代化的屠宰厂和冷库,可由于合作人撤资,工程面临3000多万元缺口,直到春节前,他还在四处奔忙。“这点困难不算啥,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兵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说起这事儿,陈志坤依旧信心满满。 电话铃响了,是旗山村村支书冯波打来的,他说,今年过年,村里打麻将的年轻人少了,因为陈志坤给村里人买了运动服和体育器材,大家都跑到村里的广场打球看球了。“要让打工回来的青年人感受到村里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生活,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回来,也才能留住他们的心。”陈志坤心里想的,已不再仅仅是让乡亲们致富。

目前还没有人评论

©2023 wailaike.net,all rights reserved